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野 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个大时代

采访:曹丝玉 2014年7月24日 专题话题
艺术家刘野
艺术家刘野
无论哪个时代,绘画总在市场上有它的优势。那些想要在艺术上做得好或更好的年轻人,选择了留学或留在国内继续80年代激动人心的事业。刘野在柏林上学时,已经在画廊的代理制度下接触了市场和市场的规则,然而面对国内风生水起的当代艺术,他选择了回国,他说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让人想要融入其中,所有人的努力为2000年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Hi艺术=Hi 刘野=刘
 
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个大时代
 
Hi:什么时候回国的?
刘:1994年,拿到学位以后就回国了。
 
Hi:当时国内什么状况?与国外相比。
刘:没有画廊和那么多机构支持当代艺术。艺术家们最重要的困难还是经济方面的。
 
Hi:当时大家对职业艺术家有概念吗?
刘:对于我自己来讲,其实没有职业艺术家这个概念。其实职业艺术家可能是环境逼出来的,当时从学校毕业后,一般都要去工作,当老师或者做编辑,因为工作很无聊,做不下去,就出来自己画画,虽然卖的钱不多,但是可以维持生活。不像现在的艺术家对职业艺术家的概念是自觉形成的,是主动的选择,当时有许多的无奈。
 
Hi:你也在体制内工作过吗?
刘:94年回国后在美院工作了两个学期,当代课老师,后来就辞职了。
 
Hi:最大的冲突是什么?
刘:主要还是跟我的性格有关系,当时的留学生回国人的也不多,这一点上还是受欢迎的。
 
Hi:出国是从90年到94年吗?有什么变化吗? 
刘: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德国上学,,在柏林艺术学院按部就班地读书,当时任世民、谭平和滕菲也在学院上学,我们前后出国,几乎是同时的。那时还是学生的状态,严格来讲艺术上并不很成熟,德国的艺术活动参与得并不多,也不太熟悉。这段时间,国内的变化还是挺大的,94年我觉得当代艺术发展得比较热闹了,90年什么都没有,现代大展之后就比较平静,艺术家们都是在自己创作。然后94年展览慢慢就多,在海外也有了许多展览。93年柏林的那个展览,让我知道在国内还有这么多艺术家在做当代艺术,这吸引我回国,我觉得有参与感,在德国缺乏这种参与感。
 
Hi:93年的柏林前卫艺术大展有了解吗?当时你也在柏林。
刘:那时我正在上学,汉斯和施岸笛策划的,他们请我在那个大展做翻译。以工作人员的角色认识了很多艺术家,像赵半狄、王劲松、顾德新、林一林等等。
 
Hi:当时这个展览在柏林的反响如何?
刘:当时的反响挺大的,我的同班同学都很惊讶,中国有这样的当代艺术,也觉得水平很高。当时他们对中国的概念还停留在传统写实或中国画上面。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很少,所以当时那个展览起了很大的作用,让西方人了解当下的中国,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艺术面貌很复杂,工作各有其价值
 
Hi:回国之后有没有更多的合作机构?
刘:当时中国没有画廊。我还是继续和我在柏林的小画廊合作,95年我又回去办了一次个展,当时国内只有不多的几个人在做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广,其中有汉斯。94年我从柏林回来后,给汉斯看我在柏林的展览目录,他很喜欢,当时一直保持着松散的关系,后来他也介绍了一些藏家给我认识。
 
Hi:国内还有什么机构在做当代艺术?
刘:95年的时候,冷林在国际艺苑给我、洪浩、张弓策划了一个展览,这是我回国做的第一个展览,叫“世说新语”。
 
Hi:国际艺苑是怎样的机构?
刘:它在当时王府井的假日皇冠饭店,许多活动都在那里举行。饭店当时显得很豪华,展厅的条件相对较好,你可以申请在这里做展览。它以出租场地的形式与艺术家或机构合作。当时艺术家做展览都是自己找地方,哪里允许你办,你就在哪里办。
 
Hi: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艺术家们最主要的诉求是什么? 
刘:当时执着于前卫艺术或是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一个诉求就是精神诉求,他不满足在一个单位工作,他要表达自我,这基于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想做艺术的愿望。同时,还需要在经济上与生活抗争,当时的许多艺术家比我难多了,现在很多非常成功的艺术家当时都在挣扎,但这不见得是坏事,它以非常纯粹的艺术理想激发你的斗志。
 
Hi:当时与汉斯合作过展览吗?
刘:98年的“蒙德里安在中国”。一次我和汉斯聊天,他是荷兰人,而我喜欢蒙德里安,当时国内艺术圈对蒙德里安的介绍很少,所以我提议做一个和蒙德里安有关的展览。当时在三里屯的酒吧聊天,没想到没过多久他真的找来了钱,从大使馆还有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然后这个展览就落地了,也是在国际艺苑做的,之后在上海图书馆、广州美术馆几个地方巡回展览。展览有我、丁乙等四、五个画画的艺术家做的,这些人受蒙德里安影响或间接影响,展览还展出了一些蒙德里安的文献,这个展览很有意思,许多人都知道。
 
Hi:所以汉斯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信任。
刘:当然,我参加“蒙德里安在中国”的时候,参展的一张小画在运输的过程里划了一道,但不是很明显,对我来说一分钟就修补好了,但是汉斯为展品都上了保险,那是我第一次参展有保险的。后来他留下了那张画,直到保险公司赔偿了那一道损伤,200美金,他才把画还给我。那个时候我的一张小画也才卖500美金,一条小小的损伤就赚了200,所以非常高兴。汉斯非常严谨,也会算计,当然这种算计对艺术家很有益。
 
Hi:很有意义的展览。
刘:因为它是对一个纯抽象艺术家从艺术语言上的介绍,这个展览是纯艺术的方向,不是艺术和政治的主题,那时当代艺术的重点还是艺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Hi:栗宪庭主导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是当时的主流,汉斯貌似有另外的趣味。
刘:艺术的面貌很复杂,每个艺术家的创作中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问题,汉斯更多地从艺术语言方面整理和介绍,老栗则是从社会与时代的角度去看当时的艺术创作,各有各的价值和意义。
90年代的努力铺垫了辉煌的2000年
 
Hi:还有其他方面的推进吗?
刘:吴尔鹿早97年的时候在香港做了第一次中国油画的拍卖专场,是他策划的。他当时一度也开过一个小画廊,但两、三个展览之后就关了,期间做了我的一个个展,之后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收藏上了。汉斯主要是策划一些比较纯粹的艺术展。
 
Hi:收藏方面呢?
刘:国内当时收藏当代艺术的主要是西方人,也有不多的中国人。主要还是经济问题,一张二千美金,或是一万美金的画,在国内还是天文数字。
 
Hi:一万美金是很高的价格了。
刘:我大尺寸的作品在90年代中期可以卖到1万美金,那个是天文数字。是希克在柏林的画廊买的。当时汉斯叫我一起去别人家做客,当时希克夫妻在场,我还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希克夫人戴的眼镜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设计很讲究。他们当时挺喜欢我的作品,我说柏林有画廊在代理,那张最大、最贵的没有卖出去,一万美金。没想到95年再见面的时候,希克告诉说我那张画在他北京大使馆的家里挂着,我特别高兴,反正这是当时卖得最贵的一张了。
 
Hi:2000年之后发生了质的变化吗?
刘:九十年代我的画一直能卖,但价格不是特别高。直到2004年市场都没有什么变化。2005年日本的小山登美夫画廊开始代理我的作品,那时才有了质的变化,我第一次与国际知名画廊合作,之前都是在零星的小画廊展览,平台有了质的改变,又赶上中国当代艺术整体变贵了,主要还是张晓刚的作品一下卖贵了,把我们都给带起来了。
 
Hi:90年代是个铺垫。
刘:最重要的还是所有人在当时的努力,包括汉斯。不多的展览机会,零星的卖一些作品,但这些都是让你持续工作下去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些鼓励,你可能就改行了。比如希克花1万美金买我一张画,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主要还是精神上的鼓励。我能靠这个吃饭,我就能做下去。那个时代所有的人都为此做了自己的贡献吧。
刘野在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
刘野在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