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安·托马斯科 在被折叠的家庭生活图景中

作者:张朝贝 2017年5月16日 专题人物
1月12日,莉莉安·托马斯科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素昧”在偏锋新艺术空间开幕,展览梳理了她1999年以来的绘画作品,并呈现了三件摄影作品、一件影像作品与一件装置作品。二十年来,她的创作保持着一种有机生长的探索与变化。在展览开幕之前,我们与莉莉安进行了此次采访。
对 于 家 庭 图 景 的 迷 恋
被折叠规整的织物、毫不起眼的窗台一隅、失焦画面中虚晃的影子……这或许是大多数人对莉莉安·托马斯科(Liliane Tomasko)绘画作品的第一感觉。1999年,当时还在做雕塑的莉莉安用宝丽莱在工作室拍下了一些日常画面,并通过绘画进行呈现,开启了日后整个系列的创作。
在莉莉安看来,我们日常的居家环境,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在面对的场景,可以令很多人产生共鸣。事实上,在成为画家之前,她就曾将一些老式家具拆卸后以不同的方式重组、改造,使其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同时而又呈现于公众审美视野。对于家庭图景的迷恋,似乎是莉莉安作为女性艺术家所特有的敏感与潜能,而她的作品在整个当代艺术视野中,亦自成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
在今天,笼统地判断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是具象还是抽象似乎过于武断。投射在墙上的古怪影子、积满灰尘的窗角、随意散落在地上或床上的衣服、织物,“我有意强调一种普遍存在但又有潜能揭示周而复始、仪式化了的生活以及生活本质之间关系的现实。”而通过这些图像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来揭示人的行为轨迹,似乎本身又带有一种抽象的意味
在 具 象 与 抽 象 之 间
在早期的作品中,莉莉安迷恋于家庭生活图景的表达,无论是未被整理的床单,还是衣物上的折叠痕迹,都可以是故事的切入点,将其中隐藏的情绪娓娓道来。之后几年,她又试图用模糊的画面打破这种过于具象的风格,并在2014年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转变:抽象的线条取代了之前细致的涂抹。这些线条所构建的抽象空间,使人从之前那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中抽离,但细看上去画面又保留了织物的物性,重量感得以凸显。
“过于抽象或者过于具象,这两种极端都会限制某些情绪的表达。”近二十年来,莉莉安始终在寻找二者之间的过渡。这似乎是一场注定无休止的探索,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她的创作保持着一种有机生长的变化。
1月12日,莉莉安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素昧”在偏锋新艺术空间开幕,展览梳理了她1999年以来的绘画作品,并呈现了三件摄影作品、一件影像作品与一件装置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来中国,肖恩·斯库利与莉莉安·托马斯科伉俪的展览几乎同时开幕。肖恩的展览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时,便由莉莉安照顾7岁的儿子;而莉莉安展览开幕时,则由肖恩来北京照顾孩子。
而在创作中,二人共用一间很大的工作室,对彼此的创作都会给出自己的建议,并产生很多想法上的互动。对于莉莉安来说,她的创作似乎从未困于肖恩的“阴影”之下,而始终保持着创作的自信,“与那些年纪相仿的艺术家夫妇不同,由于年代的差距、创作方向的不同,我跟肖恩之间没有那种竞争关系,所以在创作上更容易互相激励。”这或许是艺术家夫妇之间最好的相处状态。
Hi艺术=Hi  Liliane Tomasko=Liliane
Hi:绘画、摄影、雕塑做作品在你创作中所占的比例是怎样的?
Liliane:在过去的20年里,主要的作品都是绘画,大概占了90%;但这些年的创作也是在慢慢发生变化的,雕塑越来越多,摄影也一直出现在创作过程中,所以这部分作品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Hi:你的作品大多在描绘日常家庭生活场景,你对其有何感触、理解?
Liliane:我们日常的居家环境,可以令很多人产生共鸣,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它就能打通各种文化的界限。这些家庭生活的场景,不光是我的私人生活,它可以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在面对的起居生活。
Hi:你起初将摄影图片转化为绘画,这种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Liliane:我在学习艺术之前,就已经在大量地摄影了,那时候拍摄过很多日常中的场景:投射在墙上的古怪影子、积满灰尘的窗角、随意散落在地上或床上的衣服、织物……在开始绘画过程中,就会打开这个巨大的图形库。回顾那些照片,有一张未被整理的床让我深陷其中,那时候我刚刚结束一段感情,它是一种私人感情的联结,对之后的整个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那时候是1999年。
Hi:2014年之后,你的作品似乎开始转向了抽象。
Liliane:这是最新创作的系列,当时肖恩的背受伤了,因此有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不能工作。三个月之后,他的伤,好些,我决定在作品中做出一些变化。最早由照片转为绘画的作品,画面中有很多细节,都是一层层涂抹和叠加的,新的作品画得更松了,把纸本、速写中的线条捡起来了。
Hi:为什么会突然做出这种变化?
Liliane:可能这是一种命中注定的过程吧,在你刚刚开始画画的时候,可能会画一些具象的东西;但对于一些隐藏的情绪和一些不确定的东西,抽象可能更容易表达。事实上在2008年之后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已经有了抽象的趋势;而我在1999年最早的作品,也是非常抽象的。新系列的作品中,如果仔细观察,也会看到其中悬挂的织物,这些具象的元素仍然是延续的。
Hi:此次展览的作品能否完整地呈现你的创作轨迹和面貌?
Liliane:从1993年学生时代的装置作品,到2016年的新作,可以说此次展览基本上跨越了20多年的创作历程。事实上,现在看自己每个阶段的作品温度都不一样,能把它们做到一个展览中是很不容易的,策展人做的工作非常好,我们通过邮件讨论展览的思路、作品的挑选,有些作品一直在各地巡展,我自己都好几年没见过了。
Hi:展览英文名为“Feeling Folding”,有何含义?
Liliane:当然这个名字是策展人取的,我觉得它很有诗意。而且我的作品中,有很多“折叠”的元素,包括最后才决定要展示的那件影像,一直都在重复折叠这一动作,可以说它贯穿了我的整个创作脉络。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