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霖 打造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亚洲艺术中心
作为一家台资画廊,亚洲艺术中心在进驻北京稳健发展后,于2015年在上海成立A+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实现了两岸三地的经营规划。一方面对自身母体文化的脉络和发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前卫、实验性当代艺术方向不断探索。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负责人 李宜霖
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格局
————————————————
————————————————
Hi:2016年是画廊经营的第几年,这属于画廊成长历程的哪一时期或阶段?
李: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格局。
亚洲艺术中心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发展相对成熟,北京馆用十年时间将其东方美学概念打造成为画廊所经营的品牌。2015年亚洲艺术中心于上海成立A+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实现了两岸三地的经营规划。一方面对自身母体文化的脉络和发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前卫、实验性当代艺术方向不断探索。
Hi:在你看来,亚洲艺术中心能在两岸三地稳健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李:与其他在北京的华人画廊相较,亚洲艺术中心最大的竞争力在于画廊起步早,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波动时能够比较平稳的度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使得我们与很多艺术家、藏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亚洲艺术中心在今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与此同时亚洲艺术中心布局两岸三地,形成有序互动,这将成为亚洲艺术中心未来站稳艺术市场的优势所在。
Hi:台北和北京的空间在经营上有什么差别?
李:两边主要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会做一些细微的调整。我们是两岸整体规划经营,展览计划也都是提前一、两年做好。

叶永青个展现场
定位与选择
——————
——————
Hi:亚洲艺术中心的品牌已经30多年了,理想的经营目标是什么?
李:亚洲艺术中心始终秉持着“眼光.诚信.专业”的经营理念,以现代与当代风格并行,学术与市场并重的原则,来发掘及推广优秀的艺术家,呈现最高质量的艺术家创作和展览,进而建构一个高水平、多元化,和精致化的国际艺术平台。
Hi:如何选择艺术家?
李:选择艺术家不能仅仅从眼前的市场状况来判断,预测一位艺术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的未来走势对画廊经营是十分关键的。我们注重艺术家的创作概念以及学识修养,“东方美学”与“前卫当代”是亚洲艺术中心经营推广的两条路线,会围绕着两条线寻找艺术家,但不会以此为绝对标准。目前我们与艺术家的合作方式大致可分为签约代理与项目合作。
Hi:对于博览会的选择,有着怎样的标准?
李:亚洲艺术中心对于博览会的选择更加注重大中华地区。我们看重的是博览会的专业度与服务质量;另外,要有利于维系画廊固有藏家以及接触到新的藏家群。
近年,画廊参加的博览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台北、新加坡以及伦敦等地,分别为:艺术北京博览会、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伦敦艺术博览会等。
Hi:藏家群体主要是怎样的?
李:亚洲艺术中心的藏家大多是地产商、建筑师、律师、金融行业为主。本地&外地的藏家比例分别是7:3,国内&国外的藏家比例为3:1。且无论是国内或国外,藏家的结构都是以私人藏家为主,且新生代藏家进入艺术收藏的比例也越来越多。
Hi:更在意国内本土藏家、艺术家及市场,还是更青睐海外合作与曝光?
李:在注重本土藏家、艺术家及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李真于2015年受邀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展出雕塑作品;艺术家杨识宏受邀日本上野之森美术馆举办个展。
李:在注重本土藏家、艺术家及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李真于2015年受邀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展出雕塑作品;艺术家杨识宏受邀日本上野之森美术馆举办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沈勤、陈琦作品展现场
危机与机会
—————
—————
Hi: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来自哪些方面?
李:画廊行业自律问题以及二级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Hi: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危机?
李:由于我们是两岸整体规划经营,所以市场不景气对我们的影响不大,并且我们也在积极拓展其他跨领域资源。
Hi:2016年都有哪些计划?
李:2015年亚洲艺术中心于上海成立A+Contemporary亚洲当代艺术空间,实现了两岸三地的经营规划。一方面对自身母体文化的脉络和发展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在前卫、实验性当代艺术方向不断探索,在2016年里,我们将朝着这两个方向深耕细作,依托三十几年经营基础,深化对亚洲当代艺术的推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艺术空间。

“枕流漱石——当代文人艺术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