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乃铭 媒体在快速资源整合上有更好的可能性

作者:王哲 2014年5月23日 专题话题
郑乃铭 媒体在快速资源整合上有更好的可能性
从《当代艺术新闻》杂志版面衍生而出,经营成为如今独立于杂志外的强大个体,罐子书屋成功证明了媒体在多栖发展中的优势所在,作为《当代艺术新闻》的另一延伸活动,创办于2011年的“未来大明星”则正在试图成为杂志新的附属和平台,恰如《当代艺术新闻》总编郑乃铭所说:媒体在快速资源整合上有更好的可能性。
台北罐子书屋
台北罐子书屋
Hi艺术=Hi 郑乃铭=郑

做书店实际是一个意外

Hi:《当代艺术新闻》以媒体的身份开办了罐子书屋,这在中国艺术媒体中算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最初创立罐子书屋的缘起是什么?
郑:做书店实际是一个意外。1996年时刘太乃先生开始投入编辑拍卖年鉴,1997年尝试通过网络媒体做当代艺术新闻,但那时候计算机和网络并不普遍,所以他接受建议重回纸媒。这个时候我还没有进到《当代艺术新闻》,仍然在报社工作。杂志的工作人员经常接触到一些古董店、画廊等出版了很多优秀图录,但是因为没有刊号不能在大陆公开贩卖。于是刘先生在杂志中规划了“罐子书屋”的版面和网络书店,为读者提供图录信息,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服务。在这之后,各地读者纷纷通过这一管道选购图录,刘先生也便萌发了建立实体书店的思路,服务对象依然是艺术界读者。

Hi:在众多艺术书店中,罐子书屋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郑:真正建立的有规模的罐子书屋是在北京798,那时候东八时区书店也还在,我们肯定不能和他们是一样的模式。于是我们想到要做一个艺术家图录库,每个艺术家的所有出版物收集在一个书柜中,这样的话你到罐子书屋找一个艺术家的数据便可以自由选择。这个时候书店与我们的两本杂志已经没有太多关联了,目标也比较单纯,就是为艺术工作者包括新闻工作者、艺术产业人、艺术科系学生、教师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数据。

Hi:目前罐子书屋在台北、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分店,每个店的侧重点相同吗?
郑:每一个店的特色都不一样。通过经营,我们发现北京罐子书屋当代艺术图录的销售比较困难,而古美术部分就比较好,尤其是台北故宫的出版物,有一个很稳固的群众基础,所以北京罐子书屋属于一个多元型、复合型的书店空间。上海罐子书屋则比较着重人文性,比如小说类、当代摄影、美学类出版物是其主要的部分。台北罐子书屋复合了其他经营性项目,包括生活美学、美食、花卉、日本茶文化等等。每个书店根据当地环境各自开辟自己的可能性。

Hi:罐子书屋的经营会与杂志运营形成资金互补吗?
郑:其实书店的盈利非常有限,需要考虑租金、人员支出、出版物存货等因素。但并不是说完全没有互相支持,因为三个书店在经营上基本形成了独立于杂志以外的个体身份,发展性往往也会超过杂志本身,所以书店对于杂志的互补也是确实存在的。
2011年“未来大明星”展览现场
2011年“未来大明星”展览现场
多栖发展是媒体的必然趋势

Hi:在经营罐子书屋以外,《当代艺术新闻》是否也会举办时段性的活动?
郑:在每年的8月份左右,我们都会举办一个“未来大明星”的艺术项目。最初我们只是在2010年的杂志版面上推荐年轻艺术家,类似于《Hi艺术》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而因为每年暑假期间,艺术圈内都没有足够的活动撑起杂志的版面,随着活动广告量的降低,必须要想一个替代方案。2011年我们开始尝试将杂志版面变为立体展示,寻找资金赞助完成这一活动。

Hi:具体是如何执行的?
郑:纸上计划的启动时间都是在每年春季,也就是过完农历春节之后。最初期往往也依靠画廊来推荐,当然也包含艺术家自我推荐或美术系老师做推举。推举的这个作业期结束,就会有征选出结果,接着再请艺术家就近将作品寄抵上海或北京罐子书店,最后集中送往台北罐子书屋的空间,这期间大概需要花四个月的时间,之后便是布展。通过画廊推荐的艺术家数量其实是挺多的,所以今年我们将直接选择六至八位80后年轻艺术家、每位艺术家的两件作品,通过邮件来往确定活动的细节。

Hi:举办“未来大明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郑:“未来大明星”一方面可以通过赞助让企业在活动中冠名,以得到更好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为未曾与画廊合作过的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曝光的管道,我们认为“明星”不应该只是一个定义,而应该有不同的方式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Hi:这会对《当代艺术新闻》媒体的中立性产生影响吗?
郑:第一,“未来大明星”不是在选择这些艺术家变成杂志社的经纪艺术家,所以这其实与所谓的“中立”没有关系。另外,“未来大明星”并不是媒体做画廊的工作,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画廊,我们只是在做一个活动,有固定的时间性和目的性,活动结束以后,艺术家要归位到自己本来的位置上,并不会成为杂志专属的艺术家,所以我认为这不会造成中立性的混淆。
Hi:现在许多媒体都在延展性的活动,你个人认为媒体的多栖发展会成为常态吗?

郑:举个例子,英国Frieze艺博会实际上就是《Frieze》杂志举办的,其实我觉得媒体在快速资源整合上有非常好的可能性,并且能够从中抓取非常准确的切入点,同时,举办活动也能够反应出一个媒体的性格。媒体举办活动并没有混淆艺术生态,只是借助媒体的优势寻找新的途径和平台,这必然是媒体发展的趋势。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