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布拉德福德 要抽象,不要刻板印象

作者:静竹图片提供: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5年2月13日 专题人物
Photography©2009 Fredrik Nilsen, All Rights Reserved
Photography©2009 Fredrik Nilsen, All Rights Reserved
身高两米一的马克·布拉德福德(Mark Bradford)走在上海大街上,常被小孩子认为是篮球运动员。刻板印象是许多人都难以避免的,许多情况下也并非出于恶意,可它会使封闭的人更封闭。我们从布拉德福德的抽象画中看不出直白的诉求,但这位艺术家用自己的每一件作品,甚至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打破人们的思维定势。
《坠落的马》用在上海找到的材料绘制出上海城市样貌 Photo:Joshua White
《坠落的马》用在上海找到的材料绘制出上海城市样貌 Photo:Joshua White
《坠落的马》(局部)Photo by Joshua White
《坠落的马》(局部)Photo by Joshua White
艺术家的特性之一是质疑
 
“刻板印象随处可见,就像一只黏在你背上的猴子。”马克·布拉德福德从小开始,最厌恶的事物之一就是刻板印象。“我没有决定要成为艺术家。我一直就是个艺术家。”从小,身边的人就告诉他,他是个奇怪的孩子:“这可能是艺术家知道自己是艺术家的渠道之一——他们就是这么奇怪。艺术家从很小时就会开始质疑,关于性别角色、种族、阶级。”布拉德福德身高接近两米一,少年时期一个夏天就长了25厘米,把所有人吓了一大跳。黑人!大高个!于是,身边所有的人都说他应该去打篮球,但是他毫不理会这种期待,13岁时开始在他妈妈开的美发沙龙做学徒。“这是我第一次反抗。”
不过,他还真的拍过一个自己打篮球的视频作品。录像里,从上半身看只是一个穿着橘黄配深蓝色运动衣的黑人大高个在打篮球,镜头拉远发现运动服在他下半身变成有裙撑的大裙子,艺术家因而动作笨拙,然而裙摆随风飘扬,又有种罕见的美感。“这件作品表达了破除多个层面阻碍的愿望:文化的,性别的,种族的。”视频的最后,他投篮。得分!
这件视频完美地表达了布拉德福德的艺术理念,乃至生活信念。他致力于反抗刻板印象和主流价值观加给人们的桎梏。刻板印象无处不在,艺术领域也一样。
《树的眼泪》Photo by Joshua White
《树的眼泪》Photo by Joshua White
《树的眼泪》(局部)Photo by Joshua White
《树的眼泪》(局部)Photo by Joshua White
高中毕业后,布拉德福德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进大学,四处旅行,靠给人剪头发谋生。每回提到这段经历,他都会说:“我去了好多夜店啊。”将近三十岁时,他进了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拿下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哈莱姆工作室美术馆(Studio Museum in Harlem)新任总监Thelma Golden把布拉德福德的作品选入新晋艺术家群展“自由式(Freestyle )”,正式将他拉入主流艺术界的视线。“他的作品太值得一看了,因为他从关于自己与个人史的角度,也从涉及美学的角度定义了艺术创作。”Thelma Golden这样评价道。
“我1997年毕业,到2000年就是做些小事情。后来,2001年,哈莱姆工作室美术馆,砰!一切由此开始。”那时候布拉德福德对艺术界的认识几乎为零:“我知道画廊都在切尔西,不过我不知道哪个画廊好哪个画廊不好,也觉得走进画廊有点不好意思,没什么人,工作人员冷冷地看着你。”就在这样的时候,艺术界一下子关注到布拉德福德的作品。
《慵懒的山》Photo by Joshua White
《慵懒的山》Photo by Joshua White
《慵懒的山》(局部)看上去颇有中国水墨的气质,尽管创作理念和手法完全不同 Photo:Joshua White
《慵懒的山》(局部)看上去颇有中国水墨的气质,尽管创作理念和手法完全不同 Photo:Joshua White
去精英化的抽象绘画
 
布拉德福德在介绍自己的绘画风格时曾经说过:“我希望能成为抽象表现主义历史中得一部分,但同时又希望摒除许多它所呈现的形象。”他总是使用他人废弃的纸张、布料,加入填料、漂白剂、复写纸、美发用的衬纸等材料,经过混合、粘贴、堆叠、揭除等手法,制造出复杂又和谐的视觉效果。“抽象艺术总被看做是非常西方、非常精英的流派,所以我使用不属于传统艺术创作的材料,使用属于劳动阶级、工人、平民的材料。要看出去。西方的抽象艺术是看向自己的内在,而我要看向外界。”曾任洛杉矶现代艺术美术馆负责人的Jeffrey Deitch曾经评价说布拉德福德的作品“不仅是关于艺术,也是关于生活”,认为其价值在于其表现了“被美国经济落下的人们生活中的挣扎”。
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是他用在上海文庙书市买到的旧书、海报、地图做的,能分辨出上海外滩的鸟瞰图,凑近还能看到作为绘画材料的旧海报上依然能分辨出的美人广告。纸张是一种非常平民化的物品,是信息的载体,像是皮肤一样。他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些材料铺在画布上,亲手操作。“我的手指特别灵活,触摸物体时,我总能用手指感受到很多东西。小时候,我妈妈会拿着我的手说:‘摸摸这个女人的头发,你看她的发质很干,需要用护发素。’也许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你可能觉得没有关系,但某个角度来说都是有关系的。”
布拉德福德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个展
布拉德福德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个展
“我在艺术圈15年了。我不是个小男孩了。”布拉德福德早不是当年那个不敢进画廊的“小白”了。他现在和白立方画廊及豪斯&沃斯画廊合作,好几年前就拿到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今年年初刚收获了美国国务院发的艺术勋章。去年,他的一件作品在佳士得被拍出96万美元,创下新纪录——听到我提这个,他开心地说:“是吗?我都不知道。啊呀,这是个好消息!”他坚定地说,艺术市场不会影响自己的创作:“市场不会,画廊不会,收藏家不会,这些东西都不会进入我的工作室,我的创作。我要给自己去探索的自由,如果连这个都失去了,那我就什么都没有了。”要看向未来,看向下一张画,下一个雕塑,甚至下一辈子。他的妈妈就是这样。
然而刻板印象无处不在。现在,当他告诉别人自己是“painter”时,还有人会请他去粉刷自己家的房子——“painter”这个词有“画家”和“漆工”的意思,面对一个非裔美国人,有人自动理解成后者。“当面对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在艺术世界中,你必须得有点幽默感。有时候我们需要去教育、纠正别人,但一定要保持体面,用一种尊重的方式。内心里,我不在乎这些事情。”
 
马克·布拉德福德 要抽象,不要刻板印象
马克·布拉德福德 要抽象,不要刻板印象
“深水循环”系列雕塑
“深水循环”系列雕塑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