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美术馆“弱爆了”?!谁来给它们一针鸡血?

作者:吕晓晨 2017年7月7日 专题话题
从近几年《Hi艺术》年度榜“年度美术馆”这一选项的结果来看,不难发现上海的美术馆在提名中所占的数量越来越大。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通过我们的观察,这里的美术馆在活跃度、公众参与程度、影响力等方面,似乎并没有上海来得热闹。
仅从当代艺术领域来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虽然作为一家公立美术馆,却推出了上海双年展及蔡国强、陈劭雄、余友涵等中国当代艺术大家的个展;而回到北京,当代艺术领域却没有一家活跃的公立美术馆能相提并论。
 
帝都美术馆“弱爆了”?!谁来给它们一针鸡血?
采访嘉宾(按姓氏排列):高鹏(今日美术馆馆长)、金美怜(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 企划总监)、卢迎华(中间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京沪之争,
北京的当代美术馆如何与上海博弈?
 
 
2016年11月,刷屏朋友圈的除了上海的两家气势磅礴的博览会之外,还有第11届上海双年展。而作为“上双”的举办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虽然是一座公立馆,但无疑是当代艺术领域中的美术馆典范。安迪·沃霍尔、藤本壮介、蔡国强、黄永砯、陈劭雄、余友涵等中外重要的艺术家,都曾有个展在此展出过。而将视线拉回北京,目前帝都尚没有一家公立美术馆能有如此“量级”。
帝都美术馆“弱爆了”?!谁来给它们一针鸡血?
由于地处国家政治中心,北京的美术馆在灵活度、开放性上毫无疑问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正如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所说的“和城市的性格相关”。上海是国际重要交流平台,2012年“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博览会、美术馆、画廊纷纷落户西岸,这里正在崛起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新据点,与北京的老牌艺术区798大有分庭抗礼的趋势。“坐镇”西岸的两大美术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近年来推出的“雨屋”、“贾科梅蒂回顾展”、“无相万象:埃利亚松”、“詹姆斯·特瑞尔回顾展”等国际重磅大师展。
 
但上海美术馆/博物馆的地位凸显绝不是近几年才显现出的“苗头”。早在上世纪90年代,耄耋之年的知名收藏家王世襄开始思索自己所藏的近80件明式家具的去向。一辈子与北京城没有分开过的王世襄先生,他的这批家具最终却没有像多数人猜测的那样流入故宫博物院,而是悉数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北京这么大,为什么留不住王世襄的宝贝?”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上海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
政治、经济中心的美术馆,
资金的痛点伤了谁?
 
 
2010年,文化部自开始开展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的评估工作,每三年评选一次。在2011年3月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名单中,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陕西省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9家美术馆获“国家重点美术馆”称号;2015年9月,第二批国家重点美术馆名单公示,浙江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入选。
帝都美术馆“弱爆了”?!谁来给它们一针鸡血?
这13家入选国家重点美术馆的机构均为体制内的公立美术馆,其中3家位于北京。但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却没有一家活跃的当代的国企/民企美术馆;虽然有建立在个人资本之上的私人美术馆,但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活跃度以及展览所受到的大众参与度,和上海比起来却相形见绌。
 
曾经被视为北京私人美术馆典范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如今刚步入第十个年头却面临悬而未决的局面;在北京资历和口碑都处于佼佼者的今日美术馆,曾在创办者张宝全停止资金赞助后,每年需要自筹经费来支撑展览、教育活动和美术馆开支。2016年岁末,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在暌违六年之后终于姗姗来迟,一间民营美术馆背后的进与退、无奈与挣扎。馆长高鹏也在当时接受《Hi艺术》采访时提到:“其实我们不断在反思,上海的很多活动特别频繁,北京有些沉寂了。我们认为这样一场大展应该是政府来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完全通过民间的资金筹集来做。学术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作为一家美术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树立一种学术态度,咬牙也要坚持。”
侨福芳草地美术馆
侨福芳草地美术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在提到资金问题的时候如此也表示:“美术馆永远是缺钱的,但如果没有长期的思考,很多美术馆展览的高水准和低水准就会拉得非常大。”
 
 
当专业性和公信力面临挑战
 
 
2015年北京的山水文园美术馆推出的毕加索展览,先是在“公益展却还要收取120元门票”的质疑声中,于展览开幕后的第三天宣布在线上线下购票的观众可统一办理退票;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吐槽帝梁克刚”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吐槽帝揭底“毕加索大展”,人傻钱多也别这么忽悠俺啊?》文章中指出这个号称“83件真迹、价值10亿欧元”的展览,作品来源诡异、充斥“水货”,并引证一系列拍卖数据、作品来源网站等信息,毫不留情地讽刺为“这么水的展览”。
无独有偶,2016年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 “基弗在中国”,也让美术馆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再度受到正面挑战。艺术家和其代理画廊在展览开幕隔空叫停此次展览,并称此次展览“显然违背艺术家意愿”,但是德方主办机构德国贝尔艺术中心则坚持“本次展览的所有展品都得到了收藏家及收藏机构的授权,这一展览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最终展览如期举行,但是央美美术馆则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正如豆瓣用户“66号公路”在《评基弗展览事件:央美,你错了!》的帖子中指出“央美美术馆现在已经暴露在一个巨大的道德风险之中…… 它对央美和美术馆的最大损害不在国内,而是国际形象……艺术家发表声明后,尚没有在国际范畴内采取积极的措施,实在是重大失误。”
中间美术馆
中间美术馆

那么从美术馆角度来看,北京是否依然是当代艺术的核心城市?从官方到私人美术馆,谁能来给它们一针鸡血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今日美术馆、中间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四家位于北京的美术馆的负责人,分别代表着北京的公立美术馆和私营美术馆。这四家美术馆,究竟是如何看待自己所扎根的这片土地呢?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吴洪亮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Hi:目前你所在的美术馆在运营中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高鹏:美术馆运营中,资金筹集一直是核心问题。怎样又能保证美术馆的学术性,又能健康运营是需要平衡的。
卢迎华:如何设计各种层次的公共教育项目,来转化专业性层度较高的展览,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而不是来消费和满足对于奇观的渴望。 
金美怜:中国美术馆界普遍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也缺乏“专业人才”。
Hi:政府是否对你所在的美术馆有相关政策支持?
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是国立的美术馆,政府是全额支持。基于今天的状态,大家处于多样性是最好的。北京画院美术馆基本不做当代艺术,而是传统艺术或二十世纪为主的近现代艺术,大家拉开了距离,呈现的面貌也就会更丰富。
卢迎华:中间美术馆自建馆以来从中国文化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民政局和海淀区政府等政府机构获近20项荣誉称号、奖励和购买公教服务等政策支持。2016年获得民政局的4A级社会组织的称号。
高鹏:今日美术馆有来自政府的各种支持,包括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每年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朝阳区文委等机构都会对我们予以支持。
高鹏 今日美术馆馆长
高鹏 今日美术馆馆长
Hi:北京的美术馆相比于其他城市的美术馆有什么特殊性?以及北京的公立美术馆和私立美术馆各自的优势?
高鹏:北京的美术馆更具有北京文化氛围的特质,前卫多元及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在这里碰撞,有各种无法预期的可能性。北京的私立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公立美术馆的限制外艺术表现,丰富了艺术的表达。
金美怜:北京较早成为了聚集国内外艺术家的交流站,所以和其他城市相比自然较早形成了学术研讨会文化,对国际当代艺术的关注,现在北京的美术馆也很支持研讨会活动和学术活动。另外,各国大使馆都坐落于首都北京,所以北京的美术馆有更多的机会和大使馆合作,进行具有国际交流意义的展览及文化活动。北京的公立美术馆也占着这样的优势,学术活动比其他地方公立美术馆要丰富一些,活跃一些。
我认为相对来说,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其他城市,从展览主题方面来考虑,在私立美术馆可以展开的主题要比公立美术馆要多一些,选择范围更广一些,尤其可以更加自由地,更多样的视角去展开当代艺术的前卫性。
卢迎华: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没有在公立美术馆工作的经验。公立美术馆和私立美术馆应该是各有特点吧。从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所参与过的私立美术馆的灵活度比较高,这使得馆长和策展人在规划项目的时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灵动地、及时地对于具体情境做回应。但这并不是一个区别性特征,并不代表着公立美术馆没有这样的条件。
金美怜(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 企划总监)
金美怜(侨福当代美术馆·北京 企划总监)
Hi:北京的美术馆在目前的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目前北京的美术馆在活跃度是否“欠缺火候”?
吴洪亮: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美术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对各自美术馆进行在研究基础上学术地位和长期发展战略谋划的问题。当然美术馆永远是缺钱的,但如果没有长期的思考,你会发现很多美术馆的展览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高水准和低水准拉得非常大。美术馆水准的判定不是偶尔开幕的所谓国际化而又高大上、又好像很学术的某个展览,而是综合看这个美术馆三到五年展览的水平。决定一个美术馆水平的,不是最高点,而是它的最低点有多高。
高鹏:目前上海美术馆展览活跃,上海资本充足,而相较北京,我觉得当务之急可能更多的是如何让社会各个层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被美术馆所用。一个美术馆并不是艺术圈本身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和环节的加入。
金美怜:我想这是北京的所有美术馆面临的问题——完善美术馆系统。完善的系统才能让一个美术馆充分发挥作为美术馆的职能和作用。我认为完善美术馆系统的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专业人才的安排”,研究、教育、收藏、库管等美术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应该安排“专业人才”。
卢迎华:我并不认同北京的美术馆略显沉寂的判断,但不管在任何时候,提高美术馆的专业性都是最根本的。
Hi:美术馆在专业性和公信力方面应如何保障?
金美怜:当美术馆拥有完善的运营体系的时候,才可以保障其专业性和公信力。我们讨论一个美术馆品质,往往只讨论展览的品质,但一个美术馆的专业性和公信力不是单单依靠展览品质而来的。我们想一下,享有国际名声的美术馆,为什么会那么有名?大家都很清楚,国际美术馆的名声不是一夜间建立起来的。虽然,在美术馆展厅并没有办法看到一个展览背后的运营、研究、收藏、教育等一系列美术馆系统的精髓都通过展览集中呈现,虽然这些是在展厅参观的观众是看不到的,但我认为完善的系统才是一个美术馆树立自己专业性和公信力的核心力量。
高鹏:质疑往往是个案,其实在更广泛的层面看,展览及美术馆还是具有它的专业度和公信力的。今日美术馆十五年风雨,这本身就是自身专业与社会信任的共同结果,而且我们有国内外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组织进行评估,鞭策美术馆规范专业,保证了我们的公信力。
卢迎华:美术馆是持续性的实践,美术馆的专业性和公信力要靠展览和公共教育计划的学术质量和学术信誉来保障。
​卢迎华  中间美术馆馆长
​卢迎华  中间美术馆馆长
Hi:近几年上海西岸崛起,连续推出“雨屋”“埃利亚松”“贾科梅蒂”“詹姆斯·特瑞尔”等重磅国际大师展。在你看来北京的美术馆是否缺乏“硬气”的、或是对普通群众极具吸引力的大展?
吴洪亮: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虽都是文化中心,但本身具有很大差异,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具有的国际平台和商业的活性,使上海民营的美术馆运营的余地比北京大。因此近几年上海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成为新的亮点。当然,这也是个此起彼伏的过程。这两年,北京民营美术馆的确没有上海热闹。上海尤其在国际大展的引入上比北京灵活。还有一点,北京在艺术生态上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北京从研究系统、艺术家的生长来说,依然是无可替代的地方。
卢迎华:只要看看北京一些美术馆的人流,就知道北京并不缺少对群众有吸引力的展览。大型的流行性的展览很容易使美术馆变成像电影院一样成为消费场所,使观众与美术馆之间成为一个消费者与消费场所之间的关系。我想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美术馆,一个城市需要多样的美术馆,仅仅只有被消费的美术馆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能够呈现严肃的工作,严肃的思考,激发观众进行思考的艺术机构。
金美怜: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北京和上海的文化背景,两地美术馆发展的方向都是有区别的。北京也一直在举办著名国际艺术家的展览。上海和北京的区别就是,上海的美术馆比较讲究“怎样可以提高观众在展览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北京的美术馆更多考虑“如何在展览中呈现国际美术史发展脉络以及当下社会的现况”。我认为,北京是政治、文化、历史的中心,上海是贸易、商业的中心。北京的美术馆可能相对没有上海的美术馆那么多地考虑亲近观众的展览主题和宣传方式。这只是两次美术馆关注的点不一样,不是能给出对错答案的问题。不同运营模式之间会存在差异,各有长短,提倡和鼓励多元化的社会,我认为这是能够让文化艺术健康成长的一个基础。
高鹏:上海近几年确实很活跃,吸引了很多注意力;北京作为文化政治中心,具有的独特地位,其发生的展览还也有着自己的定位和使命。一个城市的观众对于文化的消费理念也需要鼓励和培养。
 
Hi:北京的美术馆近几年的发展中,于当代艺术生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高鹏:北京的美术馆近几年平稳发展,没有大的动作,但也每年都有惊喜。美术馆是具有承载和梳理艺术的能力的机构,代表着学术方向和趋势的预判,好的美术馆能为当代艺术生态持续输血,或者本身就具有造血功能。
金美怜: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数量上的增加,运营系统的完善化,国际交流的增加。美术馆对艺术发展,尤其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术馆可以担当鼓励创意和实验的平台,是能让一个国家文化艺术变得更为丰富的重要空间。我认为美术馆应该多举办充满实验性的展览,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但一定是在自己独特的运营理念之下进行,这样才可以得出较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卢迎华:近年来,对于艺术领的实践而言,北京的美术馆是在场的,不论是对于艺术家作品的呈现,还是对于普通观众的普及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Hi:从美术馆的角度,你认为北京还是当代艺术核心城市吗?
吴洪亮:在我看来北京作为当代艺术核心城市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判定一个地区是否是当代艺术中心,要结合综合的艺术生态。北京依然是国内艺术生产的最重要的地方。
高鹏:核心的属性有很多层面,从美术馆的运营层面讲,我觉得北京目前还是艺术政策制定的核心,北京的文化传承及政策引导都是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但艺术本来就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卢迎华:最激烈的思想碰撞还是在北京吧。
金美怜:北京依然是当代艺术核心城市之一。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