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钕 为不同的自己造个归宿

羊角辫落在了肩膀的两侧,前额的留海与宽大的眼睛几乎占据了面部,令五官若隐若现。古旧的公文包,妈妈牌的大毛衣,淹没膝盖的草地色裙子和文艺青年范的皮鞋,构成了森女系的标配。这是金钕的专属风格,也是她留在我脑海的第一印象。年初我来到她的个展“暖暖”,场上大型的铸铁雕塑令我感受到她娇小的身躯所蕴藏的爆发力。
为我的情感找个伴
无论是技术还是材质,有着学院情结的金钕都以高要求对待。而不同的材质有着不一样的个性。它们在造物主的手中并不安分守己,提出各种要求以寻找到适合的灵魂滋养它们。可她并不害怕它们的臭脾气,而是乐此不疲地从这千变万化的材质中挑选出与自己创作相符的宿主。思考制作的过程虽然漫长而又疲惫,并在其中牺牲掉创作中最快乐的部分。但结局却是美好的而让人欣喜的。
2011年6月5日,金钕的首个个展在星空间开幕。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因现场的暖光而获得了一丝淡淡的生命的气息。它们见证了金钕情感体验的变化,成为某一时期的她。“这个循序渐进不断变化的形象以后应该还会持续出现。”金钕说到。她以动物身体中所具备的兽性与自由表现矛盾的孱弱与强大,束缚与挣脱。人物平静的表情是金钕刻意为之的,希望以此给予观众更大的解读空间。

《弱水》 80×45×60cm 树脂 2011
为不同的它造个灵魂
而在近期的个展“暖暖”中,金钕挣脱了华丽的树脂对她的束缚,放下前几年一味追求精致漂亮的心情,而回归到材质的独特性,寻找其中与情感相互契合的结点。时间和数量的积累破解了之前的纠结,不停的动手化解了前行的障碍。2013年,她开始看到了一点点曙光。在个展“暖暖”中她选择了细腻的纸粘土与粗糙的铸铁。
与纸粘土的相遇是在2012年金钕为其咖啡店所做的装饰用的小兔子。因为单纯作为装饰所以想得很简单,做的也很快。出来的效果也很好,并得到许多专业人士的好评。“但我自己不以为然,我无法把一个装饰用的小玩意等同于作品。”然而恰恰是这种轻松自在的创作过程令金钕不经意间打开了一扇窗。纸粘土快干吸水超轻的质感令她不在纠结于造型和后期效果,并且双手与纸粘土直接的接触省去了树脂等其他材料繁复的翻制过程,最大限度保存了雕塑最美好的创作部分,令她得以重拾手和心的惬意。如展览中的《春暖花开》、《海面上升》、《空空》,都是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创作完成的。虽然没有树脂光鲜的外表,但是纸粘土穿上了一层淡淡的水彩外衣,显现出了淡雅却不失精致的面容。金钕说,这让她找到了童年画画时单纯创造的快乐。

《空空 》 11×11×40cm 纸黏土手工设色 2013
虽然铸铁没有树脂讨喜的外表与光滑的肌肤,虽然它后期效果单调并常以工业产品粗犷的造型出现,但铸铁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产生的自然锈蚀效果非常微妙,独特,讨得了金钕的欢喜,成为《火柴》的安家之所。
“暖暖”似乎是冬天最被人需要的:或许是甜言蜜语虚幻飘渺的X°,或许是身体温和舒适的36°,或许是出锅食物烫舌辣手的60-70°,又或许是金钕铸铁雕塑炽热的100°。展览现场,铸铁制作的火炉女孩《火柴》,被硕大的毛衣包裹着,娇小,冰冷的身躯内燃烧的松木因按捺不住而噼啪作响,它徐徐飘出如灵魂出窍般的青烟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它的温度与窘迫。而二楼的纸粘土女孩彷徨无助,在渴望温暖的同时又害怕过热的温度毁灭了自己。
个展之后,金钕的生活似乎又平静下来。她无法预期今后的计划,惶恐下一个工作的开始。陈可《不工作我就没有安全感》是她长期的心情写照。“尽力而为吧,”她继续翻阅着筱山纪信的摄影作品。

《火柴》 50×50×180cm 铸铁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