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机构的2015
翻看近五年《Hi艺术》封面故事中的年度榜,除了感受油墨香与不同纸张带来的手感、版式更新中透着的阅读体验以外,最大的发现或者说是本年年度榜的最大惊喜莫过于“非营利机构”了。因为只有今年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出现在了年度榜,足见国内非营利机构阵营壮大以及背后的耕耘。

“第二届三影堂实验影像开放展”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中国的非营利空间都面临的运营压力,过去的一年,三影堂在积极地开拓新空间,这个“新空间”不仅包括他们开了厦门空间,也包括运营模式的积极探索。本土的摄影奖和国际性的摄影交流展览活动都很值得关注。(夏彦国)
泰康空间
泰康的展览小而精,每个展览的视角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学术性和实验性都很不错。比如今年的摄影展以及政纯办的展览等。(夏彦国)
录像局
录像局的工作是国内很多机构(包括其他非营利机构)在展览执行中薄弱的一个环节。比如对艺术家的档案整理、学术性的讲座等,都是对展览呈现之外必要的拓展。(夏彦国)
其他重点提名
想象力学实验室

泰康空间群展“回家,离家出走 一则艺术地理样本”
酒香也要巷子深
作为国内较早以摄影为媒介的专业机构,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已走过八载,其在发现并推动摄影艺术家在国内外的价值、对公众的专业教育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筹备自2008年的三影堂摄影奖也业已成为业内公认的学术性较高的推荐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新人、跟进并研究业内动态的平台。在2015年末,伴随着“集美X阿尔勒:东西方对话国际摄影季”的开幕,三影堂摄影中心将血液注入厦门,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地处南中国摄影的重视。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可在知乎的讨论中寻见。
同样是专注某一领域的机构,录像局所做的工作则更为“严肃”些,聚焦录像艺术领域的文本、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与系统建构,它位于草场地,但远不止于是草场地人民的福利。录像局更像是一个录像艺术的研究中心,没有常规展览的火爆人气与开幕喧哗,可它吸引的是真正的有效人群。
泰康空间与A座307,“老面孔”与“新同学”,它们扎堆在画廊聚居区的草场地和798,似乎让人们忘记一点:它们并不是画廊,因为它们参与的热情像画廊一样活跃,无论是展览的推出的频度,还是观众参与度、项目的高关注度。尤其是新晋成员A座307更是从不宣传,甚至试图与艺术系统内机构保持一个安全的“边缘”距离。包括远在杭州的想象力学实验室,它们都在坚守学术纯度的基础上推进更具实验性的项目,为当代艺术提供更鲜活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