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 我喜欢有未来的

当代艺术策展人、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朱彤
11月6日,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隆重开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朱彤经过一年多酝酿精心策划,列出的40多位当下炙手可热的年轻艺术家名单自然备受瞩目。在年轻板块屡创新高之时,这一展览的推出适逢其时。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当代艺术(绘画)的阵痛和涅槃后,新一代艺术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正如朱彤在前言中所写到,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生活美学品味的追求,也受到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更喜欢以直接、轻松的方式去表现和体验生活,他们的作品在表达新一代痛苦和虚无的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更自由和更富有图像自在性的视觉快感。新一代的艺术家更是将思想的自由视为他们的起点。
新一代艺术家的缩影
Hi:本次展览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可以介绍下?
朱:本次“新绘画”展览里,我所关注的这批艺术家,更多的是从他们各自的艺术方向和表现形式出发,寻找他们自己的创作语言,是否给予了市场更多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视角,是否有别于过去我们对于艺术理解的作品,这也我做这个展览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和标准。
例如参展名单里包括了现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年轻艺术家:贾蔼力、王光乐、刘韡、陈飞等等,在这里我就不多加赘述了。那么另一半的名单中还未被市场所挖掘的艺术家们,更多加入的可能是我个人的主观判断,我认为这些艺术家们在未来可能会开启中国绘画新的方向。比如张琳、李昌龙、徐跋骋、张震宇等等。通过工作室的走访和与艺术家的沟通,他们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中国新一代重要的艺术家。

贾蔼力《无题》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4

王光乐《寿漆+20070810》114x116cm 布面丙烯 2007

欧阳春《王的囚笼》230x180cm 布面油画 2008

屠宏涛《碧峰峡小路》70×90cm 布面油画 2013

徐震《天下-20130531》100x145cm 布面油画 2013
Hi:接下来还会有哪些具体的活动?
朱:此次展览是“目光所及”系列的开始,中国新绘画作为第一站,接下来将筹备明年关于装置和雕塑系列的展览,后年考虑做关于影像和图片系列。目前确定下来的还有国内两至三家美术馆和国外大概三家美术馆的项目。我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新绘画”,让西方对于中国新一代的艺术,特指绘画领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如在2005年,我与邱志杰共同策划的“未来考古学——中国艺术三年展”的出发点一样,关注未来艺术生态的发展一直也是我所感兴趣的方向。目前,“新绘画”的展示平台大多以散点式呈现在市场的各个角落,我个人觉得还不够合力。我希望借助这个展览,更加完整的呈现未来当代艺术在“新绘画”方向的蓝图。
朱:此次展览是“目光所及”系列的开始,中国新绘画作为第一站,接下来将筹备明年关于装置和雕塑系列的展览,后年考虑做关于影像和图片系列。目前确定下来的还有国内两至三家美术馆和国外大概三家美术馆的项目。我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的“新绘画”,让西方对于中国新一代的艺术,特指绘画领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如在2005年,我与邱志杰共同策划的“未来考古学——中国艺术三年展”的出发点一样,关注未来艺术生态的发展一直也是我所感兴趣的方向。目前,“新绘画”的展示平台大多以散点式呈现在市场的各个角落,我个人觉得还不够合力。我希望借助这个展览,更加完整的呈现未来当代艺术在“新绘画”方向的蓝图。

罗荃木《养蜂人》150X110cm 布面油画 2014

秦琦《书房(米色沙发》 200x160cm 布面油画 2009

仇晓飞《大摩天轮》200x150cm 布面油画 2003

段建宇《艺术女神刚刚醒来1》181x217cm 布面油画 2011

宋琨《南湖系列六号(拖着铲子的少年)》180×140cm 布面油画 2004
良性的市场循环 有益于艺术的发展
Hi:这次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合作,是否有考虑过二级市场的因素?
朱:刚开始的时候,我曾经犹豫过,毕竟保利艺术博物馆还是和保利拍卖有着莫名的关系。但是后来我逐渐摆脱了这样的束缚,一是因为这个展览完全是由我自己做主,保利并没有干涉我任何的策展理念与参与艺术家名单的取舍。二是对于新一代年青力量的扶持,我觉得市场多一点的关注也并没有什么坏处,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Hi:作为策展人的你来说,你是否有意在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朱:作为策展人来说,我认为是需要和市场保持一定距离的,但同时认为,良性的市场对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陈飞《目露凶光》190×200cm×2 亚麻布丙稀 2010-2011

陈可《夜明珠》150×130cm 布面油画 2007

韦嘉《渐行渐远》200x400cm 布面丙烯 2006
具有未来的收藏
Hi:你自己也是收藏家,这是否会影响你对新一代年青艺术家的判断?
朱:我从2003年开始收藏,那时还没有艺术市场。慢慢的到今天,收藏已经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收藏。2004至2005 年的时候,我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到了2007至2008年的时候,我转向西方艺术的收藏;当西方艺术正在疯狂追捧的当下,我开始关注中国年青一代的艺术。我确信在未来,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会被很多人接受,并在市场上确立应有的价值地位。
最后对于收藏而言:我喜欢我喜欢的,我喜欢有未来的。

李昌龙《透明的仪式》320cmX180cm 布面油画 2014

马灵丽《1953》125x87cm 绢本设色 2014

廖曼《不是迷途》140x100cm 布面油画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