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作者:张朝贝 2019年4月8日 专题人物
23岁渡海来台,因局势紧张而滞留于此;28岁素描科目连续不及格,未取得毕业证书而离校;52岁隐居山林,以斫琴营生,深获业界好评;63岁重拾画笔,69岁创作欲望正盛,却逆“战后”流行的艺术潮流而上;80岁高龄成婚,一生与艺术为伴……这是艺术家叶世强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的片断。把他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一个现象重新解读,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故事。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  不还乡的奥德赛

1949年,对于叶世强来说是特殊的一年。
那是他考入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的第二年,年少轻狂的他在给父亲的信里写道:“我不要读书了,我要上天捉月、捉星、捉太阳,我要去看山和水、天和地……”本来打算离校徒步,从广东游历到敦煌。但因时值战乱,转而渡海访游台湾,不料局势紧张而一生滞留于此,与家乡断绝音信。
与其他渡海南下的艺术家不同,叶世强是拒绝还乡的。正如策展人张颂仁所说,“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再回到那过去的年代。”
1950年,24岁的叶世强在大陆赴台文化人士黄荣灿的提拔和协助下,公费考入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学系就读。但黄荣灿隔年即因台湾“白色恐怖”而被捕枪毙。三年后,师院艺术系师生美展,叶世强被当地报纸评论道:“叶世强的色感鲜艳,意境奇异,却已独创一格,其将来的成就大可预卜。”
然而次年,叶世强与同系学妹的恋情被女方家长反对而受挫,此事对他的艺术之路影响很大。这一年,他因素描等科目连续三年不及格,没有得到正式的毕业证而离开学校。或许是受此种种影响,困于时代,失意于爱情,失落于社会,叶世强此后一生都与体制保持距离,避开了所有的展览和市场机制,拒绝了一个艺术家所有可能的出路。
如今我们得到的叶世强的信息,都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的片断。1926年生于广东韶关,1949年渡海来台并滞留于此,52岁隐居新店湾潭山村以斫琴为生,80岁高龄成婚,2012年在新店离世。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  访客十五分钟

事实上,这个大多数人听来有些陌生的艺术家名字,在台湾古琴界已经早有名气。1975年,叶世强开始研习制作古琴,量少而精,只卖知音人,技艺深获业界好评。1978年他隐居新店湾潭山村,与古琴为伴,出入需经人工划渡。绝世孤高,古琴相伴,听上去更像是古代传奇故事,却成为他那些年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中国台湾艺术家陈传兴与张颂仁谈叶世强时说,“叶世强好像个拒绝长大的小孩,什么东西都要玩。他做古琴,切木头,听声音,要调出宫商角徵羽,其实跟他作单色绘画,或是做小物什一样,都是‘手’作。没有low art、high art,对叶世强来讲这都是他的手要去碰的,像生命一样去碰的东西。”
1980年代的某天,张颂仁经叶世强学生介绍去过他的隐居之所。“我去台北郊区看他,从市中心开车大概要一个小时,然后坐摆渡过河,走过田野才找到他。他的农舍简陋狭小,生活简直像苦行僧。”不过在张颂仁看来,“叶世强虽然生活清苦,但贫而不穷,因贫而富,得生命自由。”
那次不到半小时的会面,是张颂仁与叶世强仅有的一面之缘。后来才听说,叶世强家门前有一块牌子,写着“访客十五分钟”,他不与外界交流,只愿将自己的生命与心意相通的有缘之人分享。
当时并不算叶世强的创作欲望最旺盛的时期。直到他去世之后,叶太太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了他的临终遗愿,将画作托付给这个仅有一面之缘的策展人。
近几年,张颂仁在香港艺术中心、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巴塞尔艺术展、纽约军械库、台北当代等博览会介绍叶世强的画作,其精心策划的“叶伟立+叶世强”项目入选台北及斯洛文尼亚双年展等,以当代艺术的角度介入叶世强个案,并挑战现代美术史的“主流论述”。
“我希望把叶世强的艺术生命作为一个传奇介绍,让他成为对当代和当下新创造性的刺激。”在张颂仁看来,“他的传奇应该还是隔代的。目前我们要重新把他作为一个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现象和文化史的现象解读,这是一个刚刚开始的故事。”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  走向永恒的、单色调的空间

1989年,叶世强离乡来台整整40年。这一年,他搬到台湾东北海滨瑞芳水楠洞,开始恢复停顿已久的绘画。
几年后,叶世强又因病移居花莲。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间,他几乎没有留下画作,即使是在1960年代教学生画画时,也是示范完就撕掉。而在生命的最后20多年中,他积蓄大半生的创作能量惊人地爆发,作品多达2000多幅。
时过境迁,人移事异。值得一提的是,叶世强隐居的年代,正是台湾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然跻身“亚洲四小龙”,一跃成为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而这些,我们都难以在叶世强的作品中觅得踪影。他甚至取消了自身所处的岭南的地域性色彩和氛围,使绘画成为一种世界性、普遍性的语言与情感,从而走向一种永恒的、单色调的绝对空间、绝对色彩。
这种纯粹追求自我精神艺术创作,使得当代社会中的政治、国家、民族等议题,都无法套用在叶世强的作品上。他逆“战后”所流行的艺术潮流而上,同时摆脱了国画的传统路径,在中国当代艺术史轨迹中另辟蹊径,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考线索。
叶世强作品中那些大色块单色平涂,形成一种近乎抽象的景观,很容易让人联系起与他差不多同时期的西方抽象艺术家罗斯科、波洛克的作品。然而叶世强的创作并没有走向抽象。细看之下,空旷无垠的郊野间或点缀着芦苇、雁群、枯树,在亘古的宇宙中寂然而立,接洽了传统东方绘画的关怀与韵味。
有很多个瞬间,我很难说那些“缥缈孤鸿”是不是他幽居岁月里自己的身影。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  在海一隅,水天无垠

叶世强的最新个展“海天无垠”于2019年3月在汉雅轩开幕,画廊入口处悬挂的幕布是他1949年从大陆搭乘轮船到台湾途中的照片。当时的他看上去意气风发,并不知道自己将被时代困于海隅,也不知道多年后又会开创怎样一番艺术事业。
画廊墙上的几件水墨作品,是叶世强用几笔线条代指“梅花”的枝干,枝干上是稀疏的花团;而另外一幅作品中星星笔墨点缀在大片的留白之上,形成“原住民的家”。这种意趣不仅仅限于水墨之上,在纯色为底的油画布上,弯曲的黑色线条与垂直的虚线,描绘出鳞次栉比的瓦片与不断滴落的雨水。
叶世强令人惊奇的作品不在少数,他善于在大场景中对生命和物体进行细致而精准的描绘。正如此次源自他的油画《新城海湾》的展览海报,画面背景以大片的粉色和绿色渲染,只用一条细小的白色线条从色块连接处开始延伸,在水天无垠之间,勾勒出一道弯曲的海浪。
而另一件小幅油画则完全被绿色颜料覆盖,数条竖直的线条不规则地排布在画布上半部分,串联起那些色彩不一的点状颜料,名曰《春天里的春天》。这幅绘画创作于他去世前一年,举重若轻,却足够隽永。张颂仁曾经不由感慨,“他给了我们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我们怎么把这个故事写下去?”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叶世强 一个隔代的传奇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