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拍卖常天鹄:仅靠一两次高价就想吸睛的时代已经过去

作者:吕晓晨 2017年8月29日 专题话题
2017年大陆春拍浪潮已过,就今年国内二级市场所释放的种种信号中,我们就早期当代艺术、乡土写实、新水墨、抽象、新绘画、雕塑装置、老油画等不同板块,邀请嘉宾一一进行点评。价格表象的背后,又能提示出该板块什么样的可能性呢?
 
常天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
常天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
Hi艺术=Hi  常天鹄=常
 
 
价格高低不丟人,怕的是市场没需求
 
 
Hi:今年的春拍告一段落,关于85、后89的“老炮”们在市场中的表现也引发了诸多讨论,那么在你看来这些艺术家的价格是否已经触底?造成他们作品价格硬着陆的原因又是什么? 
常:过去的需求是真实的,现在的需求也是真实的,令我高兴的是市场始终有需求。高低不可怕也不丟人,怕的是市场没需求。我们看问题要客观全面,不能拿一个画家顶尖级的代表作去和普通作品类比,那齐白石、傅抱石有过亿的作品,也有几百万的作品,因此不能简单地去看最高价和最低价,要看需求的内在层面。收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和投资股票不同,股票面值是一样的,而艺术作品每件都不同,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价位。市场价的丰富性并没有动,观察市场的角度不能太单一,有时候从侧面、后面看一看,往往会有惊喜。所谓硬着陆、触底、走势等词汇更适合形容面值单一的股票,与艺术品收藏无关。艺术品是非标准商品,每一件都是独特案例,一事一办,作品基础和当时的市场背景绝无雷同。
 
方力钧 《1997NO.7》150×110cm 布面油画 1997

以276万元成交于2017北京保利春拍

 

 

Hi:曾经风靡一时的乡土写实派,如今为什么被市场冷落?这次春拍,罗中立《春蚕》破纪录,同时也有数张写实油画稳稳成交。是否意味着写实油画有机会卷土重来?

常:毕加索说过一句话,艺术没有进化,只有变化。比如在卢浮宫待久了,自然会去蓬皮杜转转,同样在蓬皮杜待久了,又想回卢浮宫转转。转来转去发现我们自己也是多变的。学术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清清楚楚。而拍卖行的任务是培养和引导不同志趣的客户各取所需,拍卖寻求的是客户总量的增加,而不是用一种观点去伤害另一种观点,最终伤的是自己。与其把二、三流的画浮夸成学术,不如以低价成就本已疲惫的竞争。艺术家死要面子不肯降价,藏家困于成本也不降价,结果是继续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终于会有一天,高耸在面前的是一座空心大厦。当今社会,信息对称,谁也不比谁知道的更少。藏家买的不是风格,因此风格之争毫无意义;买的也不是年龄,因此断代之争毫无意义;买的是精彩、是共识、是自信。
方力钧 《1997NO.7》150×110cm 布面油画 1997
以276万元成交于2017北京保利春拍
 
 
Hi:曾经风靡一时的乡土写实派,如今为什么被市场冷落?这次春拍,罗中立《春蚕》破纪录,同时也有数张写实油画稳稳成交。是否意味着写实油画有机会卷土重来?
常:毕加索说过一句话,艺术没有进化,只有变化。比如在卢浮宫待久了,自然会去蓬皮杜转转,同样在蓬皮杜待久了,又想回卢浮宫转转。转来转去发现我们自己也是多变的。学术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清清楚楚。而拍卖行的任务是培养和引导不同志趣的客户各取所需,拍卖寻求的是客户总量的增加,而不是用一种观点去伤害另一种观点,最终伤的是自己。与其把二、三流的画浮夸成学术,不如以低价成就本已疲惫的竞争。艺术家死要面子不肯降价,藏家困于成本也不降价,结果是继续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终于会有一天,高耸在面前的是一座空心大厦。当今社会,信息对称,谁也不比谁知道的更少。藏家买的不是风格,因此风格之争毫无意义;买的也不是年龄,因此断代之争毫无意义;买的是精彩、是共识、是自信。
创作需要独立思考,而市场需要借力
 
 
Hi:新水墨从火热到迅速冷却都发生在近三、四年的时间里,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在价格、名单双双经过了调整之后,你认为能否打开新局面? 
常:水墨就是一种工具,因工具的不同而分出一个板块,又新在哪里?市场不同于创作,创作需要独立思考,而市场需要借力。这一分家倒好,不但借不上传统水墨的力,也借不上当代艺术的力,人为走进小胡同。现在的问题不是新水墨创作方向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新水墨的收藏群融入大主流,才能左右逢源。
 
Hi:抽象绘画在中国的接受度如何?是否真的有市场需求?
常:抽象绘画不是新生事物,已经是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习惯抽象思维,周易八卦太极都是抽象的,只是不叫“抽象”这个词。中国戏曲舞台几乎空空如也,表演时只要演员一个动作就表明了实物指向。不必像西方戏剧一样还要画出实景。事实上中国更容易接受抽象艺术,因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传承都能找到抽象思维的依据。只是纯艺术中的纯抽象,如果没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青年艺术家来讲,那将是一条更狭窄的胡同,能不能挤过去功成名就,其实不取决于画本身,还需要历史语境和经济实力。真正在抽象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中创作的抽象才有意义,比如赵无极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是有这个时间段而没有这个进程,原创的和带有传统根性的抽象艺术或许更接近中国人的情感,近几年吴大羽和尚扬的市场热度不减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Hi:在中国当代艺术普遍低迷时,为什么20世纪老油画反而能坚挺?个案来看,有人说吴大羽每平尺价格已经超过了德库宁,他为何会在近年备受关注? 
常:中国20世纪早期油画,属于蹒跚学步时期,与同期国际大变革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从题材的选择上以风景、静物、肖像为主,还不能充分运用这一工具表达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收藏是以历史线索为依据的,而不是以艺术标准为依据。既然是历史档案,人名就没有太大争议,这一块争议的反而是作品的旁证是否清晰,至少在那个时代的名头顺序基本上有个共识。相比当代艺术,更容易判断优劣。因此,老油画只要画对,有老出版,基本上供需平衡。偶尔那个时代也会冒几个特例,比如吴大羽,除绘画外兼通音律,比同期其他同僚早熟几十年,先不说近现代国画大师与其巨大的价格差距,就连其学生赵无极、朱徳群、吴冠中也是如日中天。那么吴大羽现象也就不奇怪了。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早期中国油画的平均水准并不高,大量的写生作品还停留在很初级的水平上,尤其是不太知名的三线画家。如果站到国际视野观察,这一问题就很清楚了,举个例子,19世纪有大量的非主流风俗写实油画,比20世纪更早,在今天的欧洲跳蚤市场和小拍卖会上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这种画,100多年了,也没怎么升值,为什么?它已经作为装饰的作用而存在了,从1874年印象派诞生以来,艺术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艺术和非主流艺术虽然在时间上并行存在,但脱离艺术史轨道的艺术已经失去了学术意义。
装置雕塑价值的真正彰显是在未来
 
 
Hi:装置雕塑是否是一个没有被充分关注的板块?收藏装置雕塑未来又是否有上涨的可能? 
常:世界范围看,无论是达明·赫斯特还是贾柯梅蒂,都有天价的装置和雕塑,没有理由说平面的艺术上涨而立体的艺术不上涨。有艺术品陈列就一定有陈列空间,有空间就一定有需求有市场。装置是当今国际艺术展览的主流形式,越来越多的机构对装置艺术兴趣浓厚,因为这是与国际对话的重要通道。
仇晓飞《奥特莱斯的维纳斯》480×470×358cm 布面油画、灯光、木 2013

以149.5万元成交于2017北京保利春拍“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仇晓飞《奥特莱斯的维纳斯》480×470×358cm 布面油画、灯光、木 2013
以149.5万元成交于2017北京保利春拍“尤伦斯男爵珍藏中国当代艺术专场”
Hi:保利春拍的尤伦斯专场目前私洽成果如何?尤伦斯的出清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有哪些影响?
常:私洽正在进行,有些欧洲的客户希望直接在欧洲交割,省去运输和入关等程序。但也有国内的基金希望还是运回国,以免重要作品再次流失海外。装置艺术在中国兴起的历史并不长,发展需要时间,还需要不断提高装置艺术的科技含量,现在收藏中国艺术家的装置更看重的是历史意义,待日后五花八门科技含量高的作品充斥市场的时候再翻回头看今天的装置收藏,会突然觉得拥有了一段历史,其价值的真正彰显是在未来。尤伦斯的每一个专场都像中了魔一样被疯抢,说明我们的藏家不是没有价值判断,而是需要一个旁证。尤伦斯的意义就是旁证,不但不影响当代艺术市场,而且是一剂剂强心针,用外国人的方式唤醒东方睡狮。我们应该感谢尤伦斯,感谢他教会我们如何自信,如何在艺术中植入品牌附加值。
 
要从整个现当代艺术的角度看新绘画
 
 
Hi:北京保利去年秋拍推出的以70后为新绘画专场,取得了不俗的反响;为什么今年春拍却没有继续延续这个专场?
常:我们一向很重视2000年以来的新绘画,从上拍的名单和作品质量看也没有太多变化,成交也很活跃。正是出于宏观考虑,要借势借力,避免走入小板块误区,才做了局部调整,让其融入现当代艺术整体,否则拔苗助长反而更不利于生长。简单说,不能从新绘画的角度看整个现当代艺术,而要从整个现当代艺术的角度看新绘画。
Hi:一级市场的新绘画大热,但二级市场却并不稳定,在你看来原因是什么?一、二级市场的名单重合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常:稳定是需要时间的,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下跌,供不应求价格坚挺,关健真实的需求是怎样营造出来的?本来应该是消费的东西,却许诺为投资,没有回报自然心凉,背离收藏目的而购买,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健康的种子,长多大都有病。只按名单买画,就是先看名后看画或不看画,此风不可扬。大量实例告诫我们,名人大师也有相当数量的垃圾,因为从小艺术家成长为大艺术家,背后是无数次失败堆出来的成功。一、二级市场的重合很正常,说明两级市场都认可,关健是看性价比,看流动性,真金不怕火炼,真正好的艺术在哪都好卖。
Hi:目前70、80一代逐渐在拍场上受到追捧原因是什么?他们目前的价格是否到位?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的二级市场过早地消费70、80后的年轻艺术家,对此你怎么看?在“老炮”们价格遭遇滑铁卢的今天,70、80后能否支撑起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大盘?
常:青年艺术家最需要的是稳定心态,价格过猛肯定不是好事。过早地昙花一现,只会结束艺术生涯,市场还没有铺开就向往功成名就,抱着一个虚幻的高价而真正丟了市场。从事艺术创作是高风险行业,更像是一场人生的赌博,不能把所有的筹码都加到一开始,艺术是百年才有真评价,争一时之快意义何在?艺术市场的大盘怎么可能都让几个青年艺术家去承担?这也不公平嘛!让几只蚂蚁去背一口锅?
段建宇 《艺术女神刚刚醒来1》 181×217cm 布面油画 2011

以105.8万元成交于2017北京保利春拍
段建宇 《艺术女神刚刚醒来1》 181×217cm 布面油画 2011
以105.8万元成交于2017北京保利春拍
西方作品目前不会成为大规模常态收藏
 
 
Hi:如今中国藏家收藏国际艺术品已经成为趋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香港二级市场如今西方作品登堂入室,亚洲的二级市场的泛亚洲化走向西化是否会成为必然?
常:国际艺术品会给中国藏家带来很多附加值,更便于国际交流和对西方的认同。但是我们仔细观察美国是怎么做的?如果比文化历史,美国几乎太年轻,但美国首先把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以及后现代以来的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艺术从学术到市场各种角度立为全球老大,同时美国也占有全球最多的艺术品资源。日本也曾疯狂地全球揽画,但前提是为日本艺术服务。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体系从古到今皆有圈点,文化是用来干什么的?文化的本质是统治,从这一点上看,中国艺术是完全独立的品种,没有必要向西方标准低头。西方艺术品作为配置存在可以理解,但最终会发现最有价值的还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和有东方文化基因的当代艺术。那些为中国大款量身定做的名牌,早晚会在视野角度提高后退出主流消费。目前还要有个认识过程,这过程也是必要的。
西方作品目前不会成为大规模常态收藏
 
 
Hi:如今中国藏家收藏国际艺术品已经成为趋势,你认为原因是什么?香港二级市场如今西方作品登堂入室,亚洲的二级市场的泛亚洲化走向西化是否会成为必然?
常:国际艺术品会给中国藏家带来很多附加值,更便于国际交流和对西方的认同。但是我们仔细观察美国是怎么做的?如果比文化历史,美国几乎太年轻,但美国首先把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以及后现代以来的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艺术从学术到市场各种角度立为全球老大,同时美国也占有全球最多的艺术品资源。日本也曾疯狂地全球揽画,但前提是为日本艺术服务。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体系从古到今皆有圈点,文化是用来干什么的?文化的本质是统治,从这一点上看,中国艺术是完全独立的品种,没有必要向西方标准低头。西方艺术品作为配置存在可以理解,但最终会发现最有价值的还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和有东方文化基因的当代艺术。那些为中国大款量身定做的名牌,早晚会在视野角度提高后退出主流消费。目前还要有个认识过程,这过程也是必要的。
巴勃罗·毕加索 《灯下的女人(杰奎琳)》 116.2×88.9cm 布面油画 1962

以5865万元成交于2016保利华谊(上海)秋拍
巴勃罗·毕加索 《灯下的女人(杰奎琳)》 116.2×88.9cm 布面油画 1962
以5865万元成交于2016保利华谊(上海)秋拍
Hi:西风来袭,中国会成为下一个日本吗?
常:在中国拍卖西方作品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有超过标的价格的定件意向,其次有除去关税、增值税和佣金后仍有竞争力的价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征集定位是否精准。目前来看,除了保利华谊,国内尚无一家拍卖行能做到以上三点。西方作品需求有限,目前还不具备蔚然成风的条件,更不会成为大规模常态收藏,一些机构只是因为国际交流、丰富馆藏的需要,去伦敦或纽约直接买最顶尖的作品,而那些最顶尖的作品是不会因为亚洲的个別需求而冒风险配置到亚洲来。几次偶然的尝试,即使成功也不代表基本面,中国人的性格决定了不会在这件事上达成共识。
未来五到十年,任何投机都要付出比从前更多的代价
 
 
Hi:如何看待从今年北京和大陆春拍表现出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结构?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是否也在经历青黄不接?
常: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这几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家现金流都不太充沛,因此在选择艺术品时相比以往要更加谨慎。藏家是不分年龄的,不见得老藏家就一定买老藏品,新藏家就一定买新藏品,相反大家对艺术品的稳定性及代表性关注趋同。那些没有太大争议且价格偏低的作品,大家都会去争抢,但也不会争到非理性的程度。相比其它如近现代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板块只要相对能达成70%的共识,这一板块无疑是目前艺术品市场最大的价值凹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关注流动性而非单体价格,那些仅靠一两次高价就想吸睛的时代已过。我们的藏家日益成熟,这对艺术品市场无疑是件好事,大家都不盲目。去除大量的伪艺术,必须经历这样的淘洗过程,从长远看,丛林法则对于最终的藏家来讲,有益无害。过于去关注张三买了什么,李四买了什么,靠耳朵去判定是非的方式最终也会被耳朵毀掉。还是把注意力放到艺术品本身,放到整个收藏定位上来,才是目前迫切要做的功课。
Hi:是否同意“中国当代艺术进入新寡头美术馆备货式竞争格局”?这样的格局对当代艺术市场又意味着什么?但也有人认为目前是“散户”入场当代艺术的绝佳时机,你怎么看?
常:机构收藏和个人收藏有一定的关联,但也有很大的差异。不是所有适合机构收藏的艺术品就都适合个人收藏。相反大多数情况下,个人收藏的范围要远远大于机构收藏。因为个人收藏不必遵循美术馆的定位,毕竟空间不同,陈列的意义也不同。如果把个人收藏纳入寡头之间的竞争空隙,那无疑是在两只恐龙之间抢肉吃,活下来的概率有多大?一旦寡头吃腻了这种肉,个人抱着这么大个负担哭都找不到地方,市场的多元化才是健康的市场。
Hi:在你看来,过去五年的艺术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预测下未来五年格局的改变?
常:过去五年艺术市场最大的变化是资源基本整合到大型机构。如果没有特別的创意和渠道,经营艺术品的小企业很难生存。同样这也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过去意识不到艺术家是个高风险职业,中国美术院校扩招的大量后备军开始面临严俊的挑战,绝大部分会成为业余爱好。近五年由于通讯工具的革命性变化,很难再有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市场越来越透明。未来五到十年,将是真金白银对真才实学的时代,任何投机都要付出比从前更多的代价。大家对艺术的认识逐渐清晰,名单范围越来越小,交易品种越来越精,艺术品高端市场全面进入资本时代。中、低端市场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各路角逐的主战场。职业艺术家数量将逐年减少,整体艺术指数在盘整与低迷之后随着其它板块的提高而节节攀升。
保利拍卖常天鹄:仅靠一两次高价就想吸睛的时代已经过去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