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编辑:程玲摄影:程玲 2019年10月27日 资讯展览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主题展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主题展
中国大运河,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工程最大的人工运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北煤南运、防洪灌溉,大运河始终在时代变换中焕发着活力。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经过八年筹备,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如今,中国大运河随着 “后非遗时代”到来,将此前的 “重申报”转变成为“重保护”,在更新历史的同时,开始重新出发。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主题展现场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主题展现场
10月27日,北京时代美术馆于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之际举办“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主题展,特邀肖戈担任策展人。此次展览源于她在2013年策划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大运河”,她曾与12位/组中国当代艺术家一起,首次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助力申遗,向世界呈现了活态的中国大运河。此次展览中,艺术家们并非以命题作文的形式描绘大运河,相反,他们试图发掘运河文化的底蕴与象征,通过人类与水与生俱来的关联,以自由的想象力与多元的艺术语言进行创作。展览共邀请了26位/组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展的30余件/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多媒体、VR 技术等不同媒介。从大运河文化、运河沿线非遗、当代艺术三个核心关键词出发,试图以当代艺术的视角重新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现实中的作用与意义。
展览作品
邱志杰 《大运河地图》 2013
邱志杰 《大运河地图》 2013
徐冰 《大运河》 2013
徐冰 《大运河》 2013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徐冰作品,水在地球的缝隙间游动才有生命存活,笔带着水墨在宣纸的缝隙中游走,就有了中国书法之美。在中国的“高人”,做事情最懂得给自然留出余地并与之配合,敬畏自然、顺应天意而为之。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宋冬 《印水》 1996
宋冬 《印水》 1996
宋冬一边端坐在冷冽刺骨的拉萨河水中,双手紧握一块用金刚木刻的“水”字大印,一边以虔诚的手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流动的水面上盖印。盖下刻有“水”字印的行为既代表了文化的存在,也象征着人们渴望不朽的心理,而印在水上的无痕迹的结果,却有力地证实了存在的虚无与人类徒劳无益的活动。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陈琦 《1963》 2009
陈琦 《1963》 2009
陈琦融合数字新媒体与古老的水印技艺,建构了一套复杂精密的印制流程系统,共使用九十六块木版,经过九次着色过程,在宽七米八、高三米三五的巨大尺幅内, 描绘了一片源于内心深处的水的波涛。
史金淞 《三十年河东》 2015
史金淞 《三十年河东》 2015
这是一条人造的河,每一块石头每一粒沙……都曾经是一个或宏大或哀婉或圣神……叙事的组成部分……这些被消磨的家国记忆和人文碎片……正蜿蜒融合汇流成一条通往未来以及远方的河……
梁铨 《荷塘》 2016
梁铨 《荷塘》 2016
梁铨以细节的堆砌来实现“空”的境界,平静、无规律而静谧的线条必须要彼此抵消引人注目的效果,才能够给人以一种平心静气的禅心之感,才能够让人感觉它们只是自己呈现在那里。
郑路 《潮骚》 2015
郑路 《潮骚》 2015
作品名称来自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同名小说。作品截取了海浪的一个断面,好像动画影片的定格画面一般,呈现了滔天巨浪突然被冻结的戏剧场面。让观者看到一种更具有变奏性、神秘性,甚至是更有呼吸感的潮水。
刘佳玉 《Sitting by the window》 2018
刘佳玉 《Sitting by the window》 2018
刘佳玉将人工河道流经的苏州上空使用人工智能的当代技术进行呈现,观者驻足于窗边凝望天空,穿梭于千年岁月之间,亘古不变的自然地理风貌与日新月异的文化技术发展,既是人类文明与时代变迁的见证,也探索着观者对所处空间的经验感知与时间意识。
张有魁 金善珍 《River》 2019 
张有魁 金善珍 《River》 2019 
作品本身其实大面积使用了日常物,甚至属于被丢弃物。运河如今似乎已经失去了以往辉煌,正如承载水的水瓶 。我想用它们制造一种美,尽管在这美的背后,它们可能是被厌烦和司空见惯的丢弃物与污染物。
黄锐 《女人》 2006-2012 
黄锐 《女人》 2006-2012 
在中国人工景观中,将长城比拟为父亲,而将运河比拟为母亲,因此有了这个绵延不断旋转的“女”。“女人”直接源于汉字,源于象形—“女人就是女人。”“女人”如同真正的女人一样,可以动、旋转,或者静态、倾听回音,不露声色地开始并结束一场激烈的舞蹈。
章燕紫 《炁》 2013(局部)
章燕紫 《炁》 2013(局部)
炁,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 一种疗愈能量,一种意识流。河流,大地的经络,流动着带来生机的水和蒸发在半空的炁。退出江湖的河流,往往散发出原本被忽视的意味。炁在自身的经络中流转、循环、生生不息。
马军 《刹》 2017 
马军 《刹》 2017 
马军摄取湖面一刹那的水滴的状态,通过电脑制作,3D 雕刻,并通过瓷板烧制技术烧制成瓷,烧制过程中自然生成的裂痕也成为一种语言,与理论上不可分割的湖水形成了心念上的呼应。
王宝菊 《殇》 2019
王宝菊 《殇》 2019
作品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矿泉水瓶为拍摄对象,以沸腾之水灌入水瓶,使得水瓶瞬间痉挛、抽搐,收缩、扭曲,颓唐、挣扎,从静态到动态,最后回归到造型各异的类雕塑状态。利用水的特性,将水与空间、水与现实的关系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进行阐释和表现,在水和水瓶的物理性变化中探讨现代社会人类的现实处境和精神困境。
陈陈陈《泉》2016
陈陈陈《泉》2016
陈陈陈用装置构造一种生命实验,简化出一个喝水的模型世界,让水和生命的关系得到一种新的张力,仿佛回到温暖母体,又恰似经历残忍的酷刑。
陈陈陈 《鱼链条》 2013
陈陈陈 《鱼链条》 2013
秩序是简单化的方式之一,鱼是无辜的。
寿盛楠《无尽-鲛人偿》 2019
寿盛楠《无尽-鲛人偿》 2019
东海有鲛人,可活千年,泣泪成珠,价值连城;膏脂燃灯,万年不灭……贯通中华东部的京杭大运河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这和“鲛人”的故事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性。
寿盛楠 《无尽- 时间之浪》 2018
寿盛楠 《无尽- 时间之浪》 2018
赫拉克利特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彭小佳 《山水雕刻》2012
彭小佳 《山水雕刻》2012
彭小佳作品有别于传统中国画所理解的山水,通过用枫木与树脂、金箔等材料的组合,营造出了火山迸发时的流动感,使雕塑拥有独特的韵味。
何昊远 《晶体》 2019
何昊远 《晶体》 2019
海在自然条件下蒸发、浓缩逐渐形成了盐的晶体结构,这些承载着众多地理信息和演变历程的矿物如此贴切的阐释了古代人类智慧的形成过程,使艺术家能够利用物化的手段,通过盐产生过程让人目睹历史上的那些智慧结晶如何发生。
吴玮禾 《关于一个个人的浏览方式》 2009,2012 
吴玮禾 《关于一个个人的浏览方式》 2009,2012 
影像沿时间推进,隐喻群体的消解中个体碎裂、融化、蒸发,凝结成的闪烁呼吸指向迭代意识的主体体验。鼠标操控与网页浏览的日常,探求一个个人的浏览行为来反观自我行为发生的缘起与提问,以期从作品中引出关照自我追问的潜在思索与本质链接。
费俊 《睿•寻》 2019
费俊 《睿•寻》 2019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观众可以在手机上下载艺术家开发的应用程序,搜寻并体验艺术家“移植”在威尼斯桥梁上的来自中国各地水域的 25 座桥梁。《睿•寻》将来自两个国度的桥梁基于其造型和结构上的相似性而关联在一起,既展现了两个文明之间的相通性,又呈现了两个地域之间的差异性。
石青 《大运河的能源地理之二:速度图像与能量的消失》2008,2019
石青 《大运河的能源地理之二:速度图像与能量的消失》2008,2019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石青2008 年的一段驱车从北京大运河出发至杭州的旅程,用行为和影像、图片来探讨关于运河与能源的游牧实践。2019 年艺术家重新完成一次逆向的大运河之旅。作为一种现代工业之前的能源水路,大运河在今天如何塑造出新的地质转换以及生成的速度图像?艺术家以游记的方式,将这次地理之行与 11 年前的工作展开并置、错位和游动。
张琪凯 《运河水》 2019
张琪凯 《运河水》 2019
张琪凯作品标题以双关语的形式试图表达两层含义,第一:运河之水,视频中播放着作者拍摄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水;第二:运输之水,电视机似乎变成了容器,被安置在老木船中,从而使载舟之水变成了舟中之水,船中貌似运输货物的老电视机,播放着徜徉的河水,似乎颠覆了常规的视角,混淆了现实与真实的界限。
李勇政 《看!看!》 2012
李勇政 《看!看!》 2012
这个被打磨过的盛着水的如同镜面一般的金属盒子,观者透过清水能看到自己,有如每天早晨面对镜子的日常经验。有的人尝试对话或被拒绝,有的人看到物质放出的光彩,有的人看到的就是物质本身等等,都将会被一个个偶尔升起又忽然消失的气泡打断。
石若宜 《窗舟》 2018
石若宜 《窗舟》 2018
石若宜编造了一种名为“窗舟”的生物。利用旧厂房中搜集到的材料,不依循造船范式,而是随心所欲跟着经验和幻想造出无底小舟。由着小舟漂浮在水乡小镇的河道中。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为“窗舟”制作了一个虚拟的纪录片—记录它们的特征、生长过程和成长经历。
无关小组 《共生》 2013 
无关小组 《共生》 2013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无关小组在运河沿岸收集各种可用来编织的物品,最后将这些物品编织成一根绳子,这根绳子将把运河沿岸生活的琐碎片段一起编织进去,成为一种关于运河在今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共生的调查报告。这条绳子是一场经历,而不是某个事件的结果,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运河最终会走向哪里。
白崇民 《千里赴约》 2011-2012
白崇民 《千里赴约》 2011-2012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白崇民从北京徒步到浙江龙泉 - 湖南长沙 - 云南昆明以偿朋友相见之约。用双脚穿原过河,翻山越岭,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反思工业化下单向度的社会面貌,以亲历平行的视角观察记录这块土地的民生。历史的河流,曲折蔓延,溯河勘原,以身体力行的行为方式,做一次艺术的发生与求证。
何云昌 《与水对话》 1999
何云昌 《与水对话》 1999
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空间——后非遗时代的大运河叙事” 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的启示
《与水对话》与何云昌其他的很多作品一样都对中国的哲学思考有很强烈的参照意味。流淌的江水则自然会让人联想起水。水不仅仅代表着推动生命前进的动力,更是道教中的“无为”。人的“有为”与大自然的“无为”被带进了一场“对话”中。
回溯历史,中国大运河推动了经济的变革,文化的传播,思想的交流,社会的发展,它是人类改变自然而不破坏自然,并使得利益最大化的共同财富。今天,在中国大运河“后非遗时代”这一语境中,这条与民族相生相伴的生命之河在当代艺术中重释价值,继续探讨人类该如何面对自然,如何面对传统,如何传承与创新,这些都可以从“大运河”之中获得对未来的启示。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7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