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 我们不仅是那个说相声的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和摄影系的宗宁、王洋,2012年成立无人生还小组,两人在小组之外各自保有独立的创作线索,曾经在黑桥共同使用一个工作室的二人,最初是希望在二人的专业完成一种整合,也作出相关的尝试,以二维绘画本身完成对于空间的构建,与摄影作品形成场景上的并行。但他们最终选择了更为身体性表演的创作方式。从《人渣》到《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无人生还小组接受意大利采访》,都完成了对于公众事件的介入,而模拟的假采访更是他们对于类表演性的首次尝试。从两人共同的爱好“听相声”出发,他们将传统的曲艺形式转化成为自己的创作形态。从最初在“反转基音”到“乡村洗剪吹”的尝试,二人终于将这种形态进一步成熟化,形成这次的独立项目“绿林道”。

Hi艺术=Hi 无人生还=无
Hi:最初为何想到要组成小组的形式?
无:机缘巧合吧,就是共用一个工作室,经常聊啊,聊人生聊理想聊艺术,都聊到艺术了那就一块做艺术吧。
无:机缘巧合吧,就是共用一个工作室,经常聊啊,聊人生聊理想聊艺术,都聊到艺术了那就一块做艺术吧。
Hi:说说为什么会选择“无人生还”这个名字?
无:最早是我们都很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本推理小说,中文译名叫《无人生还》。我们借了它这个名字,但意思变了,本意是希望大家都好好活着,好好做艺术。像我们的英文名字“no survivors”,意思是“没有幸存者”,但我们不还活的好好的嘛,其实是个反语。
Hi:本身就是希望对创作进行突破,从绘画与摄影的结合开始,为什么很快又放弃了这种方式?
无:不是放弃。我们不放弃任何形式或者任何媒介的创作,绘画也好摄影也好都是实现作品的手段之一,我们会在创作过程当中选择最适合的手段。

Hi:组合在一起经历了哪些磨合,共同创作了哪些作品?
无:磨合主要是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的实践,幸运的是我们在创作思路上还是能够并轨的,要不然也不会成立小组了。小组的作品有跟互联网有关的,有虚构的采访,有游戏棋,有小说,有相声等等。
无:磨合主要是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的实践,幸运的是我们在创作思路上还是能够并轨的,要不然也不会成立小组了。小组的作品有跟互联网有关的,有虚构的采访,有游戏棋,有小说,有相声等等。
Hi:反转基音和乡村洗剪吹是以相声形式的亮相,为何会选择相声这种传统的曲艺方式?怎么看这种传统曲艺和当代艺术的嫁接?
无:爱听,听多了觉得不过瘾就想说。编段子就是做方案,表演那就是实施这个方案。在整个过程中相声专场的策划人崔灿灿跟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我们交流了很多次,一起完善了方案,很多朋友也帮助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所以这个专场的完成绝对不是我们一己之力,而是体现了合作的力量,友情的珍贵。我们觉得这要比选择相声还是别的手段做作品更重要。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想要嫁接一个什么东西出来,于当代艺术相比曲艺不是弱势的,它不需要嫁接。即便在当代,曲艺也是很鲜活的,我们就是想用这种鲜活的手段做一个作品。

Hi:在相声中,总有些表演和演绎的意味,与早先的作品“假采访”等,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
无:其实我们的作品都有内在的关联。“假采访”是造空间跟我们合作的一个项目的一部分,出发点跟相声有区别,这个作品里我们主要表现的是自我,其实它不是为了讽刺而调侃,而是展现我们对功成名就的一种认识,说白了自嘲。你说的“表演和演绎”在这两件作品中比较明显,大概因为我们得露脸得念台词儿吧。
无:其实我们的作品都有内在的关联。“假采访”是造空间跟我们合作的一个项目的一部分,出发点跟相声有区别,这个作品里我们主要表现的是自我,其实它不是为了讽刺而调侃,而是展现我们对功成名就的一种认识,说白了自嘲。你说的“表演和演绎”在这两件作品中比较明显,大概因为我们得露脸得念台词儿吧。
Hi:这次相声的台词写了多长时间?在文本的创作中,什么是主要线索?
无:写了大概有八九个月左右。文本里我们希望表达的是一种情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是情怀。

Hi:在调侃之中,读到了艺术家生活的艰辛、对于成名的渴望等等,你们在调侃之时,界限在于何处?更希望通过相声传达一种什么样的表达?
无:没有什么具体的界限,界限就是情怀。调侃只是一部分,其实在我们的相声里面还有回忆和致敬的东西,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个界限对我们来说就很高了。想传达什么的话,就是我们的舞台上那块屏风里的打油诗的内容。
(屏风文字)无凭无据 信口开河 论英雄
人云亦云 道听途说 谈往昔
生张熟魏 劳苦功高 称豪杰
还淳返朴 日月入怀 是诸位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我二人
声情并茂 撒科打诨 博君欢
无:没有什么具体的界限,界限就是情怀。调侃只是一部分,其实在我们的相声里面还有回忆和致敬的东西,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个界限对我们来说就很高了。想传达什么的话,就是我们的舞台上那块屏风里的打油诗的内容。
(屏风文字)无凭无据 信口开河 论英雄
人云亦云 道听途说 谈往昔
生张熟魏 劳苦功高 称豪杰
还淳返朴 日月入怀 是诸位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我二人
声情并茂 撒科打诨 博君欢

Hi:作为一种传播,由于台词需要对当代艺术有着相当的熟识才能扑捉到笑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能成为圈里人听的笑话?你们怎么看?是否考虑过在更为广泛的大众中传播?
无:成为圈里人的笑话还好,我们别成为笑话就不错了,开个玩笑。在大众中传播这一点我们会作为之后的想法进行讨论。
Hi:大家都认识了说相声的无人生还,你们满足于当下这种定义吗?未来是否还会延续相声的创作方式?
无:不管是当下还是将来,我们都不满足于任何定义。未来我们觉得一切都有可能,没准还说评书呢,同样,我们也不会给自己一个定义。

Hi:还希望大家了解关于无人生还小组的创作的哪些方面?你们自己又是如何定义小组的创作?
无:除了说相声以外我们还有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希望可以跟更多的朋友多交流。至于描述我们小组嘛就别各自说了,说拧巴了万一打起来呢,我们觉得一句话,就是:路漫漫 其修远兮 我们好好求索。
无:除了说相声以外我们还有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希望可以跟更多的朋友多交流。至于描述我们小组嘛就别各自说了,说拧巴了万一打起来呢,我们觉得一句话,就是:路漫漫 其修远兮 我们好好求索。
Hi:当下及未来,无人生还小组与你们俩位个人创作之间的关系?
无:关于合作,我们没有明文规定非得怎么怎么样的,小组走一走,个人停一停,或者反过来都是可以的。接下来的计划还在聊还在扯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