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作者:吕晓晨、刘霞、滕昆 2016年11月21日 专题话题
冒着“炮火”,“基弗在中国”还是如约开幕了,甚至在展览现场也出现了人山人海的“空前盛况”。
与此同时,在各方媒体的爆料下,“基弗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被一一挖出。有人说中央美术学院以为捡了便宜但却是捡了雷,有人说主办方是骗子公司,也有人说展览触及国际画廊背后利益链条……但这些都无法阻挡展览开幕的受关注程度。那么在你看来,这次事件的背后,谁是赢家呢?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常天鹄(资深市场专家)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信守精神是契约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帝王条款”和“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在契约未上升为契约精神之前,人们订立契约源自彼此的不信任,契约的订立采取的是强制主义,当契约上升为契约精神以后,人们订立契约源于彼此的信任,当契约信守精神在社会中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主流时,契约的价值才真正得到实现。
中国在经历了近百年来的蹂躏之后,突然面临西方的各种引诱,在拔苗助长的同时,很难及时补进类似契约精神高度的社会共识,再加之急功近利成风,实用主义以简单粗暴的形式呈现,其人情社会传统思维主导了各种办事原则。
虽然这次基弗中国展事件的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链和各自立场的无奈之处,但是最初的契约肯定是被某一方背弃了,我们不必去讨论事件的结果以及影响如何,那并不能弥补违约造成的伤害。我们在欧美的道路上开车,很少见到无理超车、抢道,然而在中国,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忍受,甚至不抢道会被诟病为“肉”司机。虽然展览如期举办,表面看上去强行赢得一时,但终究失去国际信誉,尤其失去这个并不大的国际艺术圈的认可,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胡湖( “姐夫拍”创始人)
 
这个事件一方面暴露出中央美院美术馆在作品选择和背景调查上,道行不够深。另一方面也让操盘一线艺术家市场的西方大画廊露出了马脚,共同利益背后并不是铁板一块。央美肯定不是赢家,提供基弗作品的藏家以及基弗背后的画廊也不是赢家,因为事件的曝光和传播对基弗的市场肯定不会带来正面影响。好的一面是,未来国际大展的引进,应该可以从这个案例中汲取不少教训,而藏家、画廊和艺术家们,也应该更懂得尊重规则。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王从卉(独立艺术评论人 & 收藏顾问、种子艺术台创始人)
 
基弗大展事件,从事件本身是非来看,是艺术生态系统中专业与不够专业;霸权与非霸权之间的冲突;在中国当下出现这个事件实际并非偶然。从更乐观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艺术机构在快速对接国际艺术生态操作系统时遇到的各种奇葩状态的体现,有冲突说明有进步。至少在此之前和国际艺术圈更多相关的讨论仅在空中楼阁的二级市场和资本层面,经过这几年终于进步到专业美术馆机构层面了。
该事件的最大的成果是业界大讨论,让大家从一个美术馆艺术家展览中涉及到的各个利益环节和背后逻辑进行了基本普及。客观上是同行共同学习共同警示的好事。最后,个人认为过早下结论以“骗子”给人贴标签也并不可取。国际当代艺术生态金钟罩确实足够强大,也足够霸道,任何不按此规则的玩得人都要付出代价。但是更要看到在中国野蛮生长期,大拍行,国际大画廊也是摸索者,具有一定个人资源的策展人在此时在中国不按规则出牌也没什么必要大肆打压。展览没看现场不敢妄评,仅看作品图片,央美的基弗大展的作品也并没那么糟糕(真心不能总拿皇家艺术学院展览品质做对比,毕竟发展阶段不是一个辈份啊!)很多比苏记佳记安排上夜场,或比白立方,高古轩所售的部分作品还是强。同样贝雅特策展的上海吕佩尔兹展览选件品质不俗,也是同样一个藏家收藏(但是老吕爷爷来了,画廊无异议,也就没有单一藏家作品做美术馆个展的节操问题了)。只是主办合作方的执行水准确实有待提高。
饭要一口口吃,中国艺术机构的专业性和品牌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建构,所谓节操感目前中国体制内现状也是只能在现实中找平衡感。总之,不打不相识,谁还不是一路过招成长起来的。无心插柳成了事件营销,展览人山人海也是硬道理。就当代艺术本身的推广而言没啥不好。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郑姝(艺术观察员)
 
首先,我个人对展览如期举行很失望,当然也可以想象其中有很多不得已。但这恰恰是美术馆应该承担的责任,吸取的教训。我认为白立方和艺术家的反应无可厚非,最大程度的保护艺术家市场,狙击投机抛售作品,筛选展览是画廊的职责。更何况此次展览作品很可能是投机囤货手囤下的,准备套现赚钱,这类情况在成熟艺术市场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整个业界所唾弃的。美术馆在明知道此次展览有为了出货而造势的嫌疑仍坚持做同谋。在明知公立美术馆不应为某一藏家做嫁衣的情况下仍开了这个有道德污点的展,如此不爱惜羽毛,让人遗憾。这样的名声传扬海外,哪怕凭着国家的后台日后办事怕也不容易。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此展确实有为私人牟利,美术馆沦为草台班子和某些人的赚钱工具,他们放任对美术馆的根本操守和声誉而不顾,肆意胡来,且竟没有体制可以辖制。建立起规范的策展程序和体制来防止个人利益裹挟机构是这次事件敲的最大的警钟。当然美术馆也需要打破坐井观天的促狭,多了解学习成熟展览体制,起码要了解国际基本规则。有人会说我们为什么要按照西方画商那套来?因为基佛是人家的艺术家。你做文征明没人管你。况且这次虽然是白立方等画商出头,其实背后是整个当代艺术行业体系的不满。体系的顺畅运行需要规则,规则是否可以有改进的地方那是另外的事。不能作为这次丑闻的借口。
廖廖(批评家)

 

关于谁是赢家这件事。在悲观主义者看来,基弗没法阻止违背自己意愿的展览是输家。画廊被打乱了步骤,失去控制权,也是输家。中间人被挖出“黑历史”是输家。央美被批评不遵守“游戏规则”,也是输家”。

在乐观主义者看来,基弗和代理画廊尽管不高兴,但是展览与学术研讨肯定会扩大艺术家在中国的影响。中间人尽管被批“不专业”,到最后还是把事情给办成了的赢家。央美尽管有压力,有批评,但是央美也因为自己的冒险精神成为观众为其点赞的赢家。

至于我们看展的吃瓜群众,既看了传说中的基弗,又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学术和八卦两不误,其实是最大赢家。
廖廖(批评家)
 
关于谁是赢家这件事。在悲观主义者看来,基弗没法阻止违背自己意愿的展览是输家。画廊被打乱了步骤,失去控制权,也是输家。中间人被挖出“黑历史”是输家。央美被批评不遵守“游戏规则”,也是输家”。
在乐观主义者看来,基弗和代理画廊尽管不高兴,但是展览与学术研讨肯定会扩大艺术家在中国的影响。中间人尽管被批“不专业”,到最后还是把事情给办成了的赢家。央美尽管有压力,有批评,但是央美也因为自己的冒险精神成为观众为其点赞的赢家。
至于我们看展的吃瓜群众,既看了传说中的基弗,又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学术和八卦两不误,其实是最大赢家。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田歌(收藏家)
 
我个人不太愿意参与和评论,也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客观合适的看法。输赢本就应该没有完全的对立,如果在这基础上选赢家,我倒更希望是观众和艺术爱好者。这个神秘的“MAP”有这么多藏品也是件令人好奇的事,但一定有个中缘由的;白立方、高古轩也自然有他们的顾虑和应有的做法,画廊对签约艺术家和作品有所掌控,在一定范畴内是很自然的事,理所应当。至于传闻说会拿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来,对于一个在世的艺术家,以这种方式和结果可能跟国内接轨看来还不一定是好时候,但至少关注度增加和有更多机会看到作品不是坏事。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谢晓冬(策展人、在艺App创始人)
 
“输赢”只是功利性的视角(此处“功利”为中性词“),很多事情不是简单做法律判断或道德判断就可以的。这是一次西方模式和东方国情模式的碰撞,不能用静态视角来看这个问题。这个展览让艺术家本人在中国艺术界、收藏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虽然展览不在他的计划之内,的确会伤害基弗的个人感情;市场是多方参与的,所以对于代理画廊来说,我认为不见的一点好处也没有。现在的时代是共赢的时代,每个人的利益都应该被重视。如何沟通解决,比清算利益更重要。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林正(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负责人)
 
我觉得观众贏了。如果作品本身没真伪问题,大家都能近距离看到大师作品,其实对观众来说,所谓的纷争都不重要。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尹朝阳(艺术家)
 
沒有赢家,以国人之健忘,很快日子照旧,但愿能对规则留下些印象,鸡贼心理少些,多些敬畏。
“基弗事件”,谁是赢家?
吕澎(批评家、策展人)
 
在中国经济正在下滑并不见底的今天,西方艺术圈仍然带着过去若干年的惯性思维试图抢占想象中的中国市场,基弗展是其过程中在西方不同利益方之间发生冲突的一个例子,连艺术家本人也成为冲突中事实上的一个演员,无论其本人是否愿意或者承认。而此时的中国艺术圈也事实上也没有几个真正关心艺术与学术问题的,这真是一个非常滑稽可笑的的场面。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