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作者:张朝贝 2018年12月31日 专题话题
在东莞做一场当代艺术展,或许并不比在这里办一个工厂更容易。刚刚亮相的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并非范明正第一次在当地进行当代艺术的试验,早在前两年,他便发起东莞“道滘新艺术节”。尽管并非新手,但是面对新的地点、新的项目,他仍然在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摸索中前进,以期为东莞打造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打造东莞的“明斯特雕塑展”

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曾经作为“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东莞拥有在册的大小企业六万多家,800万常住人口中有600多万为外来人口。近几年随着在各个领域的极速转身和更新,“机器代人”、“文化介入”等概念成了东莞新的发展引擎。
当我们在4000公顷大小的同沙生态公园内看完展览,向大门方向步行时,映秀湖、十里荷塘依次在路边呈现,而与之同时而出现在视野里的,还有散落分布的雕塑作品。作为“2018东莞雕塑装置艺术节”的展区之一,同沙生态公园内共分布着29位国内外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这并非东莞首次试水当代艺术,作为此次艺术节总策展人的范明正&赵艳婷,曾于2016及2017年发起东莞“道滘新艺术节”,通过政府、企业、艺术界及民众的通力合作,将实验艺术和当代艺术与当地民众的生活进行碰撞与融合。在他们看来,“当代艺术、实验艺术本来就和中国大众的距离比较大,我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普及过程。”除了同沙生态公园,本次艺术节还有旗峰山公园、市文化馆、铂尔曼酒店及旗峰山艺术馆等几大展区。
不过,在非一线城市的地区策划当代艺术活动,其挑战性可想而知。在范明正和赵艳婷看来,这同时也更具有特殊的空间拓展价值。“与前两届不同的是本届专项于雕塑与装置,这是地域的公共性需要。我们将邀请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位艺术家参展,展览有‘当代雕塑装置’‘学院经典’‘城市公共话语’等多个单元。”
因此,艺术节既包括全球化视野下讨论有关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等问题的当代雕塑装置作品,又有传统叙事语境下的学院作品,以及极具互动性且易于为民众所理解的公共雕塑。据策展人介绍,“我们的愿望是通过几次活动,打造一个雕塑之城,全城布满公共艺术地标,使东莞成为珠三角地区的文化艺术亮点城区,成为德国明斯特一样的艺术旅游城市,提升其城市形象。”
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在城市血管里延伸的空间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是你在东莞地区策划的第三个大型当代艺术节,与前两个不同之处在哪里?
范明正(以下简写为范):首先就是展览的地点改变了,之前实在东莞市道滘镇,那个项目现在已经没有再做了,现在转移到了东城区。其次,前两年的展览我们尚处于摸索阶段,是一个综合性的展览;今年这次应多方面的诉求,我们作了一些调整,纯粹是转向了公共性的雕塑和装置。
Hi:为什么决定作出这样的转变?
范:其实这也是顺势而为的一件事。之前展新媒体作品,大家看一看,拉来后就又拉走了,没有长期的时效性,而且当地人可能也真的看不懂。而雕塑和装置,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看到的同沙生态公园,未来就想打造成一个雕塑公园。
Hi:所以说这些作品都会永久地留下来吗?
范:我们会通过企业够买,捐赠政府的方式,留下来一部分作品,当然这个选择作品的过程,也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比如民众的喜好,专家以及主办方的倾向。我接下来一段时间会留下来,跟进这件工作。我的意愿是把艺术节打造成“明斯特”,所以展览分了很多板块,比如我们所入住的铂尔曼酒店楼道空间里摆放的作品,不一定是在非常学术的空间,但是公众参与、空间介入性都很强。再比如同沙公园,我们一共选取了六个点,在布展上带来很大的难度,但我希望它能够带动全城的互动。
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Hi:这就是将主题定为“延伸的空间”的原因?
范:对,因为110余件雕塑装置作品从世界各地迁徙般汇集东莞,好像不同国家和地域的空间延伸到此,承载着不同文化和议题。“延伸”寓意着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转型中,交流的意愿、频率和灵活自由,地域化的“空间”从传统的隔离封闭到逐渐的一体化。“延伸的空间”显示了现代社会思想传播中与地域隔膜的彻底消融,这次雕塑装置艺术节也充分显示了东莞在新浪潮背景下的开放与包容。
Hi:作为“在地性”项目研究者,此次展览中是如何进行挖掘的?
范:我觉得“在地性”这个概念非常有意思,但现在大部分艺术项目流于形式,不接地气,无法和普通观众产生互动,当然这也使得“在地性”的研究更有意义。这次我们发掘了两个当地特色,一个是莞香,一个是本地艺术家张松鹤。把这些当地元素发掘出来,我觉得很有意义。
Hi:比如驻地创作的设置?
范:这次展览作品也有在地的委任创作项目,比如同沙生态公园内张晋的作品、温京博的作品,还有文化馆的张文质作品,都是现场创作完成的。“在地性”的概念我们一直在推,但项目实施起来比较难,首当其冲的就是材料费的问题,有些项目就是因为艺术家的方案预算过高或者不成熟,就夭折了。
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为东莞做一张新名片

Hi:这么耗费时间的、大体量的展览,有哪些控制之外的困难?
范:问题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布展,因为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方案,很难在整个展览的实施中统筹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突发的事件太多了,一方面令你猝不及防,一方面也会使展览预算大大增加。
Hi:此次艺术节,政府和企业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支持?
范:这次艺术节是政府主办的,展览的费用(不包括收藏费)都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说整个展览的实施走的是招投标,相当于一个工程项目,非常正式当然也会有一些小的拘束。企业方面,比如铂尔曼酒店为展览提供了场地支持,还为艺术家和嘉宾提供比较优惠的价格入住。
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Hi:参展阵容既有国内年轻艺术家,又有国内外知名雕塑装置大师,这个名单是如何确定的?
范:艺术家名单的确定分为几种情况,一个是通过机构,一个是通过藏家,还有就是跟艺术家本人沟通,基本上比例相当。
Hi:中国有很多配套商业地产的小镇艺术节,因此很多难以持续做下去,你希望打造一个类似雕塑之城的名片?
范:这种问题我们可能也或多或少存在,我希望把它做成中国的“明斯特”。不过,现实中的偶然性因素太多了,有些双年展做起来都不容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这次艺术节是政府主导的活动,我们是工作的团队,通过活动可以感觉到邓涛书记是一个有水平、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雕塑装置艺术节会成为东莞的一张新名片吗?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