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葛姆雷 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于探索如何在简单的静止中表现生命的存在

作者:吕晓晨、郑姝 2017年9月19日 专题人物
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
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
对安东尼·葛姆雷来说,雕塑的真谛在于静默,而我们人类才是运动。这位以雕塑、公共艺术见长的艺术家并不是制造戏剧效果,而是为情感制造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在英国盖茨黑德,在澳大利亚西部,在德国库克斯海港……一尊尊冰冷的雕塑见证着风吹雨打,潮涨潮落。除了那静默以对的钢铁金属,满载着安东尼·葛姆雷想要给我们传达的:“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实历程。”
1、谁是安东尼·葛姆雷?
 
 
1950年出生
1968-1971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考古学、人类学以及艺术史
1971-1974游历土耳其、塞维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学习佛教相关知识
1973根据印度的游历,创作《沉睡之地》、《形态》
1973根据印度的游历,创作《沉睡之地》、《形态》
1977-1979创作《陆地、海洋和空气》,为之后一系列作品的雏形

1979开始职业艺术家生涯
1977-1979创作《陆地、海洋和空气》,为之后一系列作品的雏形
1979开始职业艺术家生涯
1980创作《床》,首次表达了“寻找身体”的意图

1981-1989创作“铅块模子”系列作品

1987创作《生长》

1989起,持续进行与世界各国接触的雕塑项目《土地》,先后在巴西、墨西哥、瑞典、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1980创作《床》,首次表达了“寻找身体”的意图
1981-1989创作“铅块模子”系列作品
1987创作《生长》
1989起,持续进行与世界各国接触的雕塑项目《土地》,先后在巴西、墨西哥、瑞典、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1991《学会思考》,美国查尔斯顿旧监狱(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1994获特纳奖
1991《学会思考》,美国查尔斯顿旧监狱(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1994获特纳奖
1995-1996丹麦海宁的Kunst美术馆以及丹麦胡维德桑德《分配》,通过当地的报纸、电视、电台,邀请人们参与,将人放在一个量身定做的、仅能容纳下自己身体最小化空间之内——相当于建造一个小型建筑,然后将这些建筑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城市
1995-1996丹麦海宁的Kunst美术馆以及丹麦胡维德桑德《分配》,通过当地的报纸、电视、电台,邀请人们参与,将人放在一个量身定做的、仅能容纳下自己身体最小化空间之内——相当于建造一个小型建筑,然后将这些建筑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城市
1995维也纳市中心广场《临界物质》
1995维也纳市中心广场《临界物质》
1995-1998英国盖茨黑德《北方天使》
1995-1998英国盖茨黑德《北方天使》
1997《Another Place》

从德国库克斯海港开始、并延展到挪威、奥地利、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葛姆雷从自己的身上倒模制成了100件真人大小的铸铁雕塑,每一件身高189cm,重约650公斤,然后将它们散落在利物浦的克罗斯比海滩、长达2英里的范围之内

1999获伦敦南岸视觉艺术奖
1997《Another Place》
从德国库克斯海港开始、并延展到挪威、奥地利、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葛姆雷从自己的身上倒模制成了100件真人大小的铸铁雕塑,每一件身高189cm,重约650公斤,然后将它们散落在利物浦的克罗斯比海滩、长达2英里的范围之内
1999获伦敦南岸视觉艺术奖
2002-2003《走进澳大利亚》

邀请当地居民,扫描全身三维建模数据合成数码雕塑,做成51个铸铁雕塑,安置在盐湖之上(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2-2003《走进澳大利亚》
邀请当地居民,扫描全身三维建模数据合成数码雕塑,做成51个铸铁雕塑,安置在盐湖之上(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3在广州与350名象山村村民合作制成《亚洲土地》(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7获伯恩哈德·海里格尔Bernhard Heiliger雕塑奖
2003在广州与350名象山村村民合作制成《亚洲土地》(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7获伯恩哈德·海里格尔Bernhard Heiliger雕塑奖
2009伦敦特拉法加《one&other》

邀请当地民众站在广场的雕像底座上担任雕塑,每位参与民众拥有1小时时间,该项目共进行了100天(版权Antony Gormley官网)
2009伦敦特拉法加《one&other》
邀请当地民众站在广场的雕像底座上担任雕塑,每位参与民众拥有1小时时间,该项目共进行了100天(版权Antony Gormley官网)
2010《地平线场》
2010《地平线场》
2010-2012,大地艺术景观装置《地平线之域》

100个真人大小的铸铁人形雕像,占地150多平方千米。位于澳大利亚福拉尔贝、格州高阿尔卑斯山(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2获大林奖

2013获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
2010-2012,大地艺术景观装置《地平线之域》
100个真人大小的铸铁人形雕像,占地150多平方千米。位于澳大利亚福拉尔贝、格州高阿尔卑斯山(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2获大林奖
2013获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
2014被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爵士头衔,获大英帝国勋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2014被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爵士头衔,获大英帝国勋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2015《人类》








103个真人大小铸铁人形雕像,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景堡(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5《人类》
103个真人大小铸铁人形雕像,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景堡(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6常青画廊(北京)展览“屯蒙”
2016常青画廊(北京)展览“屯蒙”
2017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静止中移动”
2017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静止中移动”
2你只需要感受属于你的感受
 
 
在安东尼·葛姆雷看来,静止与沉默是雕塑与生俱来的特质,而西方艺术中试图通过雕塑表现动态的做法消弭了雕塑的本质,将渐渐走向死亡。2016年,安东尼·葛姆雷在北京的常青画廊用一池天津港取来的海水和北京昌平的红土,打造了一个自然力的世界,也在《Hi艺术》的年度调查中,被嘉宾票选为“2016年度个展”之一。当代艺术收藏家李苏桥如此表示:“对大部分不了解艺术圈的旅行者而言,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的意义也许不是我们常提的艺术史的承前启后的地位,它更多的是在唤起人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单纯思考,永远孤独地面向大海的身影、涨潮时被淹没的身体、长期浸泡在海水中锈蚀斑斑甚至布满绿藻的双腿,特别容易让我们在碌碌纷忙中获得片刻的安宁并抚心自问: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将去哪里……”
9月9日,“安东尼·葛姆雷:境之中的移动”在龙美术馆拉开序幕。早在正式亮相前,这个展览就被业内看作是“安东尼·葛姆雷在中国最重要的展览之一”,涵盖了装置、雕塑以及绘画,无一不呈现了艺术家在过去四十年间思考的核心主题:身体即空间,空间即物体。
 
《临界物质II》 6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铸铁雕塑 尺寸可变 1995(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临界物质II》 60件真人尺寸大小的铸铁雕塑 尺寸可变 1995(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03艺术的意义在于交流生存的感受
 
 
对安东尼·葛姆雷来说,艺术历程即为生命历程。大展频繁、奖项缤纷,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还是作品。而每聊起自己的作品,他必如数家珍。在2012年白立方画廊的个展“Model”上,安东尼·葛姆雷曾如此表示:“我的生命旅程经历了1980年的“房间I”、1987年的“房间II”、1989年的“大澳洲沙漠”,1995年的“园地”、2007年的“空间站”以及最近的“舰”,而现在我走到了这里,《Model》。”
安东尼·葛姆雷 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于探索如何在简单的静止中表现生命的存在
白立方画廊“MODEL”, 2012(版权Antony Gormley官网)

 
白立方画廊“MODEL”, 2012(版权Antony Gormley官网)
 
“艺术的意义在于交流生存的感受。”安东尼·葛姆雷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哲学家。“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实历程。我尽量避免将经历与表现形式相连,虽然很多人将这样的连接称为艺术。其实它是不是艺术并不重要,问题在于你如何表现生命存在本身。我至今为止所有的努力都在探索如何表现生命存在本身,如何在静止中表现生命存在。”
 
在近40年的雕塑生涯里,葛姆雷从未放弃探索人体与空间、意识与身体的关系。作为最早获得特纳奖的当代艺术家之一,盛誉之下,安东尼·葛姆雷生活低调,创作活力始终积极。“我很高兴得了特纳奖,但比起奖项,我更关注自己的创作。”从《北方天使》到《地平线》,从蛮荒之地到繁华都市,葛姆雷一次次地探索着人体感受与空间的关系,试图在艺术中追寻人类存在对于自我以及自然的意义。
《曝光》 2560×1320×1850cm 镀锌钢 2010

第6届弗莱福兰景观作品,荷兰莱利斯塔德市永久装置(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9年,葛姆雷击败翠西·艾敏、安尼施·卡普尔获得了在伦敦Trafalgar广场第四展示台上的展览权。作品《One&Other》一度成为年度最热的公共话题之一。

 
《曝光》 2560×1320×1850cm 镀锌钢 2010
第6届弗莱福兰景观作品,荷兰莱利斯塔德市永久装置(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09年,葛姆雷击败翠西·艾敏、安尼施·卡普尔获得了在伦敦Trafalgar广场第四展示台上的展览权。作品《One&Other》一度成为年度最热的公共话题之一。
 
近年来,安东尼·葛姆雷的诸多作品越来越强调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此他说道:“这些作品的意义正在于观众如何通过它们去感受自己的存在。我的作品就是用来参与的,是观众的感受塑造了这些作品。我倾尽全部努力试图将艺术变成一切新行为、新思想、新感情的诞生地。” 将人类生存的体验从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中解放出来,还原其无法被描述、被重复的原生状态,葛姆雷说他希望他的雕塑,是这些脱离了阐释的纯净体验的栖息所。
04与过去共存
 
 
一扫当代艺术咄咄逼人,舍我其谁的狂妄态度,葛姆雷对古老文化充满热爱与敬意。古典哲学对人类和宇宙,有限与无限,现在与未来的思辨深深影响了葛姆雷的艺术观。
 
“我一直认为如果人类没有理解历史,人类就无法走向未来。现代主义只是人类历程中小小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将自己从对过去的盲断与偏见中解放出来。我们需要利用历史给予的果实走向未来,现在的一切都与曾经的一切有着无法切断的联系,我们与过去共存。无论这个过去是两秒前或是两百万年前,它于我们是永存的。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过去随时随地的复活。我们必须了解它,利用它。我们自编自演的‘新’人类剧情该落幕了。也许,在20世纪初这样的自编自演还能自圆其说,但在今天,这种狂妄无法被接受。我们需要学习,从所有可能的地方学习,包括过去。”
 
《DOMAIN FIELD》2003(版权Antony Gormley官网)

 
《DOMAIN FIELD》2003(版权Antony Gormley官网)
 
《扩展领域》 4毫米耐候钢 60元素、可变尺寸 2014(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1971年,21岁的葛姆雷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他独自来到印度,一待就是3年。期间葛姆雷游历了印度大大小小的村庄城镇,饱览古印度文化遗存。之后他回到英国进入金史密斯美术学院和斯莱德美术学院研修艺术,成为一名在艺术中寻找答案的哲学家。古印度雕塑的优美静穆与印度宗教哲学的思辨滋养了葛姆雷日后的艺术创作。

 

“印度马图拉地区的佛教造像,以及朱罗王朝和波罗王朝的印度教造像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我在阿贾斯坦邦辖内的莫乌恩特阿布镇上看到的耆那教护法造像,是我艺术中单纯性的灵感源泉。还有那些神庙,宫殿和陵墓,它们紧凑而丰富的建筑语言让我受益良多”。
《扩展领域》 4毫米耐候钢 60元素、可变尺寸 2014(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1971年,21岁的葛姆雷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他独自来到印度,一待就是3年。期间葛姆雷游历了印度大大小小的村庄城镇,饱览古印度文化遗存。之后他回到英国进入金史密斯美术学院和斯莱德美术学院研修艺术,成为一名在艺术中寻找答案的哲学家。古印度雕塑的优美静穆与印度宗教哲学的思辨滋养了葛姆雷日后的艺术创作。
 
“印度马图拉地区的佛教造像,以及朱罗王朝和波罗王朝的印度教造像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我在阿贾斯坦邦辖内的莫乌恩特阿布镇上看到的耆那教护法造像,是我艺术中单纯性的灵感源泉。还有那些神庙,宫殿和陵墓,它们紧凑而丰富的建筑语言让我受益良多”。
《地平线之域》(汉堡) 200×2490×4890cm 355钢,钢螺旋股线电缆,不锈钢网(安全网),木地板,表面涂层:螺丝和聚氨酯树脂 2012(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地平线之域》(汉堡) 200×2490×4890cm 355钢,钢螺旋股线电缆,不锈钢网(安全网),木地板,表面涂层:螺丝和聚氨酯树脂 2012(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6常青画廊“安东尼·葛姆雷:屯蒙”展览现场(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2016常青画廊“安东尼·葛姆雷:屯蒙”展览现场(艺术家和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 北京 / 穆林 / 哈瓦那。©Antony Gormley)
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现状,葛姆雷谦逊的表示自己是一个更关注于自我的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了解非常片面,但他肯定的告诉我:“谁也不能忽视中国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有非常出色的艺术家。”
 
 
Hi艺术=Hi   安东尼·葛姆雷=葛姆雷
 
 
 
我要做的不是占领空间,而是激活空间
 
 
Hi:首次在龙美术馆做展览有什么感受?
葛姆雷:我首次来到龙美术馆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能在这里做一些东西。我要做的不是占领这个空间,而是让这个空间激活。展览的主角的观众,观众自己经历的、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展览的精神所在。展览只是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是如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美术馆不光承担教育的功能,也同样是价值观产生的空间。美术馆是否能够孕育出未来可能产生的艺术语境?着同样也对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提出了与传统不一样的要求。
 
Hi:所以你的展览都需要对“空间”提出一定的要求。
葛姆雷:我对于建筑的喜欢和我对于雕塑作品的喜欢是一样的。我希望艺术的开放的,充满可能性的。美术馆、博物馆不再只是藏宝屋,还是可能性的实验室。就像我自己也不知道明天我会做出什么样的作品,创作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每次展示也是一次实验。
《呼吸的房间Ⅳ [RIO] 》 480×540×1150cm   25x25毫米铝管、荧光物质H15和塑料插件 2012(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非常强调参与性,那么你希望观众和这次的作品能有哪些互动?

葛姆雷:我相信最激动的事情,就是我看到有人在博物馆当中有他们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他们可能之前没有出现过的这种状态。所有的问题都有开放性,即如何看待艺术。我的研究也是为了探讨这些问题,让艺术回归到集体体验的过程,从而带有部落式的集体参与感。什么是参与?人来参观、体验、产生共鸣就是参与;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从被动的看到主动参与,这个过程让我感到振奋。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让作品容纳更多的变体,每个变体产生各自的想法和价值。作品能卖不能卖不重要,我看中的是实验的过程,展览本身也是实验。我不知道这个展览的评价、反馈如何,我看中的是来参观的人能和作品之间激发出什么,参与能产生哪些可能性。

你能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并没有贴展签,我认为雕塑不需要标签的描述,重要的是看到哪些作品时,你的大脑神经元带给你的感觉。展览本身没有价值,展览的价值是参观者赋予的,你只需要去感受空间,感受只属于你自己的感受。我希望通过最准确的语言唤起情感,然后将它们从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我希望塑造一个既能够唤起情感又可供情感栖息的空间。
《呼吸的房间Ⅳ [RIO] 》 480×540×1150cm   25x25毫米铝管、荧光物质H15和塑料插件 2012(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非常强调参与性,那么你希望观众和这次的作品能有哪些互动?
葛姆雷:我相信最激动的事情,就是我看到有人在博物馆当中有他们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他们可能之前没有出现过的这种状态。所有的问题都有开放性,即如何看待艺术。我的研究也是为了探讨这些问题,让艺术回归到集体体验的过程,从而带有部落式的集体参与感。什么是参与?人来参观、体验、产生共鸣就是参与;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从被动的看到主动参与,这个过程让我感到振奋。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让作品容纳更多的变体,每个变体产生各自的想法和价值。作品能卖不能卖不重要,我看中的是实验的过程,展览本身也是实验。我不知道这个展览的评价、反馈如何,我看中的是来参观的人能和作品之间激发出什么,参与能产生哪些可能性。
你能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并没有贴展签,我认为雕塑不需要标签的描述,重要的是看到哪些作品时,你的大脑神经元带给你的感觉。展览本身没有价值,展览的价值是参观者赋予的,你只需要去感受空间,感受只属于你自己的感受。我希望通过最准确的语言唤起情感,然后将它们从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我希望塑造一个既能够唤起情感又可供情感栖息的空间。
《爆发II》300×210×216cm 2毫米方截面不锈钢棒 2008(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为情感制造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

 

 

Hi:你曾说自己对身体的兴趣在于如何超脱自然写实主义的情境表现身体,最初如何产生用几何方块的形式表现身体的想法的?你认为几何块面是最适合表现身体的形式吗?

葛姆雷:因为几何块面是最不容易令人产生联想的形式,它们的形状和与墙的距离可以杜绝一切与现实相关的阐释。不同的堆放形式模糊了身体部位的界限,营造出忽明忽暗、相互交联的身体空间。我试图在作品上呈现人体被内在空间所控制的外在运动,人体是如何在运动中按照内在空间的格局而不断调整外在关节与肌肉的,这些深深吸引了我。我不断试验着真实生理感觉与心理想象之间的界限,不断对抗本能,克服叙说‘我可能在经受什么’而不是‘我正在经受什么’所带来的不适。
《爆发II》300×210×216cm 2毫米方截面不锈钢棒 2008(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为情感制造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
 
 
Hi:你曾说自己对身体的兴趣在于如何超脱自然写实主义的情境表现身体,最初如何产生用几何方块的形式表现身体的想法的?你认为几何块面是最适合表现身体的形式吗?
葛姆雷:因为几何块面是最不容易令人产生联想的形式,它们的形状和与墙的距离可以杜绝一切与现实相关的阐释。不同的堆放形式模糊了身体部位的界限,营造出忽明忽暗、相互交联的身体空间。我试图在作品上呈现人体被内在空间所控制的外在运动,人体是如何在运动中按照内在空间的格局而不断调整外在关节与肌肉的,这些深深吸引了我。我不断试验着真实生理感觉与心理想象之间的界限,不断对抗本能,克服叙说‘我可能在经受什么’而不是‘我正在经受什么’所带来的不适。
安东尼·葛姆雷 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于探索如何在简单的静止中表现生命的存在
《走廊》 203×75×1550cm 6毫米耐候钢 2016

摄影:白立方,(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好像一直特意避免着情绪化和戏剧化,作品也更倾向于静止,这样做有什么特殊原因?

葛姆雷: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实历程。我尽量避免将内在经历渲染成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虽然很多人将这样的渲染称为艺术,其实它是不是艺术并不重要。问题是你如何表现生命存在本身?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于探索如何表现生命存在本身,如何在简单的静止中表现生命的存在。

我对制造戏剧效果毫无兴趣,我只想为情感制造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一个观众可以随意安放自己情感的地方。我尽量避免戏剧化,更不想把作品凝固成某个故事的某个片段。雕塑的真谛在于静默,我们人类才是运动、感知运动,并将感受嫁接在静默物体上的那一方,静止与沉默是雕塑与生俱来的特质。在我看来,西方艺术中试图通过雕塑表现动态的做法消弭了雕塑的本质,将渐渐走向死亡。
《走廊》 203×75×1550cm 6毫米耐候钢 2016
摄影:白立方,(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好像一直特意避免着情绪化和戏剧化,作品也更倾向于静止,这样做有什么特殊原因?
葛姆雷:真正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现形式,而是生命的真实历程。我尽量避免将内在经历渲染成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虽然很多人将这样的渲染称为艺术,其实它是不是艺术并不重要。问题是你如何表现生命存在本身?我至今所有的努力都在于探索如何表现生命存在本身,如何在简单的静止中表现生命的存在。
我对制造戏剧效果毫无兴趣,我只想为情感制造一个可以栖息的巢穴,一个观众可以随意安放自己情感的地方。我尽量避免戏剧化,更不想把作品凝固成某个故事的某个片段。雕塑的真谛在于静默,我们人类才是运动、感知运动,并将感受嫁接在静默物体上的那一方,静止与沉默是雕塑与生俱来的特质。在我看来,西方艺术中试图通过雕塑表现动态的做法消弭了雕塑的本质,将渐渐走向死亡。
《矩阵XXI》14×19.5cm 纸上炭和干酪素 2014(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公共项目作品,当你去某地实施一件作品的时候,你希望获得哪些回馈?

葛姆雷:我希望去尝试更多不同地方的探索,寻找额外的反馈。我将外界的物件带去某地,我认为这可以让物件更活跃,从而带来超乎想象的感受。

 

Hi:对于奋斗中的年轻艺术家,你有什么建议?

葛姆雷:继续努力做艺术。你可以不需要博物馆,不需要经销商,你可以把作品做到房间、空间、街道……然后看会发生什么。
《矩阵XXI》14×19.5cm 纸上炭和干酪素 2014(作品照片版权归属于安东尼·葛姆雷工作室)
 
 
Hi:你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公共项目作品,当你去某地实施一件作品的时候,你希望获得哪些回馈?
葛姆雷:我希望去尝试更多不同地方的探索,寻找额外的反馈。我将外界的物件带去某地,我认为这可以让物件更活跃,从而带来超乎想象的感受。
 
Hi:对于奋斗中的年轻艺术家,你有什么建议?
葛姆雷:继续努力做艺术。你可以不需要博物馆,不需要经销商,你可以把作品做到房间、空间、街道……然后看会发生什么。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