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明 划过虚空的迷雾

作者:王丹艺图片提供:上品艺琅 2015年1月21日 专题人物
风止于此,日光中的尘埃只因人的移动、呼吸,浮沉作舞。进入杨黎明的工作室,一边宛如隔世,用以待客遐想,明清家具、石制小池、古玩之物,营造出娴静之美;一边寻常无它,用以聆听作画,颜料、书籍装饰的空间,留住了杨黎明作画时的影子。
《2008b》 300X500cm  布面油画 2006
《2008b》 300X500cm  布面油画 2006
回望历史

读书时之,杨黎明一直顺着学校教授的基础课程,锤炼个人的写实技术。抛离了十年的功夫转而进入完全陌生的抽象领域,原来是被前辈的一句话所敲醒。“有一天何多苓来观看我们的画作。我当时不在场,后询问老师,‘何老师看了之后,觉得如何?’他的反馈是:这个学生画得的确好,但画的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东西的嘛!。这给了我极大得震惊!从此我很少再去学校了。十多年建造的艺术之塔轰然倒塌“但这也给了他机会,从头开始。

为摸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杨黎明重新进入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寻找与自己相契合的足迹。再次踏入,不是流于表面的简单尝试,而是通过解构汲取养分。从古典、到印象派、立体派再到表现主义抽象派逐一尝试,虽然有所感觉,但却尚未苏醒。这时的他,似乎处在大门之外,还未被内心深处的自己所接纳。杨黎明认为,内在所呈现的世界或感受,是人生状态的真实写照;而视觉成像带来的影像,只是浮于表面的虚壳。“十多年前的一个深夜在朋友家聊天听到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瞬间惊呆,引发的共鸣醍醐灌顶。” 
《2008no1b》 215X280cm 布面油画 2008
《2008no1b》 215X280cm 布面油画 2008
内外兼修

似乎平如镜、黑如夜,悄然靠近,画面泛起涟漪。画笔书写的痕迹相互交错,奏出了夜的宁静。其中生发的小点或如细雨轻吻所致,或如水滴洒落激起。虽然理性,但不似巴尼特•纽曼,崇高而冷酷;带有热情,却不似杰克逊•波洛克,潇洒而疯狂。观看杨黎明的绘画,除了需调动视线寻找外在的视觉结构,还需静下心来,聆听画中传出的细语之声。2003年风格逐渐形成,杨黎明并不止于汲取西方现代绘画的养分,开始寻根。接受过书法熏陶的他,感觉到,内心的真实并不可简单“画”出,而是要心手合一、内外兼顾,书写其中的精神旋律。“内在的精神气质已经形成,是时候通过视觉语言表现出来。使用毛笔,器物本有的文化韵律作用于绘画,内、外的步调逐渐契合。”自此,杨黎明将中国书法纳入研究的范围,探寻古人的运笔姿势,调整个人的作画气息。

反复书写、抑扬顿挫之后,笔触微微冒出。静静地呆在一处,接受时间的洗礼,尘埃飘落,居于其中,是成长的印记。“当一张画布放在眼前,它是一片虚空,我们从这里来也必然回到这里去。笔锋划过,时间被拉进虚空中反复震荡,拨开层层迷雾仿佛照见真实自我的存在。幸福在这里,痛苦也都在这里。”
《2009no.1b》 280X215cmx3 布面油画 2009
《2009no.1b》 280X215cmx3 布面油画 2009
自我导引

没有多余的选择,仅以红、黑、灰三色作为情感的宿体,杨黎明也在色彩上回应了中国的传统。“黑色显露了墨的本性,灰色见证了水与墨的交融,这是东方独有的审美。红色有种主动性,很有意思,他象生命的余温。”外人看来,三种色彩有些单调,但杨黎明解释,创作的时候,自己的情感与生命便是很好的增色剂。除了传统之意,杨黎明感叹,黑色也述说了他生命的沉重。”在没有光明的岁月里,黑暗便是一盏灯!指引你前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2006年开始,画中的结构开始变化,不再以皴擦、点染的方式跟随古人心境,转而呈现出纵横交错、层层叠加的以直线直角构成的画面关系。图式,微妙,不可用双眼轻易捕捉。并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强化了东方的精神意志,以圆这种流动之形画出遥远的时空。当然,在作画的过程中,杨黎明没有刻意判断何为东方何为西方,而是根据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悟,进行修炼。

“不一定每天画画,但一定要每天沉侵在这种状态中。” 对于杨黎明来说,这种感觉或许像是在迷雾中探险,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不断的画,不断地拨开萦绕在面前的迷雾,带着颜料、画笔与内心的那个我,穿梭其中。若想看的远些,便会大胆前进揭开谜团。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可进入他开创的世界。“观者会表现出两种非常明显的状态。一种是无法进入,不知面前所现为何物;另一种是被深深吸引,通过作品照见自我,观看到曾经的经历,自己的内心。”他希望一千个人在面对自己的作品时,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需要去揣测他的故事。
《2013no1r》(局部) 215x560cm 布面油画 2013
《2013no1r》(局部) 215x560cm 布面油画 2013
《2012no1g》 90X75cm 布面油画 2009
《2012no1g》 90X75cm 布面油画 2009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