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远 要做就要和高手一起

作者:廖冬云 来源: hiart.cn 2013年1月19日 专题人物
虽然很多人都不建议开画廊,甚至不惜用犀利言辞告诫:这必定是死路一条。可就着性格中的“野”劲儿,从收藏家转向画廊主的许远愣是卯足了劲儿要开一家好画廊。从2012年4月7日以一场由皮力策划的“打开:十一人当代绘画新视域”宣告画廊开幕,到2013年1月6日借青年策展人王麟策划的“这是一个画展”表露画廊的探索姿态,视在空间经历了从上海到北京的地域调整,而这种调整显然是有意而为,许远不无自信地表示画廊销售还不错,来北京是为了积攒资源,与高手们共同成长,且在2013年5月前,上海空间将再次和大家相见。
Hi艺术=Hi 许远=许

一场基于清醒认识的冒险

Hi:很多人都认为去年的市场不好,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期开画廊?
许:一方面是我自己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发自内心的喜欢,兴趣到了,做起来就不会觉得累;另一方面可能跟我做事的状态有关系,我的性格里有非常“野”的方面,愿意去冒险,明知不可行,也想去挑战,做做看。其次是基于对未来大势的看好,虽然说现在可能是市场的最低点,但我想正是在这个时候,大家都会比较理性、冷静,不像前几年那样自我膨胀、浮躁,尤其是艺术家,这个时期的状态会比较真实。
Hi:对视在空间而言,挑战体现在什么地方?
许:我们的弱势非常明显,竞争局面非常不利。首先艺术家资源已经被筛选过好几遍,基本上都被瓜分了,大家都是专业人士,很少会有漏网之鱼;另外,藏家对我们也还没什么认知度,学术圈也还不会对我们做一些学术梳理和支持。在这些不利因素下,加上我本身的资金量不是很大,组建团队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Hi:积极因素呢?
许:相比较而言,我的定位非常清晰,而且我对筛选艺术作品也相当有自信,这是我选择冒险的重要原因。
Hi:具体而言,画廊定位是怎样的?
许: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说。泛泛而言,也就是要做当代艺术,为年轻人提供推广和培养的平台,年龄段锁定在70末、80后,以80后为主;从美术史的角度来说,在绘画语言、观念上得具有一定的前卫性和当下性;在风格上我比较注重两类,一是有观念性,但是兼顾或者强调绘画性,第二类还是要注重观念性,但是在绘画性上是一种探索和实验的状态,打破常规。

最佳状态是具备造血功能

Hi:关闭上海空间,进驻798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许:对一家新空间来说,团队目前都还不完备,两地同时运营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空间距离远,管理难度大,我不希望一开始就分散精力,还是要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只有稳定住了,才是开拓新领域的时候。
Hi:为什么不是以上海为据点,而是北京?
许:其实我们空间在上海运营得还算不错,已经积攒起一定的藏家资源,但我想一个画廊要真正做好,在资源方面,北京拥有的是最多且最好的,如果我能够把北京的资源整合起来,即便北京的空间不能挖掘到更多的藏家资源,可我要是回到上海,至少可以将北京的资源带过去,这样也能够办一个好画廊。北京毕竟是全国一线画廊齐聚的地方,我认为对手的存在是为了提高自己,否则就出局了。如果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视在空间也能够站稳,那么我们也许能够进入全国比较好的画廊之列,既然做,就要和高手一起做。
Hi:从上海到北京798,在不同的地方办画廊感受如何?
许:在798像这样一个空间,一个月的费用就是十几万,两三个月后什么销售也没有的话,三五十万就打水漂了,这可是件非常冒险的事。如果持续这种状态,那就危险了,藏家、艺术家、员工都会对你丧失信心,尽管你有钱往里面砸,但大家都会觉得你是在拿自己的钱撑着。这不是一种良性循环,不是自己造血,一个正常的画廊,是应该自己能够造血,这才是最佳的。当然,你可以有备血库,但也是暂时的,如果老是靠输血,大家都会认为你是一个病人,血没有了,你就死了。所以关键还是看你自己的造血功能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发现好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偶尔来点“坏品味”

Hi:去年的销售怎么样?视在空间现在还是投入为主吗?
许:去年一年,剔除装修投入,基本上是收支平衡。我还是比较幸运的,一开始做画廊时一个买家都没有,很多人都跟我说不能去做画廊,肯定一张都卖不出去。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第一个展览就售出了3件作品,而且都是我不认识的藏家。
Hi:听说来北京后的第一个展览销售也不错。
许:对,上一个展览我们卖了八件,真的挺好的。不过,这次的展览(1月7日开幕的“这是一个画展”),我感觉不太好销售。
Hi:为什么?
许:因为它偏离学院和市场认可的所谓的“绘画性”,这个展览的绘画性已经是另一种“绘画性”了,实验性和探索性比较强,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展览开幕前,我的一个北京藏家一开始说要过来看展览的,但后来他告诉我说不来了,说不喜欢我这次展览的作品。我挺重视这个藏家的,他是我来北京后的第一个陌生藏家。
Hi:像这样的反馈对你会不会有影响?
许:画廊的运营肯定要兼顾市场和品味,而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和探索。我想还是应该有一些探索精神,虽然可能不会被认同,最后并不成功,但至少应该有一种姿态和精神。如果大家都做主流认可的东西,慢慢地就会乏了,而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时地要背离主流、超越主流。

相关人物

相关空间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