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的春拍,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买家了吗?

作者:刘霞 2017年7月6日 专题话题
如果说自2008年始,中国现当代艺术及其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爆炸式井喷之后,走上了一条痛苦的蜕变之路——境外资本离场,价格水平回落,价值亟待重建,到今年春拍,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晦暗不明”的摸索时期:香港市场国际拍卖行在“去中国化”道路越走越远,内地拍卖继续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摸爬滚打,尤伦斯最后的收藏上拍,场上藏家趋向寡头化,而部分一线艺术家作品价格一落千丈。让很多人惊呼:中国当代艺术被市场抛弃了吗?没有买家了吗?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要崩溃了!作为一个希望在当代艺术领域安身立命,发家致富(老板说这个你想多了)的人,在采访了多位资深市场专家之后,决定详细讨论一下这三个问题。
冷静的春拍,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买家了吗?
国当代艺术被抛弃了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搞清楚,是被谁抛弃了。
 
回顾一下春拍,抛弃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似乎有两个“人”,一个是尤伦斯夫妇,一个是以佳士得为代表的国际拍卖行。
 
关于尤伦斯夫妇的抛售,也成为今年春拍最大的话题,抛开各种“卫士们”对尤伦斯抛售的道德指责,我更想说说的是,尤伦斯专场的上拍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意味着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尤伦斯作为在学术和推广上一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机构,以这样的形式结束它在中国的使命,也无疑是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过往对“尤伦斯们”过于迷信,他们90年代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购买开启了当代艺术的市场之路,但多年后的出售,则不过是非常个人和正常的藏品转手行为,而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趋势,而从成交来看,尤伦斯专场的重要作品也都成功交易。
 
在该专场竞得八件绘画及装置作品收藏家王兵在拍卖之后写下的感言中:“尤伦斯的时代落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准和收藏的接力棒回到国内,十年前,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雪崩式的下跌,主要是我们没有自己的学术标准和认知,十年来,中华崛起举世瞩目,中国当地艺术也在重新梳理、洗牌和建构中,时间是我们永远的朋友,耐心、执着和坚持,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看到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如此看来,尤伦斯的“抛弃”,给了中国藏家一次重试中国当代艺术自信的机会。
抛弃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二个对象是在香港的“国际拍卖行”,从过去几年提出的“泛亚洲”策略到今年引入西方艺术品专题,虽然国际艺术市场对中国买家,以及很多之前集中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资本的分流不可被忽视。但更多的人认为“去中国化”只是最近几年国际牌拍卖行在香港的战略之一。在胡湖看来,拍卖公司增加西方艺术品比重,只是为了补上成交额缺口。对于藏家的广泛参与,在华雨舟看来也只是有经营头脑的人,对更具安全性的艺术品从投资角度的一种理性选择。而从今年春拍的表现来看,中国藏家并非盲目追随,对于拍卖场上的二流西方艺术作品也并非全盘接受。即便是国际化来势汹汹,但在2017香港春拍的成交结果中,曾梵志的《面具系列 1996 No.6》依然以1.05亿港元的成交价成为最贵的“面具”。
如此看来,客观的“抛弃”,并非完全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如何主观的“接受”、对待和调整,才是最终的结局。
北京保利2017春拍“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现场
北京保利2017春拍“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没有买家了吗? 
 
 
从内地的拍卖市场来看,无论是嘉德“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专场不足50的到场人数与隔壁黄宾虹拍卖鲜明的人气对比,还是被几位藏家包场的保利“尤伦斯珍藏专场”,整个北京春拍在场上的表现就是大写的“不热闹”。
 
但“不热闹”并不代表 “无买气”。
从北京三家拍卖公司的春拍成交结果来看,保利“当代艺术夜场”37件作品成交率达到79%,其中吴冠中的多件作品超高估价成交,《龙须岛》更是以近起拍价3倍的价格成交,中国当代艺术多件“老炮们”如张晓刚、方力钧、周春芽也都稳稳落地,王音、段建宇等“新绘画”的代表艺术家也都以超高估价成交。尤伦斯专场现场拍卖的34件拍品只有2件流拍,其余全部成交,剩余的22件可私洽作品也有2件大型雕塑在现场竞拍成功。其中专题封面作品刘韡《无题》以460万元成交,王郁洋备受关注的大型装置作品《人造月》以超过最高估价的207万元由海外藏家竞得,成功创下了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此外, 赵赵、颜磊、没顶公司、徐渠、胡晓媛均成功创造了新的个人拍卖纪录。
王郁洋《人造月》 节能灯泡、金属支架  2007

北京保利2017春拍“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在经过多轮激烈叫价之后,以起拍价3倍之多的207万元成交 
王郁洋《人造月》 节能灯泡、金属支架  2007
北京保利2017春拍“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在经过多轮激烈叫价之后,以起拍价3倍之多的207万元成交 
嘉德“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的成交率也达到了85%,并且罗中立代表作《春蚕》以4945元的成交价创下艺术家最新成交纪录的同时间,也成为同类作品中成交价最高的一件,拍行第二的成交价则是在当代艺术市场小高潮的2013年佳士得创下的。匡时“当代艺术专场”的成交率更是高达90%,周春芽的“桃花”系列作品《湖边》再创新高,80后艺术家郝量《移动解刨学系列》也再破500万元大关以575万元的成交价成为艺术家成交TOP2。刘野不到一平尺的《鸟上鸟》也以起拍价2倍的价格成交。
 
既然从成交上来看,整个内地当代艺术春拍还算稳妥,那买气不足又是从何说起呢?在嘉德拍卖本季最后一场当代艺术夜场之后,资深艺术顾问王从卉写下了“现当代的整体调整还在继续,散户藏家参与度不足,市场进入新老寡头美术馆备货式竞争格局。”大量的高价作品在今年春拍中被美术馆和机构收藏收入囊中,造成了“寡头化”的市场表现。
对于“寡头化”的市场定位,我们随后讨论,先来对这样的市场表现做个分析。
面对重要作品在今年春拍中被美术馆和机构收藏收入囊中的市场表现,藏家刘太乃认为是“严肃藏家”增长的表现,“像美术馆一类的藏家在建构一个自己的艺术体系,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二级市场已经不再处于消费性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慢慢过去了。现在更多的是有顾问协助的收藏家在建构自身收藏体系,所以拍卖市场上会出现更多比较严肃的作品,一般的常识性的消费艺术就会慢慢退烧了。”同刘太乃的观点类似,对于“寡头”代表的美术馆及机构收藏力量在市场上的购买表现,更多的人也表示了看好。在李大钧看来,“寡头参与市场是积极的影响,包括来自于企业收藏的力量,以及有产业支撑的企业来兴办美术馆和机构,本身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而且中国艺术市场的支撑就缺这一块。”
而对于市场进入“寡头化”的定位,另一位资深艺术品经纪人伍劲提供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视角,“虽然美术馆级的藏家主导市场成为了今年的特点,很多作品还是落入了我们不认识的藏家手上,只是从大的局面上来看,他们还不能主导。寡头虽然还是在里面有很大的份额,但我觉得当代艺术已经散户化了,更多是散户在参与,寡头倒是跟过去几年相比,没有那么有力度。”而在今年春拍以高价买下多张重要当代艺术作品的资深藏家唐矩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具体的买家线索:“今年我听说广东美的集团,也在出手,在为他们的美术馆建构馆藏,将来也许还会不断的出现类似于这样的机构。”甚至在伍劲看来,当下正是一个散户入场的好时机:“寡头们经过十年的蒙眼狂奔,已经有点累了。随着尤伦斯的藏品出清,过去三十年的当代艺术名作,已经都去了寡头那里。拍卖舞台上,买家寡头,卖家也是寡头,人气能好到哪里!书画的行家不能再造一个黄宾虹,但是当代艺术却可以一浪接一浪的推出新人。在未知面前,散户和寡头又将处在同一个起跑线。”
 
而他同时也点到了市场的另一个痛点:“对于拍卖而言,现在可能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新标准的确立,还需要时间。”
2017北京匡时春拍“当代艺术夜场”
2017北京匡时春拍“当代艺术夜场”
中国当代艺术要崩盘了吗?
 
 
当代艺术市场上的藏家“寡头化”虽然被一票专业人士认为对于艺术市场来说依然算作利好消息,但市场参与人数的减少也构成了市场的另一面;于此同时,高单价与破纪录的另一面,以“市场老炮”为代表的艺术家的作品屡遭流拍,价格严重回调,也是不争的事实。
 
嘉德夜场上,一件王广义过往需要100万美元才能成交的“大批判”系列以55.2万元的价格成交,被称为“恐慌式甩卖”,也正是这一标志性事件,对应了当代艺术的崩盘说。而在保利拍场上,同样也有“新绘画”代表艺术家段建宇作品《猴子、腿、红色布帘》在估价从过往的160万下调至38万之后在92万价位上成交的案例,代表了一部分人对市场的不乐观。
但这或许只是市场中价格这一方面的原因。正如保利拍卖国际当代艺术部总经理常天鹄说的那样:“高低不可怕也不丟人,怕的是市场没需求。过去的需求是真实的,现在的需求也是真实的,令我高兴的是市场始终有需求。”需求才是关系市场崩盘与否的关键。
 
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需求,从各大美术馆排长队观展的人群,从艺博会的火爆程度,甚至是从国际拍卖行蜂拥而至的西方艺术品中,所有人都深有感受。资深艺术品经纪人华雨舟也在采访中表示:“新进场的藏家并不多,这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富有人群的比例是不太符合的。”
嘉德2017春拍“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现场
嘉德2017春拍“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之夜”现场
藏家也有,需求也在,那问题何在?
 
对于这个终极问题,所有人都将关键指向了拍卖情绪和市场信心。
正如朱彤所言:“藏家现在处在比较矛盾的状态,到底要不要下手,人就是这样,在最黑暗的往往是人最恐惧的时候,是观望的时候,因为市场没有那么多的先觉者,大部分都是后觉者和追随者。2005年以前的市场也一样,当代艺术也根本没有市场,2005年之后,市场被启动的时候,参与者的人数也大不一样。”
 
但在经历了2006年的高潮和2008年泡沫之后,市场也认识到资金操作的严重危害,重树信心,还需要更多的价值体系和学术梳理的支撑。对于当代艺术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大家的共识是,其源头势必需要回到一级市场的基础上夯实,但拍卖的公开化以及量化的数据,都让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对市场具有更强烈的导向性。正如资深艺术品经纪人华雨舟讲到的:“正是这么多年拍卖公司在经营的方法和指导思想上还是欠缺了一点,包括如何培养自己的客户,以及如何塑造自己客户的环节上的欠缺,导致我们目前的整个生态基本上是在偿还这些不足带来的问题。”
从过往几年拍卖公司的自身调整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梳理为市场带来的利好。例如保利春拍中“徐悲鸿素描专场”,31件徐悲鸿先生作于1940年的素描作品系数成交,斩获白手套,总成交额797万元。而从三年前保利开始推出的“新绘画”版块中的部分艺术家如王音、段建宇等都已经开始成为拍卖的中坚力量。
2017保利香港“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拍卖现场
2017保利香港“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拍卖现场
而从藏家来看,经历了市场淘洗,不再靠耳朵去判定是非也更加成熟。正如李苏桥所言:“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市场奖励对艺术本身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对艺术品的热情才是市场的根本驱动力。”尤伦斯专场之后,在王兵、乔志兵等一众藏家的支持之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艺术标准和接力棒回到国内。正如收藏家唐炬所言:“最近数年外部的、投机的力量纷纷散去,话语权逐步回到华人圈自己手上,大家的价值观也逐渐有了较广泛的共识……依稀看到曙光在前头。” 如果这种对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能够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后者定能重新寻回其尊严与未来希望。
 
而对于那些站在门口的“新人们”来说,“时间是战胜一切的方法,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如果你眼光准确,如果你足够坚定,时间一定会给你一个非常好这种肯定和回报。”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