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作者:李忆红图片提供:HdM画廊与艺术家本人 2022年10月17日 专题人物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自摄影术的发明后,绘画领域因受到图像带来的冲击,涌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语言。立体主义开始解构图像,波普艺术对图像反复利用和移植;大卫·霍克尼的照片拼贴魔术,重构并改变了照片的视点;格哈德·里希特的照片绘画,使图像与绘画的边界变得模糊。
 
绘画行为——这个充满物质性和心灵感悟、细腻地描绘时间的感知过程,如何用它的观看来抵抗图像世界对人们的异化?如今,当代艺术的观念性,是否依然与绘画语言有着深深的羁绊?
 
在艺术家薛若哲的绘画作品中,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他看似温和、中立,不断做着减法的画面,重组了真实世界被解构后的陌生化的碎片,将观看转换为一场可读的游戏,从中探讨绘画与图像之间的平衡。
 
对于薛若哲来说,绘画离真实很远。真实,存在于他的选择中,“存在于绘画的缝隙里”。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目光与欲望的“阻燃”
非性别化的凝视
 
近日,薛若哲(b.1987)的最新个展“阻燃”在HdM画廊北京空间开幕。这是艺术家和该画廊展开合作后的第一次个展,展出十余件最新创作的绘画、影像及雕塑作品。这些架上作品展示了薛若哲对其标志性母题——“复数”、“静物”等的延续和深化,也隐藏了他和策展人韩馨逸对展览动线和空间布局的巧思。
 
本次展览的标题“阻燃”取自一种特定材料的属性,指物质具有的或材料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蔓延的性质。韩馨逸认为,这种阻断与延迟的过程与薛若哲的创作方法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映照。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阻燃"展览现场 HdM画廊北京空间 2022
 
 
近年来,薛若哲在具象写实领域展开了他精准、稳定而有意放缓的推进。他的绘画有着极强的克制感,这种克制一方面体现于他在创作中摸索与制定的严格规则,如用照片代替写生、通过发光屏幕观察图像、真人等比、不用冷色的半色域等;另一方面则体现于对肉体欲望以及男性凝视的阻隔。以本次展览为例,薛若哲的绘画为观者提供了一个非性别化的观看方式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阻燃"展览现场 HdM画廊北京空间 2022
 
 
走进展厅,入口的第一幅画令人惊叹。在这张名为《自画像》(2022)的作品中,艺术家罕见地让画中人物露出清晰的面容,以平静笃定的目光与观者进行对视。其构图取自委拉斯开兹的经典画作《宫娥》,薛若哲选取了其中的华彩局部,只保留了公主与画家本人的形象并将他们合二为一,即手拿调色盘、画笔的青年女性。而原本处于画面背景的镜子以及画面之外画家使用的镜子,从地面和女孩身后的镜像来看,已被艺术家延伸为包裹画面的存在。
 
 
《自画像》205×125cm 布面油画 2022
《自画像》205×125cm 布面油画 2022
 
 
薛若哲告诉我们,在创作这幅画时,他让好朋友扮成了自己作画的样子,但尽管画的是女孩的形象,却有很多人说越看越像是他本人。他说:“即使不看名称,这也是一张明确的自画像,本身就结合了观看与被观看的过程。绘画呈现图像时不像摄影一样客观,在描绘对象的时候,一定会把自身投射其中。”
 
有趣的是,《自画像》中人物眼睛的位置几乎处于展厅的全知视角。穿梭在多幅与真人等大的肖像画之间,观众仔细确认着这些画像的身份和举动,不经意间也将自己置身于画面,像在观察自己,而他们也正在被观看。
 
另一组看似与女性力量有关的作品《开弓》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这是一组描绘同一形象的多角度、不同景别和尺幅的绘画复写,分别陈列在展厅前半部分的三面墙上,需要来回走动才能对比观看。在100×120cm大小的两张《开弓》中,从背面和侧面刻画的短发女生徒有拉弓的动作却面无表情,绷紧的肌肉显示着力的存在,画中却看不到箭。更奇妙的是,若隐若现的手臂投影将两幅画互相唤醒,我们意识到画面中灰蒙蒙的风景可能只是附着于某个物体表面的图像。
 
 
《开弓》左:100×120cm 右: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1
《开弓》左:100×120cm 右:120×100cm 布面油画 2021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阻燃"展览现场 HdM画廊北京空间 2022
 
 
再看尺幅最小的半身像《开弓》,一条箭矢般的黑色线条忽然浮现。画面左侧正在拉弓的手臂似乎发生了奇怪的位移,按照画中人物手臂的发力方式,两肩的倾斜状态并不符合真实物理空间的逻辑。这种微妙的构图,暗示着来自画面之外他者手臂的存在。对于这张画的原始形象,薛若哲介绍道:“来自西方美术史中贵族射箭的经典场景,另外我会想到花木兰。”
 
 
《开弓》40×35cm 布面油画 2021
《开弓》40×35cm 布面油画 2021
 
 
在社交平台上不时分享作品的薛若哲,偶尔会被观众误认为是女性艺术家。他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我的观看方式并不是男性的那种侵略性的凝视,而是从相对中性甚至偏女性的角度出发的。”
 
 
有限度的叙事
 
 
在坚定地选择用具象绘画这个特定媒介去表达观念之前,薛若哲也经历过犹豫和停滞的阶段。
 
2012年,薛若哲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毕业。早在读央美附中时,性格含蓄内敛的薛若哲爱上了书法。一方面,他沉迷于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其次就是书法里各种“势”的营造,在平衡中找到变化,把力量埋进去。他选择临摹的对象是虞世南。“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说的是虞世南之字把“骨”藏于“肉”之中,这和薛若哲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与油画系教学所鼓励的生猛厚涂及画面的确定性相比,他更倾向限定的色彩、薄涂的清透感以及更微妙的画面氛围
 
本科毕业前,对于观念的执着探索让薛若哲创作出突破性的作品《模拟人生》系列(2011-2014)。该系列也是他在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读研究生时重要的创作连接。他在模拟人生的游戏界面中建模自己日常生活的场景,用人工的方式绘制计算机生成的3D图像。在充满电子质感的拟像中,观众游走在现实与虚拟时空的边界,唤起无限的梦境和想象。
 
 
《冷战》130×180cm 布面油画 2012
《冷战》130×180cm 布面油画 2012
《跳舞》130×180cm 布面油画 2012
《跳舞》130×180cm 布面油画 2012
 
 
随着对3D视觉感知的深入挖掘,薛若哲的绘画语言似乎发生了偏离。而在“模拟人生”系列的《失眠》那张画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更加关注的其实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中传达出来的心理状态”。
 
 
《失眠》30×40cm 布面油画 2013
《失眠》30×40cm 布面油画 2013
 
 
自2011年创作《白画林》后,时隔三年,薛若哲在皇家艺术学院求学期间开启了职业生涯尤为重要的“复数”的实践。在刻意限制的色调组合中,有些东西正在显现,有些在从中离去。限制激发了他的创造力。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画:“在观看的某一刻,画面会变得不如它所描绘的那么准确了,会有超现实的感受出现,追索起来,又不是那么容易辨别。在具体的画面中,既有姿势的确定性,也有普遍的消逝感。”
 
 
《白画林》160×140cm 布面油画 2011
《白画林》160×140cm 布面油画 2011
 
 
从现实到非现实的转化
 
 
空旷、封闭的场景,无名的荒地,与身份未知的人物营造出紧张的内在叙事。薛若哲所描绘的是一种缓慢的非现实状态的荒诞感,看似合理的日常景观,可能只是一种极为自然的假象。
 
在《CGZ 图画图书馆》双联画中,同一人物以相同的衣着和发型分布在画面两侧,左侧的人物正在透过取景器观看右侧倒地的形象,她们的脸部都被遮蔽住了,而右侧形象的目光似乎落在远处密不透风的树丛。画面右上方,暖色的火光正在悄然逼近,而前景中的人物只是专注于她们的拍摄活动。
 
 
《CGZ图画图书馆》260×440cm 布面油画 2022
《CGZ图画图书馆》260×440cm 布面油画 2022
 
 
大多数在现场看原作的观众都会在这幅画前停留很久。无论是处理成舞台幕布或广告牌般的背景,两画拼合处衔接错乱的枝桠,女孩身体的发光轮廓,还有去除原本纹理的树干和人腿……在蛛丝马迹间,我们发现了画面的虚构性。
 
虽然绘画的呈现方式是一目了然的,但持续地观看绘画总能挖掘到更多内容。在《CGZ 图画图书馆》中,薛若哲希望观看是有层次的,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探索路径:“我先用古典绘画的法则把场景建立起来,再从场景中找出破绽,使其自我解体。从现实中构建出的异质感,是我作品的重要线索。
 
《无题》和《反拍》中也出现了相机这个元素,画布内外的拍摄与观看举动形成奇妙的呼应,深邃的画面和模糊的人脸不可识别。而用吸收光线的黑色来画相机这种感光器材也十分耐人寻味。在薛若哲看来,“透过相机取景器的观看是一种非常主动的观看,拿着相机的女孩不再仅仅是对象——一个无辜的客体”,画中人物用反拍行为去反抗观看的制度,反转观众与描绘对象的关系,也在反转艺术家与模特的关系,被描绘的她/他们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凝视的对象了。
 
 
《无题》50×40cm 布面油画 2022
《无题》50×40cm 布面油画 2022
《反拍》190×162cm 布面油画 2022
《反拍》190×162cm 布面油画 2022
 
 
多年来,肖像与自画像始终贯穿于薛若哲的创作脉络中,与意识、感知、身份认知、社会环境等议题息息相关。而这些肖像通常会以背影的方式出现。他们身处情绪张力的临界点,走向广阔的自然或封闭的空间,想要遁入自我的世界,却无法逃脱现实的困境。
 
即使不是背影,大多数时候作品中的面孔也会被忽略,充满着迷,暗藏玄机。被抹去面孔的人物,可以涵盖一个群体的身份,可以指涉一个时代的命运,注入了薛若哲对生命主体存在的反思。
 
 
《湾区导览》 400×225cm 布面油画 2020
《湾区导览》 400×225cm 布面油画 2020
《1-0》220×230cm 布面油画 2019
《1-0》220×230cm 布面油画 2019
《一个无影的角落》100×140cm 布面油画 2019
《一个无影的角落》100×140cm 布面油画 2019
《放映》100×80cm×3 布面油画 2017
《放映》100×80cm×3 布面油画 2017
 
 
平面与空间中的图像
 
 
这次展出的多件静物作品中,我们看到作为表面的图像(画中画)和具象化的实物(照片、手)重叠交织在画布上,构成了一种视觉游戏。
 
如《浸礼》中伸出的手把照片(图像)放在水里,可能在洗照片,可能是要洗去图像。《静物7号》画面边缘露出的手指,让人联想到社交媒体上人们分享一次成像照片时不小心让拿照片的手指入镜。这两个手指原本是独立于图像的,但又被艺术家用笔刷薄涂取消了它的独立性,沦为一个平面。
 
 
《浸礼》40×50cm 布面油画 2022
《浸礼》40×50cm 布面油画 2022
《静物7号》40×50cm 布面油画 2022
《静物7号》40×50cm 布面油画 2022
《静物7号》局部
《静物7号》局部
 
 
《物体1号》和《物体2号》是艺术家首次在展览中加入雕塑创作。从不同角度看,手的厚度和状态总在发生变化,虽有手本身的肌理和颜色,但又不是手。薛若哲觉得,它是空间中的图像,而非雕塑。
 
通过引人入胜的绘画创作,薛若哲冷静地改变着周遭世界的内在逻辑,改变世界和身体的关系。
 
 
《物体1号》12×20×5cm 树脂、丙烯 2022
《物体1号》12×20×5cm 树脂、丙烯 2022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阻燃"展览现场 HdM画廊北京空间 2022
 
 
“好的画家物化一切”
 
 
Hi艺术(以下简称Hi):这两年就创作而言,你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有没有发生变化?有特别关心的大众议题或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吗?
薛若哲(以下简称薛):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由于小女儿的降生,时间管理上变得更加紧凑。这两年我也开始看电影了,学到很多东西。看了很多关于女性主义的书。
 
Hi:用镜面的介入同时呈现被观看的女性主体与其背影,类似的构图曾被很多艺术家用来反映男性凝视的问题,你觉得自己在观察人物并捕捉他们的特定状态来作画或拍照时,是以哪种心态去凝视的?
薛:绘画是无数次凝视的集合,而绘画时的凝视是无差别的,因为画家要不断地平衡或打破画面上元素的关系,需要时刻不停地扫视画面和对象。好的画家物化一切。对我来讲在画画的时候,所有的元素都是平等的,是对物的考量和判断,并同时有自我投射其中。这次展览的名字叫“阻燃”,就包含了对欲望阻断的意思。
 
 
《已附议》62.5×42cm 布面油画 2018
《已附议》62.5×42cm 布面油画 2018
 
 
Hi:你对摄影的热爱是怎样的?它是否比绘画这个媒介更让你感到轻松、不受约束?
薛:我挺喜欢带着相机走走拍拍,但摄影可不像你说的那样是一个让我感觉轻松的媒介。其实摄影更难,要真的想拍东西,还需要让自己进入某种状态。可能你很难相信,铜版画是一个让我觉得更加轻松自在的材料,特别解压。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薛若哲的摄影作品
薛若哲的摄影作品
 
 
Hi:你曾经说过“绘画是从无到有建立,摄影则是框取与筛除”,这两种视角混合在一起成为你一直以来观看世界的方式。如今,你对绘画和摄影这两种语言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薛:我们观看方式都是摄影的,没有办法去逃避这个事实。我会特别强调创作过程中使用照片的必要性,而不是写生。我大概有十年没写生了,从美院附中到美院,我所经历的教育系统就一直在写生。当模特站在面前的时候,我脑中所有的天线都竖起来了,下意识地去关注这个人的亮部暗部怎么衔接,边缘线怎么转过去,冷暖对不对。但我用照片就会非常自由,反而注意力能更集中在画面上,根据画面的需求去调整很多关系。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既不断地从摄影中逃离,也从绘画逃离。
 
Hi:在近期的创作过程中,你是否有意地在将绘画和摄影的某些部分相结合,来试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薛:摄影对我来说是实现图像的一种手段。我对绘画与图像的互动关系感兴趣,绘画不等同于图像,但它可以是图像世界的一部分。我会在绘画里揭露出这一点。
 
 
《静物6号》130×135cm 布面油画 2022
《静物6号》130×135cm 布面油画 2022
《绘制过的表面》左:40×50cm 右:30×30cm 布面油画 2022
《绘制过的表面》左:40×50cm 右:30×30cm 布面油画 2022
 
 
Hi:为什么非要用绘画这个媒介?
薛:因为绘画是一个很不准确的媒介,它跟真实差别很大,跟准确传达观念也差的很远,但对于表达艺术家自身感受这方面,又无与伦比地贴切。这其中永远存在一条缝隙,会让我觉得有很多的可能性。绘画漫长的历史中,每个山头都站满了大师。但古典绘画所处的时代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在现今充满图像的语境中,我觉得这种语言是有可能重新获得活力与推进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很有快感的,不是么?
 
 
“绘画媒介有自己的丰富性”
 
 
Hi:你最终选择绘画是因为它是你的母语吗?
薛:我对绘画这个材料始终抱有敬畏之心。虽然以我的技术能力,没有什么风格技巧是做不到的,但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某些方式对我生效。并不是画什么样都可以,我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一生很短,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足够了。
 
《信息》200×450cm 布面油画 2019
《信息》200×450cm 布面油画 2019
 
 
Hi:你画里的荒诞和那些超现实经典画里的荒诞有什么区别?
薛:我觉得并不能称之为荒诞,而是基于现实,朝向某种异常,缓慢漂移的状态,它是含而未发的一种非现实,而与超现实相去甚远。
 
 
《轻而易举的平静》190×140cm 布面油画 2019
《轻而易举的平静》190×140cm 布面油画 2019
 
 
Hi:我们了解到你不太喜欢被人定义为“使用多种媒介创作的艺术家”,但你会根据各种媒介的特点去选择用最合适的方法表达你的观念,比如行为、装置、影像等。从2019年的“透明的墙”,到2020年的“说话算说”,再到去年的“都行,请进”,做这些项目时你的心态是怎样的?和绘画相比,它们会更困难吗?
 
“都行,请进”展览现场 北京 2021
“都行,请进”展览现场 北京 2021
“透明的墙”展览现场 Wework 北京 2019
“透明的墙”展览现场 Wework 北京 2019
 
 
薛: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下的人,我的确会对某些社会情境有丰富的感受,装置、影像都是这些感受自然而然的产物,它们都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但同时过于明确、即时的东西放在画里面,很容易把绘画变“薄”。绘画媒介是承载物(Vehicle),但绝不仅只是图像的承载物。绘画媒介本身有其自身的丰富性,为了保证这种丰富性,必须对出现在上面的图像做减法。
 
做《模拟人生》的时候,我会觉得绘画就是一个与观念互动的材料选项。从《失眠》那张画开始,我意识到绘画是我生长出来的某一部分,它与我的身体紧紧相连。它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画家。我是个有局限的人,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认真地拥抱自己的局限,比装出很酷的样子,更有意义。
 
 
 
相关展览
薛若哲丨阻燃
日期:2022年9月24日 - 2022年10月29日
地址:HdM画廊北京空间
薛若哲:我或许是个有局限的人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