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里奥的艺术版图
虽然2009年关闭了纽约分支、2012年结束北京空间的运营,但画廊内部的长期分歧并没有影响到这位人称“现当代艺术庄家”、阿拉里奥画廊创办者金昌一的雄心。今年,画廊顺利入驻上海,与中国艺术家继续保持联系;首尔与济州四座美术馆开启,迅速扩张了集团的规模。金昌一艺术产业的“商味”越来越浓。

位于首尔的 阿拉里奥美术馆in空间
与中国艺术家保持联系
虽然曾名列美国著名杂志《ART News》自2006至今的全球两百大藏家名单;也是英国权威当代艺术杂志《Art Review》2007年全球艺术百人权力榜中的第87位;更是阿拉里奥画的创办者,但主导金昌一艺术产业发展的,是他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模式。8月底,阿拉里奥画廊入驻上海,可不到两百平方米的画廊面积远不及北京酒厂空间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宽敞。金昌一在采访中表示,位于上海的空间功能类似于一个办事处,是他们挖掘优秀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基地。
2005年进入北京的阿拉里奥画廊来势凶猛,与中国多位知名当代艺术家签约,并举办了多场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金昌一说,当时开画廊,除了想进一步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也是希望能够在摸索中建立美术馆的运营机制。有了之前的经验以及人气,上海的空间低调了不少。金昌一没有再次进入画廊较为饱和的北京,而是依据商人的嗅觉选择艺术市场潜力较大的上海。阿拉里奥画廊总监周娟禾在采访中提到,上海区政府旗下国有企业推进的衡山坊项目,是他们最终抛弃香港而定居上海的主要理由。“我们画廊位置在徐家汇,更是在作为国有企业‘衡山坊’的开发项目中,他们重视文化艺术,积极支援入住,从设立法人公司到工期、开幕式,予以大大小小的协助和帮助。”

位于济州岛的 阿拉里奥美术馆塔洞电影院
从美术馆到艺术区
10月1日,金昌一在济州建立的阿拉里奥美术馆群正式对外开放。美术馆的红色外衣,在灰色的建筑群中格外抢眼,或许是为了唤醒昔日的热闹。阿拉里奥美术馆坐落的区域曾是济州岛的老城区,直到1990年都是济州岛的市中心。2005年政府在别处建立了全新的开发区后,这一带的建筑便逐渐被人遗弃。塔洞剧场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曾是这里数一数二的电影院,可却难逃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悲惨境遇。金昌一选择了它们,在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的面貌上,将它们改造为美术馆。在他看来,即便遭受遗弃,建筑本身带有的生活气息依旧,可令进入其中的观众舒心自在。艺术的崇高,并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酷,而是有让生活更为美好的魔力。
在构建美术馆蓝图的时候,金昌一潜在地并入了自己商业上的成功案例的运作模式。金昌一大学毕业之后在天安公交车站内的店铺生意并把它改头换面,生意蒸蒸日上;利用获得的资金,随后收购了邻近的巴士站、建立了百货大楼、发展了餐饮业等配套设施。美术馆计划同样如此,秉承保留与创造的理念。据说,济州岛的美术馆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改造而成。利用旧建筑,美术馆的建构只需破除原有的、不合适的隔断,创造出摆放艺术作品的空间布局。楼梯、墙壁与墙壁之间联接的痕迹完好保留,视觉效果上在方便观众想象内在原貌并打造多重空间感受的同时,赋予美术馆鲜明特色。
美术馆鲜红的外墙与精彩的艺术展览似乎难以在济州这座艺术氛围淡薄的城市获得更多的关注。但周围的附属空间——餐厅、咖啡馆似乎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歇脚地。金昌一表示,开发餐饮业,也是为了让看完展览的观众有一个地方,与身边的人坐在餐厅吃着佳肴、喝着咖啡,分享彼此对艺术的看法。他觉得这是体验艺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餐厅外表靓丽,为老龄化的旧城区带来了一丝新鲜的活力,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及艺术爱好者。或许旁人会提出“小规模改造如何影响当地根深蒂固的生态模式?”的问题,但他早已规划好了。阿拉里奥美术馆东门旅店Ⅱ正在进行中,计划于明年三月正式亮相。除了塔洞,其位于海边的美术馆也正在规划中。
2011年,金昌一在一次采访中说过“这辈子,我只懂得做生意及艺术,但是对艺术还多出了一份热情。”现在看来热情的火焰依旧不减当年的热度。或许日后,美术馆也将成为济州岛的美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