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张迪:搭档16年,她们把画廊做到了3.0版本

作者:吕晓晨摄影:董林 2022年2月25日 专题话题
每次去空白空间,都会心生“洽如其名”的感慨。绿色的大草坪旁,坐落着一栋棱角分明的白色立方体建筑。12年有余过去,墙面依然干净整洁,展厅内的颜色保持着明亮而克制的白,每个细节都被打理得一丝不苟。

如果说草场地空间代表了空白空间的2.0版本,那么2021年底揭幕的位于博乐德艺术中心的顺义空间,则标志着空白空间已经在田原、张迪的带领下,来到了3.0阶段。
空白空间创始人田原、总监张迪(摄影:董林)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空白空间创始人田原、总监张迪(摄影:董林)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聚焦年轻艺术家的2.0时代
 
 
中国画廊业的历史并不长,如果说2008年以前成立的画廊尝过艺术市场起飞“甜头”的话,那么经济危机之后成立的画廊则是另一番起步场景,空白空间的转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那是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的余震仍在。刚经历和前合伙人分手的空白空间从798搬至草场地,装修完新空间后,画廊几乎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尽管延续了“空白空间”的名字,但田原并不想再复制798时代合作大牌艺术家的路线——更何况这些资源,大多来自前合伙人。田原从2004年加入空白空间,2008年成为画廊的经营者;而张迪则是2006年加入空白的团队,四年后成为画廊总监。她们都见证了空白空间位于798的1.0时代,并带领画廊进入了草场地的2.0时代。
空白空间搬入草场地的首个展览:“DOMUS收藏展”现场,2009年5月18日-7月31日
空白空间搬入草场地的首个展览:“DOMUS收藏展”现场,2009年5月18日-7月31日
除了地理位置的变更,2009年空白空间在经营方向上也迈出了重要一步——和年轻艺术家展开积极的合作。“我们的第一选择就是做年轻艺术家。并不是为了盘活画廊,也不是想树立风向标。只是觉得大家生活在同一时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让我更有共鸣。”田原说道。空白空间最初合作的一批年轻艺术家,彼时大多属于新面孔:30岁出头的年纪,没有丰富的履历加持,没有丰富的作品累积,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起点都在空白空间。这份名单包含了以绘画为主要实践的高露迪、简策、李姝睿、刘文涛、石至莹、王强、翟倞、张子飘等;在多媒介上工作的观念艺术家高磊、何翔宇、Christine Sun Kim、刘诗园、刘辛夷、钦君、谭天、王海洋和杨健,以行为艺术被人熟知的李燎、童文敏;以影像为主的王拓等等。当然,如今他们早已是国内外各主题大展的熟悉面孔了。
简策个展“真相=假象”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09年9月5日-22日
简策个展“真相=假象”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09年9月5日-22日
当我问到当初能否预见与年轻艺术家合作这条路线的未来时,张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一句最近她在一档综艺里看到的一句话:“相信相信的力量”。如果说这些年轻艺术家彼时如同刚露出尖尖角的荷苞,那么发掘他们的空白空间就如同停留的蜻蜓。正是有了他们的互相吸引和信任,才让一池春水焕发生机。
石至莹个展“天上·人间”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09年9月5日-11月13日
石至莹个展“天上·人间”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09年9月5日-11月13日
先行一步的“90后”推手
 
 
当“90后”艺术家在近两年被热议之时,空白空间早已在2013年就和“90后”展开了合作。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出生于1990年的高露迪。当他还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就读期间,就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因此被空白空间关注。2012年,田原和张迪第一次走进了高露迪在学校旁边租的工作室,据她们回忆:“房子很小,感觉我们几个人在里面都不方便转身。当时还是学生的高露迪打动我们的,不只是他在绘画上表现出的完整度,更多的是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超越学院经验的绘画潜能,尤其是他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理解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2013年5月,高露迪在空白空间举办了他的第一次个展。那时,他还在上大学四年级,距离毕业还差一个月。而如今,他已经在空白空间举办过5次个展了。
高露迪个展“gū dú”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3年5月18日-7月30日
高露迪个展“gū dú”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3年5月18日-7月30日
五年后,空白空间迎来了第二位“90后”——出生于1993年的张子飘。尽管在此之前,她已经举办过两次个展了。张子飘也是目前空白空间合作艺术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到今天也成长为备受关注的“90后”女性艺术家之一。张子飘今年将要迎来她的第一个美术馆个展,而空白空间正是其中重要的推动者。
张子飘个展“极度湿润!”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8年5月12日-6月20日
张子飘个展“极度湿润!”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8年5月12日-6月20日
开辟第二空间,升级为3.0版本


田原说,空白空间对艺术家、对展览从没有惜过力。随着合作名单的拓展及艺术家创作的成熟,她们越发觉得,草场地空间已经无法满足画廊艺术家的需求了。近些年,尽管多数画廊都会选择安全保守的路线,但空白空间一直在寻找开辟第二空间的可能性,直到2021年博乐德在保税区的成立。

毗邻北京首都机场的博乐德艺术中心位于保税区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空白空间成为了首家长期入驻的画廊,并特邀收藏家、设计师田军先生设计,打造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空间。在开幕首展“感召”中,也呈现了一个与既有合作名单截然不同的国际化面貌。结合地处保税区的优势,也不妨期待,未来空白空间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空白空间(顺义)外景
空白空间(顺义)外景
空白空间(顺义)前台与办公区的长桌为一体,由电子雾化玻璃作为隔断,既保证了办公区对外的视线需求,又增加了办公的私密性
空白空间(顺义)前台与办公区的长桌为一体,由电子雾化玻璃作为隔断,既保证了办公区对外的视线需求,又增加了办公的私密性
如今,空白空间已经步入了转型后的第13个年头。过去这些年里,田原和张迪带领画廊团队,不遗余力地将艺术家推向更大型的舞台;而对于未来,她们仍有更多的目标等待实现。关于运营画廊的总结和展望,这对合作了16年的拍档是这么说的。
相信一个艺术家时,可以接受任何结果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从2009年至今,空白空间经历了哪些成长阶段?
田原(以下简写为田):2009年因为经济危机和画廊的重新出发,我们度过了非常艰难的阶段,整个市场没有几个人关注年轻艺术家,但我们觉得,应该合作自己同辈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让我们更有共鸣。我们有很多艺术家都是装置、行为、影像这些“冷门”媒介上的,并且刚开始他们没有足够的作品累积,因此前几年我们的步伐都很慢。直到2012年底至2013年,才有了较大的起色。
 
那时候,画廊的二层空间还是展厅,刘辛夷、杨健、高露迪等艺术家在空白空间的首次个展就是在这里举办的。后来到了第三年的时候,艺术家们报方案时都纷纷选择了楼下的主展厅。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画廊的新面貌和格局越发清晰:空白空间不再是798时代做中国大牌艺术家的画廊了,而是聚焦年轻艺术家的艺术观念。
刘辛夷个展“探员L”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2年6月23日-7月30日
刘辛夷个展“探员L”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2年6月23日-7月30日
Hi:之后都面临过哪些困境?现阶段又面临哪些挑战?
张迪(以下简写为张):在刚搬到草场地的那个阶段,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与一批年轻艺术家共同发展,如何让艺术系统看到、理解与接受这些新的面孔以及他们的艺术实践。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构建一个更有质量和影响力的,面向全球艺术系统的媒介平台,这种挑战不只来自于我们自身愿景的内在要求,也来自于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发展诉求,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系统表现出的日益强烈的开放性。
谭天个展“第二个个展”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5年3月7日-4月17日
谭天个展“第二个个展”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5年3月7日-4月17日
Hi:和2009年起步时相比,2020年开始疫情带来的影响会更艰难吗?
:是两种不同的焦虑,2009年画廊还是一张白纸,没有什么方向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疫情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不只是艺术行业。我们焦虑的是计划中的展览要怎么办?比如王拓的展览本来要在2020年3月香港巴塞尔之前开幕的,春节前布展方案和展览物料都已经准备好,只等着元宵节上班就开始布展了,结果疫情来得猝不及防。我们还是做了很快的反应,在四月将王拓展览按原方案呈现到了线上。
 
:这是我觉得当时所有线上展览中,做得最好的一档。
王拓个展“正站在歧路上”现场,空白空间(线上),2020年4月30日-12月31日
王拓个展“正站在歧路上”现场,空白空间(线上),2020年4月30日-12月31日
Hi:运营画廊的过程中,是如何把握市场趋势的?
:从空白空间成立至今,市场经历过好几波风格潮流,我们从来没有追赶过任何一个。因为我们相信艺术家的实践是持续性的。当相信一个艺术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任何结果。
在北京再做一件大事!
 
 
Hi:现在空白空间的团队有多少人?你们二位承担的角色和分工有哪些不同?
张:目前画廊团队有9位成员和2位实习生。团队很稳定,除了我们俩之外,在空白空间最长时间的同事已经有十年了。田原作为画廊创始人除了负责画廊大的方向之外,她还会积极参与到与艺术家的讨论,以及每次展览的布展中。而我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日常运营方面。
空白空间团队(摄影:高磊)
空白空间团队(摄影:高磊)
Hi:什么时候开始有开辟第二空间的想法的?两个空间的职能有哪些区别?
:大家都知道画廊的其中一个职能是为藏家服务,但同时也是为艺术家服务的,这也是我们工作重心所在。考虑到我们合作的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和节奏,只有一个空间已经无法满足艺术家们的需求,有的艺术家已经在草场地空间做过五次甚至六次个展了,一个新的空间会激发艺术家新的创作激情,这是我们的重要考量因素。我们也一直希望能在北京再做一件事。未来两个空间的展览方向还是根据艺术家的工作出发,看他们的作品更适合在哪里呈现。
 
:其实从几年前我们就在寻找第二空间的可能性了,这跟草场地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有关系,前几年里有一些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被拆除、清退。恰好有博乐德这个机缘,我们便迈出了这一步。
 
Hi:第二空间自然也代表着未来要投入更高的成本,是否有新的投资人加入?
:没有外部的资本。
 
Hi:比起草场地,保税区路程较远,也较为偏僻,人流量也不大。你们前期是否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又准备如何应对?
田:当然有考虑,但根据我们在当代艺术画廊的工作经验,路程稍微远一点,地方稍微偏一点,这都不是问题。
 
: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个地方比较偏远,旁边也没有类似的艺术生态。但作为第一家常驻画廊,我们认为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十几年以前798也被认为是在城市边缘,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艺术综合体。不管是远还是近,最重要的就是大家来到这能看到什么。我们与整幢楼内其他非常优秀的画廊和艺术基金会为邻,观众的每一次到访都会有丰富的体验。
田原×张迪:搭档16年,她们把画廊做到了3.0版本
田原×张迪:搭档16年,她们把画廊做到了3.0版本
田原×张迪:搭档16年,她们把画廊做到了3.0版本
空白空间(顺义)首展,“感召”展览现场,2021年10月23日-2022年1月23日
空白空间(顺义)首展,“感召”展览现场,2021年10月23日-2022年1月23日
所有的选择都要回到艺术上
 
 
Hi:顺义空间首展“感召”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展览。为什么选择与国际艺术家合作?在后疫情时代,无法去国外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合作国际艺术家有哪些困难?又如何去弥补其中的短板?
:这次展览选择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更多还是基于策展本身的考量和需要。但除此之外,空白空间在保持深耕本土的基础上,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度,画廊原本艺术家名单中也不乏多位工作和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背景不同、来源广泛的艺术家的合作,更像多年来我们与全球艺术行业互动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其背后的逻辑是对普遍艺术价值的认可与接纳。在目前的情况下,确实最难的是无法同这些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跨时区的沟通也意味着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尽管在实际接触中,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还是很快地调整和适应了远程合作的工作方式,但我们也期待着大家能顺畅地旅行和见面的时刻。
田原×张迪:搭档16年,她们把画廊做到了3.0版本
田原×张迪:搭档16年,她们把画廊做到了3.0版本
空白空间(顺义)首展,“感召”展览现场,2021年10月23日-2022年1月23日
空白空间(顺义)首展,“感召”展览现场,2021年10月23日-2022年1月23日
Hi: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行业,它确实有普遍性,但选择艺术家很难说有什么明确的标准,因为不是公式代入这么简单。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前期对一个艺术家做出明确的判断,所有的选择只能回到艺术上,外界的因素都不足以支撑我们做决定,一切都要看作品。
 
Hi:空白空间也是最早和“90后”艺术家合作的画廊,比如高露迪、张子飘等。在你们看来,“90后”艺术家的不同之处有哪些?
:“90后”艺术家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并且对我们观察其他艺术家是有启发的。我最近在综艺上看到一句很煽情的话:“相信相信的力量”。我觉得我们和年轻艺术家的合作就印证了相信的力量。

“何翔宇:硬腭”展览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20年9月24日-2021年1月31日
“何翔宇:硬腭”展览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20年9月24日-2021年1月31日
Christine Sun Kim个展“With a Capital D”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8年10月27日-12月7日
Christine Sun Kim个展“With a Capital D”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8年10月27日-12月7日
Hi:是否有过和艺术家失败的合作案例?
:从画廊成立之初代理的艺术家,到现在没有持续合作的非常少。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一段关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失败,只是彼此行进的方向不同了。
 
Hi:和藏家之间又是否有过终止交易?
:画廊和藏家是一种结伴而行的关系。我们希望藏家以一种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艺术家与画廊。
 
Hi:有和藏家签订禁售条约吗?以及是否实施配货策略?
:有签订禁售。但没有配货,也从没这么想过。

童文敏个展“祖母绿”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9年11月2日-2020年1月18日
童文敏个展“祖母绿”现场,空白空间(草场地),2019年11月2日-2020年1月18日
认清我们所处的现实
 
 
Hi:空白空间一直很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地的博览会,对博览会的筛选标准是什么?哪里销售情况更突出?
:博览会平台会在短的时间内汇聚大量的资源和信息,不仅仅只是销售与推广。画廊的精力有限,是否参展一个博览会,我们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画廊通过博览的确会结识新的藏家,但我们接触的藏家更多会通过艺术家的个展全面了解艺术家的实践。
 
Hi: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画廊去到国际平台也是陪跑者,你们怎么看?
:画廊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希望向全球的收藏家推荐有质量的艺术家的作品。对一个立足于北京的画廊而言,我们既有义务向全球推荐中国优秀的艺术家,也有责任向中国的藏家介绍来自各个国家好的艺术家。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Statements单元,瑞士巴塞尔艺术展2018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Statements单元,瑞士巴塞尔艺术展2018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Positions单元,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2016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Positions单元,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2016
Hi:空白空间目前处于哪一发展阶段?你们短期的目标是什么?
:画廊的发展阶段是同艺术家们的职业阶段及状态密切相关的,目前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们仍相对年轻并且还处在他们创作的活跃期,我们希望稳扎稳打地同艺术家们一起工作,帮助和推进他们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密切地观察和接触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希望能让画廊的项目更为多样、丰富。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2021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2021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2021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空白空间展位现场,2021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我们都是打地基的人
 
 
Hi:根据《Hi艺术》2021年度画廊榜单,空白空间获得了很高的得票率,你们怎么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
:我跟张迪这十多年一路走来,做画廊的初心从来没有变过。无论对展览还是对艺术家,我们从来没有惜过力,这其实是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头我们都坚持下来。有时大环境特别好,大家伙很激动;有时市场低迷,有人觉得过不下去,其实没有这么复杂。回到画廊本身,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不需要有那么多想法。一直以来,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没有以市场为导向,往大了说开,中国画廊发展到今天,我们都还是在打地基的阶段。
 
:运营画廊是一个很具体的工作。过去一年里,我最开心的是艺术家在实践和展览中获得了积极的反馈,以及我们开设了第二空间,这又是我们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新的挑战。
 
Hi:2022年有哪些确定的展览项目?
:今年在草场地的空间,我们将分别带来张弓、石至莹的个展,而在顺义的空间则将呈现“感召”展览中两位参展艺术家瓦吉科·恰齐亚尼(Vajiko Chachkhiani)、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Francisco Rodríguez)的个展。更多的展览项目我们也将在稍后陆续公布。其他艺术家也都会有外部大大小小的展览项目,比如高露迪、何翔宇、李燎、刘辛夷、童文敏、王强、王拓、张子飘等等,这些我们也都会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系列博览会计划:除了参与国内几档重要的博览会之外,空白空间也入选了今年瑞士巴塞尔博览会的statements单元,会呈现王拓的个人项目。
2019年,创始人田原(右)和总监张迪(左)在空白空间十周年晚宴
2019年,创始人田原(右)和总监张迪(左)在空白空间十周年晚宴
空白空间十周年,艺术家与画廊团队合影
空白空间十周年,艺术家与画廊团队合影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