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常青藤“归根”绽放 天津青年艺术周活力“释放”

作者:吕晓晨 2016年9月4日 专题话题
9月3日,“常青藤计划2016 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在天津美术馆拉开序幕,这是发源于天津本土的“常青藤计划”在经历两年发展后,终于回到家乡举办。随着开幕一起展开的活动还有位于棉3创意街区的学术论坛、青年策展人项目及创客市集。
从左至右:主持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美术》杂志副主编、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盛葳,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商移山,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平,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艺术处处长张春雨,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跃春,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康剑飞
从左至右:主持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本次年展策展人姜大方,《美术》杂志副主编、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盛葳,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商移山,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万镜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平,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艺术处处长张春雨,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李跃春,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康剑飞
今年上半年起,“常青藤计划”首次得到了天津市政府的支持,因此此次活动由中共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青藤计划共同主办。今年的展览延续了上届“推介+海选”的方式,在1551位(组)青年艺术家的近万件投稿作品中,有86位(组)青年艺术家的300余件(组)艺术作品脱颖而出,参与了此次展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中,策展团队首次提出了“释放/Release”这一主题,鼓励青年艺术家在对当代艺术及其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挖掘中,打开思路,并做出积极的行动。展览以“主题展”“特别展”两个单元形式呈现,分为“世界”“故事”“理论”“语言”“换位”“再见”六个主题板块,其中“再见”部分具有跟踪性地展示了过去两年参展的青年艺术家的新近作品。青年艺术家作品中呈现的坚持与变化、背后创作理念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正是“常青藤计划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展”所希望持续探究的话题所在。
蔡骏 《危险关系系列》 35×40×cm×7 油画 2016
蔡骏 《危险关系系列》 35×40×cm×7 油画 2016
李璟《重游》 80×60cm 布面丙烯和油画 2016、《微光》80×60cm 布面丙烯和油画 2016
李璟《重游》 80×60cm 布面丙烯和油画 2016、《微光》80×60cm 布面丙烯和油画 2016
梁浩 《四分之三偏高一毫米》 120×90cm 布面油画 2014、《白鸟端鹤》 150×120cm 布面油画 2016
梁浩 《四分之三偏高一毫米》 120×90cm 布面油画 2014、《白鸟端鹤》 150×120cm 布面油画 2016
在棉3创区举办的两场论坛,是由《美术》杂志副主编、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盛葳主持的“青年艺术的现状与未来”,及青年策展人项目的介绍。在论坛中,几位嘉宾都提到了青年艺术项目发展的现状,以及青年艺术发展的变化,作为参展艺术家之一的张钊瀛则从自身现状出发,提出了青年艺术家发展中的选择及需要:1、没有批评声音发出的时候,该怎样选择;2、平台多了,如何取舍;3、错误的风向标出现,如何保持自己的思考;4、毕业生对是否成为一个艺术家的选择。并提出了艺术家需要自己的思考与质疑,否则便很容易失去的自己的逻辑;机构应该做的是真正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帮助,而非简单地攫取艺术资源。
论坛现场嘉宾合影
论坛现场嘉宾合影
棉3创意区还展示了四个青年策展人项目:宋振熙策划的“小明的一天”、王基宇策划的“新碑学2:关节悬置”、齐廷杰策划的“确定的是‘不确定性’”、王建明&覃治斌策划的“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的皮影
“介入:艺术家与中华匠心”的皮影
“小明的一天”现场
“小明的一天”现场
三载常青藤“归根”绽放 天津青年艺术周活力“释放”
青年策展人项目
青年策展人项目
在创意区广场上还有青年创客团队带来的市集,其中以“央美创客”撑起了半边天,带来了从精美食品、手工作坊、创意APP、设计工艺品等不同形式的商品,也得到了创意区游客、媒体的关注。
创客广场
创客广场
“央美创客”带来的手工书
“央美创客”带来的手工书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
寿盛楠的交互装置《钢琴桌》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
寿盛楠的交互装置《钢琴桌》得到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
Hi艺术=Hi    姜大方=姜
参选面貌的差异明显
—————————
 
Hi:上一届展览中,架上绘画基本占据80%以上,今年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姜:今年的变化非常明显,非架上的作品占了46%,而且架上绘画的“媒介”概念也变得模糊了,这也和展览主题有关——今年单元制的设置,我们挑选了很多合适的作品来在各个单元呈现;另一方面在我看来也可能是在见多了架上作品后,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评委老师可能也会在新鲜感上留意,希望让大家在参观展览时觉得新鲜。
王羡 《诗人眼泪2》 40×50×5cm×9 灯光装置 2016
王羡 《诗人眼泪2》 40×50×5cm×9 灯光装置 2016
许莹 《江山1-5》 70×70cm 绢本设色 2016
许莹 《江山1-5》 70×70cm 绢本设色 2016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Hi:今年的参选制度和流程是怎样的?
姜:今年是策展制和海选结合的方式,通过大规模海选,核心评委老师在海选作品中进行预览,并制定展览主题,再由更多的评委加入进行初评、筛选。
杨静静 《被综合的空间1-4》 尺寸可变 金属、羊毛 2016
杨静静 《被综合的空间1-4》 尺寸可变 金属、羊毛 2016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Hi:“常青藤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关注全国各地的青年艺术的发展,那么在海选中,艺术家的地域性有明显特征吗?
姜:其实今年和往年的参与艺术家的地域来说,差别不是很大。海外数量比较少,但有不少海外教育背景的华裔艺术家参与;最后的入选来看,国内的艺术院校还是以央美为主。

Hi:你怎么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姜:客观上国美在江南地区,地理上有一定距离限制;主观上也和我们投放广告地区有关,宣传上我们还是集中在北方。
赵文霞 《窗外》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15
赵文霞 《窗外》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15
肖答牛 《唯意所拟》 148×148cm 油画 2015
肖答牛 《唯意所拟》 148×148cm 油画 2015
抱团取暖是好事,但目前更多是感性的期待
———————————————————
 
Hi:去年你曾提到希望和其他青年项目一起合作,实现资源的互换,现在进度如何?
姜:其实我和其他青年项目的负责人关系都很好,私底下也经常聊合作的可能性,但实质上的合作还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我并不怀疑各家艺术资源的质量,而且很多人也表示愿意合作,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我想可能有这几个原因:1、可能大部分青年艺术项目还处于摸索自己道路的阶段,在自己的路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大家如果合作了,路往哪儿走?2、其实现在的展览,走到哪里都有认识的人。在蛋糕本来就很小的状况下,大家再去合作意义何在?如果大家抱团能取暖的话是好事,但不能保证有一个好结果的前提下,大家喊口号去合作,更多还是一种情感面上的期待。但我还是认为,将来会有时机去合作的。
张柘 《小男孩(我)与独裁者(我)》系列 120×80cm,30×30×35cm 布面油画 现成品 2016
张柘 《小男孩(我)与独裁者(我)》系列 120×80cm,30×30×35cm 布面油画 现成品 2016
作品局部
作品局部
面对权力和资本,保持清醒的头脑最重要
——————————————————
Hi:是否考虑像其他青年项目一样设置相应的奖项?
姜:今年我们本身是想设置奖项的,但今年我们回到了天津,展览主办方是艺术研究院和天津文联,政府机构对于奖项的把控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就算真的评选出来东西了,也不一定是你想去推广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不去做了。
 
Hi:今年和政府的合作是怎样开始的?
姜:今年年初回到天津,和天津领导来汇报项目,领导非常支持。其实对天津来说,不要说当代艺术,我们所说的“艺术”——Fine Art,这个类别的活动也是很少的。公众需要这样的机会来参加活动,政府也很支持这样的活动,支持青年人的创新。
吕连涛 《腿》 120×120×120cm×5 综合材料动态装置 2016
吕连涛 《腿》 120×120×120cm×5 综合材料动态装置 2016
无人生还小组 《灯下黑》 8分42秒 影像 2014
无人生还小组 《灯下黑》 8分42秒 影像 2014
Hi:去年的展览结束后,到今年展览开幕这段期间,你个人的工作重心在哪?
姜:今年的事特别多,一如既往地做“常青藤计划”;我们的空间也在棉3了,年底要面临装修,明年年初投入使用;在天津的海边,我们也和政府合作了一个青年艺术基地,明年开始做青年艺术家驻留,也设置了工坊等项目。另外天津也有银行和我们在谈,但和金融资本的对接也是需要很谨慎的:资本是力量,也是魔鬼,资本可以促使你成长得很快,但过力的话,你可能也会死得很惨。
阳光下的棉3创意区小径
阳光下的棉3创意区小径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