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墨与超新星 市场新选择

作者:李明 2013年11月12日 专题话题
新水墨与超新星 市场新选择
除了动人心魄的《最后的晚餐》以及早期油画大师们的坚挺,2013年10月的香港秋拍周还有两个板块值得注意,在最近两年声势不断壮大的新水墨板块和令人颇感诧异的年轻艺术家单元,尤其是在市场支柱型艺术家的表现大都已经了无新意的状况下,显得格外惹眼。
 
尽管无论“新水墨”还是“当代水墨”,到现在都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市场的热情显然已经无可抑制地一日高过一日。其中最大的原因,显然是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所致:在最近10年出现的中国艺术品热潮中,古代和近现代书画轮番成为市场增长的主力,价格相继入亿元时代。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的精品资源越来越少,拍卖行只能沿着时间轴向更为当代的作品中寻找,而当代艺术经过前几年的大量作品释出和换手交易之后,整个板块想要在价格上再攀高峰,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漫长的未来。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目前在当代艺术板块中站稳500万人民币价位的艺术家,多是50、60年代出生,自2006年开始火箭般蹿升而后又几经波折的当代艺术市场,实际上并没有给年轻艺术家们和一级市场留下足够的空间或者足够的重视,并且,大多数70后艺术家们也已经在几次市场起伏中经历了价格的大起大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几乎已经被市场“清盘”。因此,当资本的能量准备向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传递时,操盘手们忽然发现,手里已经无牌可打了。“当代水墨”作为一个融合中西、既传统又新颖的板块,同时吸引了来自书画和当代等不同领域的买家,从而登上缺乏“新面孔”的市场舞台也就不难理解,而价位偏低,现在买入的作品几乎等同于购入“原始股”的共识使得这一板块的未来市场被看好。就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李华弌、刘丹、徐累、李津、朱伟、徐华翎和郝量等艺术家已经成为观察这一板块的指标性艺术家。
 
拍卖公司的策略

本季香港秋拍,保利香港拍卖推出两场中国当代水墨专场,重视程度空前,最终的结果显示出当代水墨目前的火热程度,“中国当代水墨Ⅰ”专场总额达到5600万港币,以拍品件数计算成交率为81.4%,成“中国当代水墨Ⅱ”专场成交总额为2400万港币,以拍品件数计算,成交率为89%。保利香港对当代水墨板块采取的策略是目前拍卖公司中最“大而全”的,而徐累、李津的大尺幅作品则被安排在“中国重要艺术”专场中。与保利香港不同,香港苏富比和中国嘉德(香港)将新水墨板块拆分进日常项目中——尽管策略不同,但是就重合度来说,艺术家仍然是前文提到的几位艺术家程度最高,市场在新水墨板块的方向实际上已经达成基本共识。

新水墨指标浮出水面

保利香港的新水墨板块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是朱伟,他2012年作品《水墨研究课徒系列》以747.5万港币大幅刷新其个人成交纪录。徐累在本季香港两家拍卖公司上拍的三件作品也全部成交,超过一米的大尺幅作品如今已经站稳在百万人民币的价位上,每平尺的价格已经飙升至接近20万人民币。除此之外,李华弌和刘丹的作品实现百万港币的稳定成交。以上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在最近两年每季拍卖中都会出现,但基本上每个专场只有一到两件,稀缺性成为其市场稳定并且频创高价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尽管这几位艺术家的价位已经在最近几年连续创出新高,但如果与当代艺术板块的价位横向对比,新水墨未来市场的想象空间对买家来讲,确实是巨大的诱惑。

稀缺性从来不是李津市场的特点,但是上拍数量众多并不影响艺术家在市场上的稳定表象。李津在本季香港3家公司的拍卖中共有10件作品上拍,其中保利香港7件作品,香港苏富比日场2件,和中国嘉德(香港)1件,几乎每件作品都引起买家争夺,最终10件作品全部成交,其中9件的成交价均超越估价,延续了他自2012年春拍以来持续上涨的态势。年轻一代中的徐华翎目前的状况与李津有些相似,她在本季香港拍卖中的三件作品全部成交,作品的成交价都超越估价两倍以上,每平尺的价格已经超过10万元人民币。

年轻艺术家的稀缺性

如果说新水墨市场的兴起是由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板块轮动,那么当代年轻艺术家在本季香港秋拍中的表现,则是50、60后一代艺术家高位盘整,市场出现真空后的一个必然选择。目前领衔这一板块的艺术家包括70后的刘韡、王光乐、贾蔼力和80后的陈飞、郝量。

这几位艺术家在市场中的共同特点,首先是艺术家的作品数量很少,出现在拍场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而独特的艺术语言又使他们在众多艺术家中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买家群体的广泛分布——刘韡、王光乐已经在颇具实力的国际画廊先后举办展览,签约郝量的维他命画廊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常客,而贾蔼力作品则在台湾地区大受欢迎。

贾蔼力目前出现在市场中的作品都以大尺幅作品为主,这位作品现身拍场仅仅三年的市场新星,到目前为止总共有8件作品上拍,7件成交超过百万人民币。本季秋拍出现在香港苏富比和中国嘉德(香港)的两件作品《早安,世界》和《疯景》,分别以340万和483万港币成交,均超越估计两倍以上——尽管业界对贾蔼力作品的高价成交现象颇多非议,并且传闻已久的“庄家”到现在仍未被确认,但在拍卖现场,高价确实是买家对其作品的真实争夺。类似情况的还有郝量,这位被认为是“新工笔”未来之星的年轻艺术家,自2011年出现在拍卖中开始,价格火速蹿升,更是在本季香港苏富比日场中,以2011年作品《寒林独立》的256万港币成交价,撞开百万大门,现场争夺之激烈令人咋舌。与贾蔼力相比,郝量的作品产量更少,而在新兴的当代水墨板块中,对未来市场可能性的想象,实际上在郝量身上被进一步放大了。

市场价格稳步上升的代表,则是王光乐和陈飞。上海佳士得的首秀,王光乐和刘韡作为年轻艺术家的代表,暗示了佳士得在年轻艺术家选择上的原则和方向,无独有偶,这两位艺术家目前同时也是香港苏富比的选择。尽管他2002年作品《午后之八》的成交价158.25万人民币,或许受了上海佳士得首秀的“开门红”效应影响,但对比北京匡时2012年秋拍中《34罐丙烯》的80.5万人民币和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拍中《水磨石 2004.1.1—2004.2.5》的104万港币,目前的价格实际是比较合理的——在这其中,艺术家稳定的作品水准和纽约佩斯画廊的加持是重要的原因。陈飞其实一直被视为年轻艺术家的代表,只不过他在本季拍卖中的表现异常抢眼:2010年作品《青春》在香港苏富比日场中以50万港币成交,2007年作品《我的安全气囊打开了》则在保利香港拍卖中以86万港币成交——而这两件作品的最高估价均为18万港币。更加抢眼的是,大陆主力藏家对陈飞作品的青睐,在一个年轻艺术家身上寸步不让,最近几年已经是很少见到的状况了。
新水墨与超新星 市场新选择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