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锋新艺术空间 与艺术共同成长

作者:滕昆图片提供:偏锋新艺术空间 2015年3月4日 专题话题

开画廊是被“逼”的

 

2009年,意识到自己要做一家“事业型画廊”的王新友关停了让自己收入颇丰的软件公司,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需要全力投入”的行业之中。从“管理团队就有一百多人”,“一千五百平的整层办公室”,到十一名员工、798八百平展示面积的偏锋新艺术空间,王新友说他有些老朋友到现在都不能理解。

而对于从十多岁起就在家学影响下了解并熟悉彼时被称作“画儿”的传统艺术的他而言,这样的转变既有着水到渠成的必然,又有些许被“逼上梁山”的突然——坐在画廊办公室的沙发上,王新友说,偏锋新艺术空间的创立,其实是被“逼”的——对油画“突然”有了兴趣的传统书画市场常客王新友,在走访艺术家工作室的时候用“画廊主”的名义收藏了一批作品,而为了给这些艺术家一个真正的交代,王新友决定让“假传奇”变成“真身份”——于是,在涉足当代艺术近两年之后,2006年10月,在当时他主要关注的艺术家工作室附近,偏锋新艺术空间的第一个展览“出格”在索家村开幕。而这个在他口中有点儿“突然”的转向,却在今天成为了他全身心投入的整个事业。

索家村时代的偏锋新艺术空间
索家村时代的偏锋新艺术空间

家庭熏陶让王新友很小就接触传统艺术,少年时代的寒暑假,他几乎都在北京度过,并与李可染、黄胄、周思聪等老一辈艺术家熟识。十年前,王新友并不太关心当代艺术,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起步与完善,流连拍场的他当时仍然执着于传统书画的收藏。偶尔看一眼当代艺术的拍卖,也偶尔买一两件当代艺术作品,也“纯粹为了好看”——在王新友向我们描述的他2002年左右开始偶尔买入一两件作品的原因中,“在一排书画作品里偶尔挂上这么一两张小油画特别好看”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

收藏的转变出现在2004年。2003年,SARS的影响让北京各大拍卖延迟或取消,而在攒了一季拍卖之后,200310月,在京广中心启幕的中国嘉德秋拍上出现的拍品价格爆炸,彼时将收藏作为个人爱好的王新友看到过去几万可以拿到的作品以近十倍的价格成交,颇有遗憾与无奈。而油画在这时终于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说,在拍场那么多年,再不懂也有了解,当时陈逸飞声望日隆,巨大的尺幅也不过几十万,当时想想画那么大作品也不容易,而且相比书画价格好像也还合适,兴趣从此也就有转移了。

现任民生二十世纪美术馆馆长的李峰可以说是他进入当代艺术的“引路人”。王新友说,对油画作品有兴趣以后,就开始在接下来的拍卖中关注。2004年,在北京华辰的春拍现场王新友与李峰结识,在后者的带领与帮助下,王新友开始真正接触当代艺术并走访艺术家工作室。在此期间,艺术家一句“你是画廊还是藏家”的问话让他萌发了做一个画廊的想法——当时,他随口回答我开画廊,于是在拿到艺术家厚道的折扣之后,他也决定做一件厚道的事,“当时想也就是有个空间,展示展示作品,印印画册登登广告,还能有销售,挺好的”。

七年第七回,抽象艺术第七回展如约亮相偏锋新艺术空间
七年第七回,抽象艺术第七回展如约亮相偏锋新艺术空间

无知者无畏

 

“两眼一抹黑”的王新友在当时艺术家工作室集中的索家村开出了自己的画廊,“偏锋新艺术中心”就此成为中国画廊十年的经典品牌之一。

王新友并不讳言自己当时的“不专业”,他甚至认真的说自己熟悉当代、熟悉油画也走过痴迷“写实”的坎。2006年首展,偏锋新艺术空间挂的大画下沿距地面一米五,裸露的暖气片提示着画廊主人“毫无经验”的促狭和尴尬。

“无知无畏”是他对自己当时的评价,“但是当时也就这么开了,做的也很认真,包括出书什么的都很认真。当时想的是也无所谓,无知无畏,大不了下次改。我心态好,做错了就改,还能怎么着?”作为“跨界画廊主”,好的心态为王新友打下了好的开端,从这个名为“出格”的展览开始,偏锋新艺术空间越来越有自己的东西。

对于王新友来说,做画廊是从做展览开始的。在偏锋新艺术空间首展“出格”之前,他就已经与人一起合作如今已成为偏锋品牌展览之一的“A+A”,事实上,正是从这个展览得来的经验让他大胆的尝试着自己去做一个展览。“A+A”及其所代表的探索与独立精神在偏锋新艺术空间的发展中地位独特,不仅仅这是属于王新友的第一个展览,同时也因为这个展览既呈现着艺术家的探索与独立,又暗藏着王新友和他的偏锋新艺术空间、乃至中国刚刚起步十余年的画廊的探索与独立尝试。

从第二回“A+A”开始,考虑到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推广机会,王新友不惜重金推动展览的外地巡展,从重庆、成都再回到北京,从中央美术学院的陈列馆到798,接下来的2008年,“A+A”再次启动巡展模式,从北京到上海,再后来,“A+A”几乎不限定材质的方式为青年艺术家、特别是有想法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平台——一直到第七回展“聪明坏了”,“A+A”始终在寻找一种动态的可能,不追求稳固的模式。

 

“图画手工”意味着一种艺术方式上的延伸
“图画手工”意味着一种艺术方式上的延伸
第七届A+A:“聪明坏了”现场
第七届A+A:“聪明坏了”现场

向前走,不留退路

 

从索家村,到草场地,再到798

偏锋新艺术空间搬了三次家。不以“开分店”的方式扩张,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走进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王新友说,他从来不给自己留退路,要搬走就全搬走,不会想再回来的事儿。

而“不留退路”从来都不应当只是一种“匹夫之勇”。对于偏锋新艺术空间来说,每一次搬家都意味着自己的一次升级,都意味着画廊品牌的一次跃升。

草场地时代的偏锋新艺术空间外景
草场地时代的偏锋新艺术空间外景

自从进入当代艺术,王新友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门新鲜学科的研究。当初选址索家村,既有与艺术家离得近的考虑,也有一些“练习”的意思。一边干一边学,是当初王新友最朴素的想法。从对油画的研究入手,王新友慢慢开始追溯西画东进的源头,从李瑞清“兴工商,制百器”的思想里,王新友拆分出了“手工”观念,2006年,偏锋第二个品牌展览“图画手工”进入筹备,试图寻找油画、雕塑之外,手工劳作中的艺术意味。

在拥有三大品牌展览之后,偏僻的索家村已经难以为偏锋新艺术空间带来足够的关注和便利,2008年,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多并已经有所准备的王新友将偏锋带到了草场地,而在草场地短暂的四个展览之后,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打乱了整个部署,当时整个当代艺术环境并不算好,798也进入萧条,王新友认为这是自己进入798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能为当代艺术萧条环境的破冰有所作为,他把画廊带入798,并在大多数画廊都以展示藏品的方式度日的时候,坚持推进着自己的品牌展览。

偏锋新艺术空间在798的空间外景
偏锋新艺术空间在798的空间外景

王新友说,他只是觉得画廊作为一个事业,外部环境不应当成为阻碍计划进步的最大原因。当然,偏锋敢于在当时继续有步骤的推进,也与王新友给自己和偏锋的运营计划有关——初做画廊的王新友为自己制定了“五年计划”,“亏五年再说”,是偏锋最早的“商业企图”。

转眼已经是第九年,798的偏锋新艺术空间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画廊的代表,王新友已经从略带玩票性质的“跨界”画廊主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而对于他来说,现在的自己和偏锋,仍然在路上——面对起步不久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有必要承担或许原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近两年参观、考察大量国外艺术机构的王新友,正在改造798的偏锋新艺术空间展厅,准备迎接2015年的开年展——梁硕个展。他说,看过更多机构之后,发现国内画廊设计在细节上存在太多需要调整的地方,而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同时,近年来在博览会上亮相不多的偏锋新艺术空间,也通过走出去的拜访与交流,学习经验的同时扩大着自己的品牌影响。接下来,偏锋新艺术空间即将展示自己在国际交流中得到的成果,为更多的艺术家提供兼修内外的呈现与交流机会。

“谭平个展”是偏锋新艺术空间2014年度重要的艺术家个人展览之一
“谭平个展”是偏锋新艺术空间2014年度重要的艺术家个人展览之一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