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机构的2015
USP(Unique selling point)是广告学中的术语,即独特的销售卖点,它有关产品定位但不完全是,挪用在此,确切讲是美术馆们的气质愈加鲜明,逐渐具备独特的杀手锏。美术馆阵营日益壮大,如何作出区分,避免千人一面,塑造独特的品牌很重要。2015年,艺术机构们成长得更为淋漓尽致,差距或许就产生在这一个个项目之间。龙有九子,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尤伦斯的公共教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有趣、有创意。真不知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的主意和热情,值得学习!(吴洪亮)
在UCCA第八个年头,2015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13场高质量的展览当仁不让的成为诸多艺术机构的翘楚,而众多形式多样新鲜活泼的活动则将更年轻的艺术人群紧紧团结关联,让当代艺术擦亮它该有的迷人气质,为这个机构和团队喝彩!(李孟夏)
龙美术馆
无论从媒体事件报道而扩散的大众知名度还是一年里几个趣味迥异的重要展览,龙美术馆在2015年度的表现都令人看到私人美术馆可以在国内做到的最好水准。(李孟夏)
龙美术馆总是出大招,成为我去上海的必去之地。从古代、现代到当代,有跨度!今年在我馆做齐白石展,与龙美术馆有合作,借到“可惜无声”,感谢支持! (吴洪亮)
苏州博物馆
融汇东西,传统与当代,学术和公众教育,苏州博物馆2015年度表现朝气蓬勃,有声有色。(李孟夏)
苏州博物馆是品质与品味的代名词。明四家展更成为展览从策划到落地的工作范例。(吴洪亮)
余德耀美术馆
余德耀美术馆的出现,丰富和完善了上海艺术西区的内容和气质,年度雨屋特展,刺激大众对当代艺术的热情,希望看到它持续的精彩!(李孟夏)
其他重点提名: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未必是定位 做出自己的USP
这是一个不能羞于谈票房的时代,无论院线电影还是演唱会,票房是检验项目受欢迎及肯定的一个硬性指标。美术馆的娱乐性并非是每间艺术机构的一项必达功能,但能吸引公众参与以辐射出更大社会讨论的能量,更可以加强民营美术馆的造血能力。余德耀美术馆《雨屋》、龙美术馆的《15个房间》、苏州金鸡湖美术馆“达利的盛宴”以及K11购物中心的“跨界大师.鬼才达利——超现实艺术大展”都在2015年演绎着大师与票房齐飞的神话,赚得盆满钵满。这并非巧合,如何引进与自主研发出更多优质的、公众乐于参与甚至买单的项目已构成美术馆领域面临的重要议题。
体制内的美术馆杀出一条血路,独辟蹊径自成品牌,这是考验智慧的时刻。苏州博物馆在对苏州传统文脉的传承之外,近年来对当代艺术的参与愈加活跃,包括喻红、徐累、沈勤等多位一线当代艺术家在贝聿铭设计的新馆中量身创作作品,当代与传统、绘画与建筑构建对话,仅就这一点,一座体制内的国家级综合博物馆能有此番作为,值得称道。高校美术馆中的杰出代表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莫属,在王璜生与李小山两位掌门人的带领下,央美的“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南艺美术馆的“复调”均已构建出相对完整的操作模式。
对UCCA的讨论,似乎将其放置在国际平台更为妥帖。风雨八载,走向成熟,它已经达成“生存”的目标,创始人捐赠由最初所占80%减少到2015年的仅占20%,这对民营美术馆的生存境遇而言,无疑提供了一份可参考的样本。从其2015年底官方发布会获悉,学术及研究(含出版)被视作现阶段更为核心的任务提上日程,包括UCCA的“美术馆之夜”也将在2016年升级为自主创新的UCCA文化节,这均是对公众参观质量质变目标推出的新举措,服务于多家奢侈品牌的管理人员就任艺术商店新经理,商店运营与UCCA整体运营相互支撑,但也将相对分离运作。
艺术机构的清晰定位是自身区别于他者的标签,这一点在目前美术馆领域尤为重要,但定位远远不能从开馆之初便可简单确定下来,需要时间摸索与调整。OACT馆群的布局即为代表,深圳馆的当代综合艺术、上海馆的多媒体及建筑、西安馆的当代绘画及装置、华.美术馆的当代设计、北京文献与研究馆聚焦当代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的文献收集与研究出版等,新的武汉馆则关注当代雕塑与公共艺术。正如OCAT西安馆馆长凯伦所言,在一座新的城市需要先做三、四年才能做出判断,2016年会呈现与西安有关的项目,这些都是在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做出的努力。
人们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认知与“上海双年展”、“青年策展人计划”、“建筑”等关键词连结。开馆三年,馆长龚彦对博物馆的理解更为全面:橱窗、学校、知识与方法论的讲堂、自由言论发生的平台等。外滩美术馆助力“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对亚洲范围内年轻艺术家的发现,并在2015年对奖项规则做出更新,聚焦大亚洲概念,展览重在激发艺术家创新能力,该奖并非一成不变,外滩美术馆馆长、奖项评委会主席拉瑞斯·弗洛乔表示该奖项每年的关注点会有变化,这种灵活性也构成新的期待。
2015年的新馆们,还有多少可能?
2015年,民营美术馆阵容中新鲜血液的加入,提供了新看点,同样伴着质疑,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终于”开馆了的银川当代美术馆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或许被期待太久,业界的眼光自然变得更为犀利、苛刻。
耗时多年、推迟一年开馆、斥资1.5亿在一座三线城市的艺术荒漠筹建一座当代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是尴尬的,但在2015年8月谢素贞操持前后将它六档展览呈现在公众眼前的那一刻,业界的质疑声的确消失了。美术馆的定位也足够清晰——中国与伊斯兰美术,随后在该馆举办的民营美术馆论坛无疑也希望立证该馆存在及定位的准确性。如果团队、运营、理念、方向与未来规划都不成问题,地产商投资的艺术项目若真不要求某种形态的回报,仅是出于对艺术的热情,那么目前最大的诟病就是太烧钱、它能运营多久?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开馆与民生系在上海两馆的场面相比略显单薄,从近半年推出的项目来看,其自主策展能力、未来运营方向、资金等方面都有待观察。
地产商投资兴建的美术馆被讨论的已足够多。2015年11月,伴随着北京的第一场雪,位于蓝色港湾商区迎来了一家新的私人美术馆开幕,筹备期虽短、团队配备也稍显匆忙,但凭借策展人刘礼宾既有的研究项目与诸多大牌艺术家的金字招牌已成功跻身公众视野。成熟商区的新人文地标,在几乎所有美术馆都在放眼国际、聚焦当代艺术并推动年轻艺术家的当下,央美术馆该如何与公众生发更多关联,打造自身独有的价值与品牌,且看1988年出生的年轻馆长的新动作吧。再看南方,在成都作为当代艺术第三城式微的当下,A4当代艺术中心似乎不受大环境影响,开馆七年来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模式,2016年它将迁入新址,期待它新篇章的开启。
藏家对美术馆的热情永远鸡血十足。85后藏家林瀚&晚晚的木木美术馆在运营一年之际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民营美术馆牌照,在无国界、无时间性收藏的路上相信会走得更加坚实。2016年,自有全新的期待:龙美术馆在“一城两馆”格局的基础上首次向国内其他城市拓展,位于重庆国华金融中心内的重庆馆将于2016年5月8日开幕;由藏家郑好创办的昊美术馆继2013年开幕的温州馆之外,筹备已久、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亚洲当代艺术为关注方向的上海馆也将于2016年11月揭开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