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的时代

作者:李愚 2014年5月24日 专题话题
假使没有荷兰策展人玛丽安娜的不懈挖掘,一部戴汉志生前未完成的包含五千个艺术家名字的伟大词典或许就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候,而故去12年的戴汉志也将在历史中渐渐褪去其应有的色彩。对于这样一个孑然一身来到中国,以其大量的工作成为整个90年代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最深刻的人之一,最后又因积劳成疾病逝北京的“傻老外”,或许“唐吉坷德”、“白求恩”这类的形容远远不够贴切。许多人因戴汉志的工作而逐渐变得富有,但穷困潦倒却是始终伴随着他的标签,直到死去。这或许令人不胜唏嘘,然而,他毕竟独自一人推动了一项很大的事业走了相当长远的距离,如此看来,他似乎又格外圆满。
UCCA新展 戴汉志:5000个名字
UCCA新展 戴汉志:5000个名字
戴汉志的朋友都习惯称他为汉斯,有时又碍于岁月盖在他身上的厚厚尘埃而在前面加上一个“老”字。他1986年来到中国,那时40岁的汉斯在南京学语言,并开始同很多南方的艺术家交往。通过玛丽安娜的描述,我们知道这个年轻的战后一代前40年的生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自由。在荷兰,作为艺术家的汉斯完全无法看到一个艺术家的未来,而又不甘心成为一名工业设计师。那时候的汉斯,一定感到身体中有什么东西不能被释放出来,所以他不愿再被放逐在自己的国家。也许他觉得遥远的东方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生活,于是,这个寻找灵魂和生活意义的人来到了中国,并欣喜的发现了来自于中国的非常有力的新艺术。那种崭新与独立让汉斯感动,也让他为此奉献了余下生命中的所有力量。很多人说,他的一生纯粹而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据说他变卖了他在荷兰的设计所和汽车,提着一个木箱就来到中国。在组织“中国前卫艺术”展的时候,晚上他骑着自行车,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抱着画卷,在冬天的夜晚从安定门骑到北外的留学生宿舍。他总是远离人群,形单影只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他所租住过的统统很小的房间里,汉斯的业余生活除了听一些古尔德演奏的巴赫,看一些波普尔的哲学书,就只有极便宜的都宝烟,燕京啤酒和云南咖啡。
罗永进的一组早期摄影作品,勾勒了那个时代下的个体
罗永进的一组早期摄影作品,勾勒了那个时代下的个体
1993年,汉斯同另外两个德国策展人合作,策划了在柏林、英国牛津、丹麦、德国法兰克福,荷兰鹿特丹五城巡回展出的“中国前卫艺术展”,成为了中国新的当代艺术被世界所认识的重要展览。资料搜集最全、和艺术家的亲密程度最强、掌握材料和艺术沟通最好的汉斯,可谓是这次展览的缔造者。而在此之后来到北京居住的汉斯,却同当时其他在京的外国人不同,只有为期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旅游签证,这也就意味着他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出境,到香港或者其他地方办理签证,然后才能再回到北京。他借此经常访问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艺术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后期。他在北京不断漂泊租房子的状态,也直到2000年前后才结束。汉斯的“流浪”北京,和艺术家的状态完全相同,并且他关心的人群也恰恰是那些流浪在北京的艺术家们。因为大家都处于凭着理想在做事情的热情的驱使下,所以艺术家们对这个很特别的老外自然信任有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汉斯也成为了诸如1994年刘安平和赵少若的泼墨事件,1996年洪浩、颜磊的伪造卡塞尔文献展信函等事件的事先知情者、见证人和参与者。
1994年刘安平和赵少若的泼墨事件
1994年刘安平和赵少若的泼墨事件
汉斯与玛丽安娜的的结识是在1997年,而玛丽安娜也成为了对汉斯遗留下来的资料最专注的研究者。彼时,在汉斯的帮助下,玛丽安娜策划了90年代中国的观念、装置和录像艺术在国际上的第一次综合性展览“又一次长征——中国当代艺术1997”。而正是此次展览,得到了当年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的关注,也使得97年的卡塞尔文献展上有了中国艺术家汪建伟和冯梦波的身影。在中国长期、大量的同艺术家接触,以北欧人的理性完成诸多基础性的资料梳理,使得汉斯对于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国际舞台得心应手。从他一开始建立的新阿姆斯特丹艺术咨询,到1999年初与艺术家艾未未和收藏家弗兰克合作建立的艺术文件仓库。汉斯从未停止过对处于众人视野边缘的艺术家的挖掘和推广。与那时所流行的根据意识形态挑选艺术所不同的是,汉斯对于艺术选择的重心放在艺术语言上。汉斯对艺术家的判断依据的是自己独立、敏锐和开放的感知力,而极少考虑各种艺术之外的因素,这使他成为了众人口中“品味最好”的研究者。在当时,像诸如刘野、段建宇、张恩利、丁乙、王兴伟等很多艺术家都不在主流之中,处于很边缘的状态,但他是却把他们作为最主要的艺术家,在早期的时候给了他们许多支持和鼓励。随着时代变迁,汉斯的选择也终于得到了一个毋庸置疑的肯定答案。

有人说,汉斯想要做一个“大生意”;也有人说,汉斯的执着完全出于热爱。而事实上,我们已经无从分享当年他将艺术家的作品卖了200美金后开一瓶通化葡萄酒庆祝的喜悦时刻,只能从那些生硬的印刷品中找寻这个人与他那个时代的影子。汉斯的资料就像一块琥珀,完好的保存了被商业席卷之前的那个既很美好又很糟糕的粗糙时代。即便汉斯还活着,这个幽默又严肃、冷静又武断的怪老头如今想做的,恐怕也只是在五花八门的理论中,加一个有个性的自己进去。在汉斯去世不久后,许多他身边的艺术家都跟随着这个时代过上了很好的生活。十二年后,UCCA风光大展,众多艺术家为了这个老朋友的名字聚汇而来,话当年。不过觥筹交错间,汉斯留在那个粗糙时代中的影子,不知是否还能被清楚看见。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