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画廊不赚钱,超半数仍对线上销售持保留态度

作者:郑啸川采访:啸川、朝贝、晓晨、罗颖图片提供:乐天 2020年5月12日 专题话题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经意间不少画廊于去年都迈过了十岁的关卡。2020庚子之年,撞上新冠疫情肆虐。如今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余波依然震荡。在大多数画廊尚未完全复工之时,我们制作了一份画廊生存报告调查,并广发英雄帖,主要聚焦在中国内地设有空间的画廊,进行了一次深度匿名调查。四日之后理性分析数据,得到了一些跟大多数人熟悉的八零二零法则不太吻合的有趣结果。
七成画廊不赚钱,超半数仍对线上销售持保留态度
截至2020年3月18日凌晨,共计收录60家画廊的有效投票数据。
致谢以下参与投票的画廊:A+亚洲当代艺术空间、阿拉里奥、AIKE、AYE画廊、艾米李画廊、BANK、八大画廊、贝浩登、北京公社、博而励画廊、程昕东国际艺术空间、CLC Gallery、大未来林舍、单行道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东京画廊+BTAP、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非凡仕艺术、谷公馆、广州画廊、汉雅轩、瀚阳艺术中心、侯鸟北京空间、户尔空间、华氏画廊、胶囊画廊、今格空间、空白空间、空间站、Kenna Xu Gallery、厉为阁、林大艺术中心、麦勒画廊、美博空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墨方MO CUBE、墨非墨画廊、墨斋、偏锋新艺术空间、平艺术、七木空间、千高原艺术空间、桥舍画廊、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世界画廊、拾萬空间、Tabula Rasa 、TONG GALLERY+PROJECT、亚纪画廊、亚洲艺术中心、艺·凯旋画廊、艺术仓库、佑品空间、玉兰堂/hiart space、Vacancy画廊、Vanguard画廊、香格纳画廊、新氧艺艺术空间、星空间、站台中国、指纹画廊、55画廊。
七成画廊不赚钱
外表光鲜亮丽的画廊到底赚不赚钱?这大概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调查显示,七成画廊不挣钱,明确表示亏损的画廊占36.67%。一路走来靠的是理想、情怀,还是别有他物?此前与卓纳画廊香港艺术总监许宇的采访中,他曾驳斥“开画廊情怀论”,认为开画廊更需要理性的商业想法和清晰的规划。
 
原定在三月下旬开幕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虽然取消了,但首届巴塞尔线上艺博会与首届Hi艺术线上博览会已于昨日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此之前很多画廊已经不声不响地复工了。复工最重要的自然是卖作品,已经“开张”的画廊达到60%,想必如果今日重新提交问卷,“开张”占比又会有大幅度提升吧?
2020年之前画廊是否盈利?
2020年之前画廊是否盈利?
年后至今是否销售出作品?
年后至今是否销售出作品?
艺博会重症依赖患者
存在即合理,近年来遍地开花的艺博会是因为顺应了画廊的需求才呈现野火燎原之势。对于一半以上的画廊来说,艺博会的销售占得全年销售额的三成。艺博会大多不超过五天,以绝大多数画廊每年参加3次艺博会的频率简单粗暴地计算,博览会密集作战半个月近乎接近画廊一季度的平均入账,看似是个好生意。但重度依赖艺博会也是一把双刃剑。高成本带来高收益,除了高额的展位费之外,人员差旅也是不菲的支出,境外艺博会更甚。而当艺博会因为不可抗力取消时,画廊又显得过于被动。
艺博会销售占全年销售比重?
艺博会销售占全年销售比重?
平均每年参加几次艺博会?
平均每年参加几次艺博会?
2020年计划参加几个艺博会?
2020年计划参加几个艺博会?
走轻奢路线的小微企业本微
回到此次调查样本本身。在60份有效投票样本中,九成以上的画廊在中国内地设有空间,过半数的画廊以开设十年以上,接近半数的画廊员工数不超过5名,小微企业本微了。画廊的主营业务就是服务藏家,数据显示,虽然本土购买力更为强劲,但做的也是不止于国门的生意,点亮外语技能是在画廊工作的刚需。但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不断增长的高净值人群也意味着仍有不少可开拓空间。

其中56.67%的画廊专攻10万至20万元区间的艺术作品,走轻奢路线。而这个档次的作品往往需要卖出起码五件,过百万才可抵消大部分博览会的入场费用,回本get。15位以下合作艺术家的规模是目前画廊的主流承受范围。作为画廊最主要的“输出内容”制造方,合作艺术家的数量与画廊的规模和能力直接挂钩。艺术家创作需要“冷却”周期,数量太少则难以排满画廊一年的个展档期。退而求其次当然可以做群展,但群展过多又会削弱画廊的品牌形象。
画廊成立于哪一年?
画廊成立于哪一年?
有多少员工?
有多少员工?
有多少销售人员?
有多少销售人员?
主流销售作品价位是?
主流销售作品价位是?
现有多少固定合作的艺术家?
现有多少固定合作的艺术家?
中国本土藏家占总客户数量比重是?
中国本土藏家占总客户数量比重是?
一台荣威可抵一月房租?
从画廊开销方面看,43.33%的画廊月租金在10万以下,不到一台荣威的钱。据说798艺术区租金减免的政策是免除2月房租的一半,如此看来依然是杯水车薪。像香港中环的超级画廊,月租金可能过百万元。此外,员工奖金以外的固定工资与房租一样是画廊开销的大头,几乎占去多数画廊一半的开支。
画廊空间月租金是?
画廊空间月租金是?
租金占所有支出比重是?
租金占所有支出比重是?
员工工资占所有支出比重是?
员工工资占所有支出比重是?
九成画廊难以维持每月一展
一般而言,画廊大多在年前就定好来年的展览计划,但今年的新冠疫情给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和方寸大乱。当我们问及年度展览计划时,很多画廊表示难以确定。3月已接近尾声,2020年只剩了9个月,仅有6.66%的画廊会维持每月一个展览的活跃度,但55%的画廊依然积极考虑发掘新的签约艺术家,如同开发新产品一样,步履不停。
2020年预计办多少展览?
2020年预计办多少展览?
2020年是否考虑签约新艺术家?
2020年是否考虑签约新艺术家?
策展人=写文章?
策展人是为展览学术背书的重要角色,但在20%的画廊眼中无关紧要,在另外80%的合作画廊中,有一半画廊仅选择策展人的文章。近年来,与艺术机构合作办展,借力双赢似乎已成风潮,仅有8.33%的画廊明确表示不会考虑。
每年是否与策展人合作?
每年是否与策展人合作?
与策展人合作模式是?
与策展人合作模式是?
2020年是否会与其他艺术机构合作办展?

 
2020年是否会与其他艺术机构合作办展?
 
六成画廊不裁员不减薪!
新冠疫情的恐惧笼罩神州大地近乎两个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画廊业也受到波及。虽然大家都乐观地谈论和期待“报复性消费”,但46.67%的画廊认为疫情重创了客户的购买意愿。好消息则是,六成画廊明确表示不会裁员、不会减薪、不会缩减空间。出版物与开幕展览成为缩减预算的重灾区。可以想象今年的画廊开幕,很大概率小册子消失,画册骤减,香槟改为二锅头。
疫情对画廊的最大影响是?

 
疫情对画廊的最大影响是?
 
是否会考虑裁员?
是否会考虑裁员?
是否会考虑给员工减薪?

 
是否会考虑给员工减薪?
 
是否会考虑缩减空间?
是否会考虑缩减空间?
目前考虑削减的预算有?(多选)
目前考虑削减的预算有?(多选)
依然难以信赖线上销售
实体展览受限、出版物削减和艺博会取消之后,仍有过半数的画廊对互联网宣传和销售持保留态度,明确肯定互联网助力功效的画廊仅占31.67%。画廊独有的社交属性似乎让艺术品电商成为了一个伪命题?但还有8.33%的画廊竟然仍无与线上媒体合作的打算?已经步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互联网是目前扩大自身影响和拓宽销售渠道的有效途径吗?
互联网是目前扩大自身影响和拓宽销售渠道的有效途径吗?
是否会选择多家媒体进行线上合作?
是否会选择多家媒体进行线上合作?
还能撑半年!
开年受疫情肆虐的影响,近两成画廊预计收入将降低一半以上。九成画廊能撑到3个月以上,六成画廊能撑半年。8月底的北京当代艺博会或成众画廊放手一搏的最大希望。在此之前,半数画廊强行表示乐观,希望有如10%的画廊所希望的,3个月以内,艺术圈即可恢复常态呀!
预计2020年收入会降低多少?
预计2020年收入会降低多少?
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画廊最多能撑多久?
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画廊最多能撑多久?
艺术圈恢复常态需要多久?
艺术圈恢复常态需要多久?
对疫情之后的市场持有怎样的心态?
对疫情之后的市场持有怎样的心态?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