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生 永不止步的突击手
其实和朱青生的采访约了许久,只是中间由于他太忙不得不改期了无数次。终于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的世界艺术史大会发布会后,我们能有个间隙,在人潮已褪去的会场坐下聊天。大会近在眼前,透过他的眼镜,我能看见他略有疲态却充满睿智的目光。

朱青生
“3590”
“2015年度共有当代艺术展览3590多个,一年365天,只有18天没有新的展览开幕。最多的是3月21日,共有61个展览开幕……”这是朱青生和他的团队在《2015当代艺术年鉴》中统计的数据。除了北京本地的团队,还包括以巫鸿为代表的海外团队,及台湾大学、上海高校的团队等。
朱青生1986年开始进行年鉴的记录工作,2006年开始年鉴的编撰。他从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了如今带领年轻人跋涉前进的领军者。在大多数人眼里,朱青生是“学术明星”,他出现的场合,总少不了围上去合影的人,甚至有的是从其他城市赶过来的“追星族”。朱青生的“粉丝”们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而不管认不认识,他总会笑眯眯地满足每个粉丝合影的要求。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2015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现场,朱青生全程被记者、观众包围。在拥挤的人潮中,他拿着麦克风,一件件作品地进行导览。期间由于讲话过多曾咳嗽不止,但是朱青生拒绝了团队、记者希望他休息的要求,仅仅是喝了几口水润喉,再继续带领大家走向下一展厅。

朱青生从新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Ulrich Grossmann手中接过世界艺术史大会会旗
“世界艺术史大会,中国有话语权”
2006年,中国被全票接纳成为“国际艺术史学会”的会员国——“国际艺术史大会”这个名字从大会1873年诞生以来就一直沿用,直到中国将举办该会议后,国际艺术史学会才规定:从此大会更名为“世界艺术史大会”。
其实中国和世界艺术史学会的渊源颇深:第30届伦敦的大会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曹意强就担任过第17分会主席;2008年,中国代表团远赴墨尔本参与会议。直到今天,以邵大箴、范迪安、薛永年等为代表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筹备委员会依然是朱青生重要的“后盾”,可以让他在前线冲锋陷阵,做个突击手。
2012年,在第33届于纽伦堡举行的世界艺术史大会的闭幕式上,朱青生从新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Ulrich Grossmann手中接过世界艺术史大会会旗,圆满了自2008年正式向世界艺术史学会申请开辟中国的分会场的目标。
日前结束的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的会员大会上,朱青生当选新一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这也是国际艺术史学会历史上首位中国主席。30年的现代艺术档案和多年《年鉴》编撰、21年的《汉画总录》研究,朱青生在研究中国图像志、记录当代艺术发展的征途上一直不曾停歇,他的目的地道阻且长……但在驻守的营地上,他一如既往地,是那个无畏的突击手。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央美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