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顶模式 城市“赐予”的繁荣

作者:滕昆 来源: hiart.cn 2013年7月15日 专题话题
新落成的蓝顶艺术新村
新落成的蓝顶艺术新村
“蓝顶”之于我,是同事们口中的“世外桃源”。是一个被环绕在荷塘、湿地间满是私人风格和个体性格、有尺寸惊人的落地窗和别致生活态度游泳池的艺术家聚落。当然,更惹人艳羡的,是那些错落在坡地上、花费主人耗大心血与金钱的精彩建筑,是有土地使用权与房屋产权的私人财产。这应当是一种幸运,这也应当是一种难以复制的幸福。
 
一场艺术“嘉年华”
 
在“老蓝顶”与“新蓝顶”之后,命名为“新蓝顶二期”的新“新蓝顶艺术村”的开村和新蓝顶美术馆的开馆仪式同时举行,作为有着“蓝顶”烙印的工作室开放日传统延伸的“蓝顶艺术节”也同期开幕。
这样的开始方式隆重而盛大,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强化了“蓝顶”已有的对当代艺术圈的顶尖号召力与影响力,又坐实了“产权式工作室”独一份的品牌价值。在“蓝顶艺术节”喧闹的背后,十年坎坷在“嘉年华”的欢乐气氛中修成正果,而“蓝顶”这个原本最具有辨识度的工作室外观特征,变成一种消弭掉实际意义的符号性的聚合力,而正是这种已经无处寻根的历史因素的存在,让“蓝顶”愈发带有神秘的属性,也让人们对“蓝顶”的朝拜愈发虔诚。
以“嘉年华”的方式揭幕,让全新的“新蓝顶”展示了独特的风貌。独立和自由在这样的活动中凸显着强势,当代艺术在嬉闹中完成了与现实的连接,在开幕式活动中,来自重庆特教学校的学生们表演的现代舞与成都本地行为艺术家的现场行为表演同时进行,热烈又不失姿态的开场让“蓝顶艺术节”从充盈人性的温暖出发,又表达着“当代艺术”的曲高和寡。而“蓝顶”的温情又不仅仅局限于对孩子们的宽容与溺宠,由“蓝顶”领袖周春芽牵头的五彩基金赞助的汶川大地震中遭遇伤残的少年们,最大的一批孩子今年刚好毕业,在老蓝顶美术馆,为他们准备的一场特殊的毕业展同样在当天下午开幕,这延续着“蓝顶”的帮扶传统,也证明着“蓝顶”从一而终的顽强。“蓝顶”的人情味还体现在“川军”最富盛名的“传帮带”中,在不远处的青年艺术村(新蓝顶4号坡地),为刚毕业或还在努力解决生存问题的青年艺术家们准备的月租金500-1800元的创作空间让怀揣艺术梦想漂泊在成都的艺术青年们可以免除后顾之忧,用最小的“代价”憧憬未来,并努力成功。
在这场“嘉年华”的主阵地,新开的“新蓝顶二期”作为“蓝顶艺术区”的延伸,大部分建筑都刚落成不久,院落里丛生的绿色植物与室内未经装修的裸露呈现出一种“新”意。在开幕前一天,新蓝顶艺术家曾妮带着自己的学生忙碌着对自己的工作室进行简单装饰,这位已经拥有四间工作室的四川大学教授对蓝顶工作室的喜爱真诚而直接,她连室外的井盖与变电箱,都执意做了喷绘的装饰。而就在她工作室的隔壁,由陈默策划的文献展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最后的完善,有关蓝顶的所有历史图片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十年过往在此凝固,“蓝顶”由概念而变化为有血有肉的立体。而在更多的新工作室里,与“蓝顶艺术节”同期举办的艺术家工作室开放项目也在同时进行,艺术家们准备着作品、饮料与小食,忙碌而有条不紊。他们表达着主人的热忱,也让蓝顶的人情味和主人意识飘散不去。
或许正是这种“人情味”,让这样一场“嘉年华”顺利举行;或许正是这样一种混合的状态,让艺术川军活力不减;或许正是这样一个“蓝顶”,让成都成为当代艺术耀眼之所。
自由与惬意氛围下的新蓝顶一期
自由与惬意氛围下的新蓝顶一期
“新”新蓝顶,产权式艺术聚落的扩容升级
 
2003年8月开始,由周春芽、郭伟、赵能智、杨冕四位艺术家开启了“蓝顶”的神奇,如杨冕所言,在无意识间他们已经创造了一段历史。十年之后,经历过迁徙与重建的蓝顶艺术家们在距离市区十公里之外的双流、锦江、龙泉三地交界处,占地1500亩的“蓝顶艺术区”落地生根。
作为“蓝顶”最醒目的标志之一,产权式艺术聚落是它最大最牢靠的金字招牌。借助于成都市的土地改革试点资格,中国的艺术家们终于可以以聚落的方式通过与开发商的合作获得满足自己要求的工作室的产权。而在单纯的聚落之外,“蓝顶”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及领军人物周春芽、何多苓等人近年在艺术市场中的夺目表现,影响力持续发酵,并在“新蓝顶二期”有了张晓刚与方力钧等当代艺术领域顶级艺术家的入住而几乎达到极致。与艺术明星比邻而居,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吸引力,更何况蓝顶的传统是串门、看画、互帮互助。如果说之前的“蓝顶”主要影响的是成都、川渝乃至西南艺术家,那么在多年的品牌培育之后,与“老蓝顶”、与“新蓝顶”相比,“蓝顶”二期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能量辐射到了全国。这是蓝顶更开放的第一步,也是蓝顶拥有更大能量的开始。
从周春芽、何多苓、杨千、郭伟、罗发辉、郭晋、吴建军、赵能智、杨冕、吉磊、唐可、郑德龙、屠宏涛、李胤等十四位艺术家在2009年1月12日进驻开始,到2013年6月蓝顶艺术节的开幕,蓝顶艺术区已经或正在努力尝试摆脱单纯的“艺术家聚落”模式,在艺术区规划中,公共艺术机构、美术馆、艺术中心、产权式工作室和租赁式工作室不出意料仍然是园区面向的主要人群,而与此同时,雕塑、摄影、动漫等相关衍生行业基地和时尚商业、旅游业等服务机构同样也是园区的招商目标。这样的蓝顶将不仅仅是一个当代艺术家们自娱自乐的堂前屋后,而是融入了“大艺术”的观念。
而在第一届“蓝顶艺术节”中,欧阳江河拍下全款“抢”下来的蓝顶工作室内举办的“诗歌朗诵会”,让“蓝顶”的覆盖范围延伸到文学与诗歌,在“大艺术”之外,更偏向于“文化”主题的靠拢。而随着蓝顶招商计划中动漫产业、建筑工作室等行业的入住,新蓝顶也将呈现更为丰富与完整的产业布局,借助于其全面性而成为醒目的文化名片,从而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与统御力,从明星艺术区转变为领袖级的艺术区。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