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艺博 展会不差但大旗难扛

作者:巩剑 来源: hiart.cn 2012年4月28日 专题话题
我们四月初组织了名为“寻找花开的艺术团”前往日本,主要为参观东京艺术博览会。行程由大阪开始,途经奈良,再乘新干线至东京,路上因为天气不错还远眺了一下富士山,据说这也算难得。在东京跟团员们一起的48小时,为了看艺术,一顿紧张奔波。这里还要特别提到艺博会的金岛先生和公关主管Eriko为我们特别安排的Gallery Tour:森美术馆Lee Bul展、MOT长谷川佑子亲自导览、以及三潴、SCAI、小山登美夫、东京画廊等特别守候接待。谢谢东京,虽然樱花迟开,但一顿迷路之后彻底学会怎么坐地铁的团长愿意再带亲朋常来。
本届概况

东京艺术博览会是日本最大的艺术博览会,至今为止20年。它的前身是始于1992年横滨的NiCAF(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Festival),但生不逢时,一开始就赶上了泡沫经济,于是一届不如一届,直到90年代末期跌到谷底。2005年(而非2003年)组委会决定迁址东京,更名为AFT(Art Fair Tokyo)。现任总监金岛隆弘,是在去年大震后的重压之下接棒上位的,在此之前的总监辛美沙女士,2005年至2010年曾五年连任。
开幕当日的《日本时报》在头版头条预报了本届展会,标题为 :Art Fair Tokyo searches for new breed of buyer(寻找新买家的东京艺博),意味深长、一语中的点出了这个博览会乃至整个日本艺术界对于打开局面的迫切需要。
不管怎么说,本届博览会面貌一新,这对于熟悉以往参观路线的观众来讲需要重新摸清地形了。面积上博览会方面首次包下了东京国际会议中心的整个展厅作为展示空间,古董、现当代参展商数量都有增加,相比去年的133家,今年的官方数字是164。随之而来的直接效应是嘉宾和观众也创新高,包括预展时间在内,共吸引53000人进场参观。这一变化离不开其首席赞助商:德意志银行的鼎力支持。它是从去年开始成为博览会赞助商的,而且也是当年唯一赞助商。今年的情况要好得多,赞助商名单上还出现了以下单位:Mercedes-Benz Japan、amana group、CARL F.BUCHERER、Montblanc Japan、One Piece Club。很容易看出来,这些支持几乎都来自海外。这样的局面绝非偶然,日本国内公司难得对类似高端、精致商品的推广机会产生兴趣,所以屡遭碰壁之后,包括艺术博览会以及时装周等在内的相关产业主办方,自然而然将期待寄托海外。不过在这一点上,我的同事吴亚男认为日本公司参与艺术赞助的情况正在变多起来。在德意志银行的协助下,本届博览会还得以推出一个全新项目“Discover Asia”(探索亚洲),共邀请来自亚洲地区包括北京、首尔、台北等地共八家画廊、美术馆参加,UCCA商店便属于这一展区。

成交情况

和其他艺博会一样,发布Closing Report总是一件“慢吞吞”的事儿。我被告知最快下周中期的某天能收到这份邮件,即便如此相比其他“静悄悄”收场的主办方来讲,能给出这份期待的已经算老实坦诚了。所以先说一下我们在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总体来讲古代美术部分的销售依旧好于现当代部分。开幕当晚售空的有:日动画廊、Gyokuei画廊和RATANIURANO画廊。YAMAMOTO GENDAI展位里除了田中圭介的大件雕塑没有售出其余全都卖光。台湾TKG+的吴悦宇第一次单独出马,售出一件吴季璁、一件蔡佳葳、小暮画廊带来的平林贵宏和台湾艺术家罗展鹏作品各售出一件。小山登美夫展位展出的作品是4万左右的柏原由佳和13万左右的菅木志雄,“因为是完全不同的作品,价格都不算贵,销售来讲还是小件卖得好。”另外小山本人说博览会带来的藏家团还在画廊参观时购买了一件桑久保徹的大画。同样可能来自博览会召集的藏家团消费的案例据称还发生在SCAI,一件名和晃平的作品被中国藏家购买,对这一说法老板白石先生没有正面回应,而我们目前也没从前去的中国藏家嘴里问到任何肯定的答案。除此之外,东京画廊在VIP之夜也售出一件宫泽男爵。
我们团员也有收获,有人消费小件青铜器和版画作品,还有准备回国后对画廊发来的销售目录再做斟酌。
总的来讲,展会问题有二,一是规模扩大后,画廊面貌及展出作品的水平还是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否则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就很容易让观众对展会的整体印象减分。二是又说回日本艺术市场面临的老问题,格局小、缺活力也缺动力。当然这需要有本土有志者长期付出耐心,只是不得不说,在现阶段,亚洲当代艺术这面大旗,日本很难扛起。

观后感一

我跟同去的团员们看法不太一样,单说这届的东京博览会,我并不觉得差。相反,综合一切因素来看,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好状态了。请不要在这句话的基础上再加以贬低。
说它差,差在哪?“今年比去年做得好”的博览会找不到几家。具体到作品差?差在哪?相比中国包括国际上同类作品的价格和制作程度,日本作品的性价比还是一项硬指标。至于浑水摸鱼靠关系的、不讲究布展方式观念落后的,这个的确有,Frieze、Basel和香港也有。没有新东西?那么什么算新东西?这一点不能只用“我在台北或者伦敦也看到了”直接作答。从同样的个体艺术家的作品产出量及个展举办次数上,我没发现有明显的证据支持。而且我觉得博览会的宗旨也是重要参考因素,金岛隆弘说,他们就是要做东京的博览会。我刚开始也不明白,就跟他说:This seems to be an answer forever。后来他说这个跟他们的传统有关,大到这个民族和历史的延续性,小到东京博览会自身的历史过程,日本人来参加这个艺术博览会,就是为了看好的艺术品,而不是为了看好的、新的现当代艺术品。只要是好的,就会买。只不过当代艺术的部分要获得信任还需要时间,就像当代艺术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处境一样。而且这里多说一句关于日本本土接受当代艺术的特殊难度。以村上隆作品为代表的动漫和OTAKU文化成为当代艺术主打面貌之一后,本国藏家有质疑有抵触的原因是他们不想支持“家丑继续外扬”。这个不难理解,当关起门后的兴趣爱好成为招摇过市的方式手段,让严肃保守的日本人又情何以堪?还有一点需要提示,东京艺博的主要金主身份还是多为古董出身,由此带来的影响请各位自己总结。
接着说回博览会到底有没有好作品,我觉得在清楚知道经营当代艺术的指标画廊都有哪些、并且一一找到他们在展场的具体位置后,再去判断他们带来的作品好不好可能会更加愉快。毕竟鱼目混珠的情况总是令人生厌。比如说,加藤泉的代理画廊ARATANIURANO这次带来的岩崎贵宏(Takahiro Iwasaki)个展中需要用望远镜观看的、悬吊在通道另一侧展板顶端的精致小作品观众看到了么?也许看没看到都不能说明作品好坏,我们不讨论喜好,但还是希望“态度”这件事在这里能取得全方面多角度的升华,顺便提一句,这位艺术家的作品VIP之夜全部售罄。

观后感二

接着说一些质疑为何都是些“小玩意儿”、“小打小闹”的声音,以耳熟能详的小山登美夫画廊为例吧,他们在去年的Frieze上带来的艺术家也是年轻人,80后的女生Yukon Someya谁认识?但销售场面又如何?请看2011年11月刊P83左下第一方图。“小东西”便宜是没错,但没有哪家画廊一定愿意在博览会上创纪录、卖大件。我和同事吴亚男这次采访了大概有七家经营当代艺术的指标性画廊,其中年轻的总监们基本上都说参加博览会重点还要推新人,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也许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是卖不出,但是好藏家看的是画廊的态度,“第五次可能就有希望了”,Yamamoto Gendai的美女总监Yuko告诉我。
或者说,作为观众,失望是因为本来希望看到他们怎么做?该不会是继续展出村上隆和奈良美智、会田诚以及小泽刚吧?那样的话恐怕又会有声音说:怎么还是这些名牌出场?这些东西在哪看不到?其实本来这些名牌也有展出,但都是些平日里的个展项目,本国的、海外的都有,卖得差不多了,画廊就不指望博览会了,也算正常。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我们真心(希望千万不是一颗大国之心)对日本艺术市场寄予很高的希望,对他们推陈出新的能力也寄予很高的希望,所以才有那么多那么大那么彻底的失望,所以才会有“日本艺术没有未来”的哀叹。太Local是毛病,但在日本不只是艺术圈的毛病,这个连英语都无所谓普及的国家,想要拥有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我觉得很难很难;作品感染力不够是毛病,缺乏活力和积极性想必也是在夜里九点后充斥清酒味儿的车厢里、日本人眼睁睁却不得不面对的惯性。但是从做事、作画廊的态度上,我觉得“没有未来”的担心大可不必。
所以还不如先把这些希望、标准寄托在咱们自己身上,这面大旗如此看来还应当我们抢着抗。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