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尘烟,掩不住真爱与梦

作者:滕昆 2014年10月11日 专题话题
很少有人想过,我们所始终不渝坚信的,是不是真实的。很少有人心怀勇气,以“真相和公正”的名义,去找回被历史有意无意遮蔽的神秘过去。史海寻珠,多为美谈,而湮没在浩瀚岁月中的蛛丝马迹,要怎样的心血、专注、运气与冥冥中的天注定,才能被发现,被采取,被拥有。
即将竣工之国立美术陈列馆(南京·1936)
即将竣工之国立美术陈列馆(南京·1936)
一座新馆,一位故人

花家地南街,一个很有些诗意的名字。

在过去的八月,这条街道上最热闹的一个工程,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独立入口的开放。这个由来自日本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完成的美术馆,既有当代的容颜,内部又有最为现代化的展览设备。作为美术馆,这里展出过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的收藏展、优秀教师展、优秀毕业生展和与外界的种种交流展,在这里,展出过脉络清晰的从近现代到当代的中国美术,也展出过代表一种未来的新锐艺术。我们日常讨论的,是或许绝不可能在外展出的馆藏精品,而我们很少关心,这个馆的前世今生,比如,在很早很早以前,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身的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那些最早作为馆藏的作品,都是如何充实进来?

拨开历史尘雾。那些在过去的岁月中,因种种原因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馆藏的作品,有一条线索在今天正在慢慢变得清晰。孙佩苍,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一位在美术史中被忽略的,一位在民国史中被轻视的先生,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的初始馆藏。中国艺术史学会创办人之一、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常任侠先生曾经撰文写道,“自1952年起,我兼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长,为馆收集不少珍贵书物、古艺术品。其中重要的是孙佩苍在欧洲德、法等国为过去北平研究院收集的一批名画家的油画……这成为后来美院展览馆的基本藏品”,“其后孙佩苍家中所藏一大批西洋名画原大的印刷品也收归本院。这些美术品印数甚少,其中一二张,例归该国美术馆保藏”,并提到“这批珍贵画片曾在我院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孙佩苍何许人也?居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一批足以称为“基本藏品”的欧洲油画原作,更是有“一大批”原本该由印刷国美术馆保藏的与作品原大印刷品?

2014年,籍贯辽宁,现居北京的退休工程师孙元写的《寻找孙佩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新书发布会上,著名的“老愤青”陈丹青为其“坐台”。在这本书里,孙元用一种近乎偏执的书生意气,北上沈阳,南下四川,东赴台岛、西至美国,为了寻求“真相与公正”,为了寻找他的莫名故去、从未谋面的爷爷——一位民国年间的传奇藏家,一位徐悲鸿、蒋碧薇、张道藩、常玉们旅欧期间结下的挚友,“天狗会”不为人知的“军师”,中国第一代欧洲油画的收藏家——孙佩苍。
孙佩苍在东北大学照片黑白
孙佩苍在东北大学照片黑白
孙慧君和母亲姚淑荣(孙佩苍夫人)
孙慧君和母亲姚淑荣(孙佩苍夫人)
1986年5月12日在中央美院交接美术品
1986年5月12日在中央美院交接美术品
父亲二叔和三叔在归还美术品现场
父亲二叔和三叔在归还美术品现场
一个“美术陈列馆”的梦想

孙佩苍(字禹珊、雨珊,另名沛苍)先生,生于1889年,1942年1月3日在成都举办个人收藏展期间因胃疾病逝(一说暗杀)。孙佩苍先生曾于1920年到1925年前后、1930年到1933年两度赴欧,并在1933年到1942年间多次赴欧考察并搜藏艺术作品。在旅欧期间,孙佩苍先生先是求学于法国巴黎美术专科学校并兼“赴法考察教育,曾赴美德”,研习基础美术及美术史,后则出任1921年创办于法国里昂圣·伊雷内堡废弃军营的中法大学校长一职。
 
孙佩苍先生旅欧先后十年,其间收藏了包括库尔贝、德拉克洛瓦、普桑、列宾等欧洲艺术大师的大量欧洲艺术珍品,堪是中国西洋艺术收藏第一人。这位旅欧期间交好徐悲鸿、常玉、江小鹣、蒋碧薇,并为吴作人、吕斯百等人自称“学生”的艺术界前辈,在短短五十二年的生命历程里,留下了一段民国传奇,却也留下了一桩神秘公案。他与徐悲鸿是早年挚友,关系好到徐悲鸿奉派赴欧的短暂逗留里,不惜花费十几天时间为他在“天气一直不好”的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临摹伦勃朗不朽杰作《参孙与大莉拉》;他是拥有徐悲鸿“赠予”油画最多的中国人,2010年,由中国油画院主办的“回到写生”与“面对原典”两个油画大展,在徐悲鸿纪念馆翻建、作品全被被封存的背景之下,徐庆平介绍中国油画院找到孙家后人借画参展,因为,情急之下的徐庆平想起来的是孙家有徐悲鸿的画。
 
当年参展的三件徐悲鸿油画作品,《参孙和大莉拉》、《孙慧筠肖像》和《坐裸女》,从不同角度验证着徐、孙二人不同寻常的友谊,亦突出着孙佩苍先生对西洋艺术的造诣之深。在巴黎美术专科学校深造过艺术史的孙佩苍,对西方艺术有着专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一部遗失于乱世的《世界美术史》手稿。在他现存的收藏名录中,德拉克洛瓦、普桑、列宾、迪亚兹赫然在列,脉络清晰。在孙元于《寻找孙佩苍》一书中所举证的回忆录资料里,彼时的孙佩苍作为一个三十一岁,已有两子一女的中国男人,在陌生国度里的生活并不宽裕,而即便是在艰辛里,对艺术有着特别偏爱的孙佩苍,始终保持着对艺术品的购藏热望。囊中羞涩的时候,他大量购入原作的精美复制品,在马克贬值的机遇里,他趁机购入了大量原作。在孙佩苍夫人姚淑荣的回忆中,在欧洲生活的岁月里,每到一处,孙佩苍都一头扎入当地博物馆或美术馆,废寝忘食而乐此不疲。

多年的购藏让孙佩苍收获颇丰。在与时任上海慈幼院院长的妻妹姚淑文的一次谈话中,孙佩苍提到了这批藏品,“这批美术品是我的学术和事业,也是我的兴趣爱好。我费了多年的心血来搜集保存,是为了中国的美术事业,希望将来时局好了的时候,能有个馆,我进去工作,把这批美术品也带进去。我死后这批美术品就都捐给这个馆,用我这批美术品来把这个馆建成一个陈列馆,留给中国的美术事业,也作为对我一生心血的一个纪念”。彼时,时局混乱,孙佩苍将自己的部分藏品交予这位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的妻妹代为保管。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斯人已去,那批作品中的一部分确实进入了一个陈列馆,孙佩苍其人,却险些被完全的遗忘。
交接清单扫描文件
交接清单扫描文件
徐悲鸿 双女像
徐悲鸿 双女像
历史尘烟,掩不住真爱与梦
散落的遗珍
 

孙佩苍多年购藏的作品,后来被分成三个部分。

一部分留在东北沦陷区的家中,一部分辗转交到为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工作的上海慈幼院院长姚淑文手中代管,一部分被自己带在身边。
带在身边的那部分作品,陪伴了孙佩苍最后的人生。1942年1月1日,四川美术协会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在成都城守东大街四川省立图书馆二楼开幕,这次展览会由两个展览组成,其一是由吴作人、吕斯百、秦宣夫、唐一禾、王临乙、吕霞光、李瑞年、黄显之组成的“油画之部——本国现代画家八人”,另一部分则是“西洋美术作品及复制之部——孙佩苍先生搜藏”。在这个展览的第三天,孙佩苍先生在蓉离世。
有关孙佩苍之死,七十年后,先生后人孙元花了七年时间整理,却终未找到被历史选择性遗忘的真相。而目前所有的真相是,先生过世之后,那批在四川展出,并“因普及而对将来文化有更大贡献(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语)”的作品神秘失踪。在这批作品中,后来零星亮相一二,如2012年出现在市场的张大千《赠佩苍仕女图》,如曾在徐悲鸿手记中出现过的孙佩苍藏品谢稚柳《老莲遗韵册》。史海钩沉,限于当时的条件及意外的现场,以及日后在历史记录中缺失的藏品介绍,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知晓在那个展览中孙佩苍先生所拿出来的挚爱珍品都有哪些,而我们所知道的是,这批作品如郭有守所愿留在了四川,却未能成立那个美术馆。

而另一部分作品则在历史进展中经历着变本加厉的跌宕。这批被保存在中共地下党组织仓库的作品先是被孙家后人带出,保存在上海、香港或海外。日后留在北京的一批则遭遇了另外一场传奇。

为生计所迫,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孙佩苍夫人姚淑荣先生先是以两万元新币将一批优质原作等大印刷品廉价卖给了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保存在北京中关村家中的一批包括德拉克洛瓦、普桑、迪亚兹、列宾、徐悲鸿等艺术大师原作在内的孙佩苍旧藏,被唯求避祸的孙家“捐”给了中央美术学院,吴作人亲自拜访孙家,古元亲笔写下的签收清单。1967年秋,这批作品被一辆大卡车“连锅端走”,里面甚至有小学课本,并包括孙佩苍留下的至少四本亲笔笔记。
国立北平研究院正副院长及博物馆艺术陈列所全体职员
国立北平研究院正副院长及博物馆艺术陈列所全体职员
时光荏苒,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孙家后人为了纪念先人,开始于中央美术学院交涉,试图取回那些为形势所迫而违心“捐献”的作品。而1967年11月的夜晚被拉走的一切,除了后来中央美术学院单方面出具的一份“并不完整”的清单,再也没有任何可作为凭证的依据。在反复的沟通与试探中,孙家迎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市委落实“文革”被抄物资归还的政策,又是一番反复的政策交锋,1986年,在习仲勋的亲笔批示下,这批作品终于得以“落实政策”。

徐悲鸿、吴作人、任伯年、虚谷、亨利·卢梭、苏里科夫、迪亚兹……这些流落在外的孙佩苍遗藏,终于回家。而另外那些名列清单或莫名被遗忘在清单之外的作品,回家的路还很漫长。那些近百年前,为孙佩苍所费心搜藏的精品,从历史中渐渐清晰开来,可观、可亲近、可呼吸。一位被我们遗忘的民国英雄,一批时至今日仍然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西洋画旧藏,这不是一个故事,这是一场真实的传奇。

那些经历了巧合、激辩、纠结与痛下决心的交易,那些徜徉在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会的旧日辰光,那些无法触摸的细节或将永远尘封在孙佩苍的私人记忆中,而我们看到的那些鲜亮的、叫人艳羡的艺术精品,如同在沉默中发出着炫目的耀眼之光。这是中国第一代油画艺术藏家的心血,又是中国第一批西方油画收藏,这些在历史游戏中错过进入美术史并成就一个展览馆的作品,在一种揪心的遗憾中,展示着一个尚不完整的梦想。那位名为孙佩苍的老人的展览馆之梦,与他对艺术执着而真实的爱与梦想,又将如何完成?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