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

作者:罗颖图片提供:烟囱 2015年1月23日 专题话题
人总是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在一个时间节点上,反躬自身也回望过往。2014年已逝,盘点艺术圈在过去的一年中发生的大情小事,希望从中找到通向未来的轨道,诸如此类的努力无非是我们要找到一种可以理性的相信明天会更好的理由。微信的无所不能和无处不在,早已肢解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以至于我并不是确信2014是一个转折之年。相隔太近的事物,想对它作出判断往往容易呈现出一厢情愿的片面。因此,我愿把逝去的那些时光,不管有多少美丽有多少遗憾都当作上天所赐的礼物去珍藏,而非急不可耐地打开它一睹究竟。懂得珍视过往,懂得纯真可贵或许是青涩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所以“致青春”,是我心目中2014的关键词。
怀念的,是那些年的青春

我们离艺术的“黄金时代”究竟有多远,“一步之遥”给出的解释却是冰火两重天。2015是转折之后的“心花怒放”,还是悄无声息的“后会无期”,会有揭开谜底的时刻吗?或许真的是能看见却又“触不可及”。回想上个月采访肖全,我看到那些真实而生动的照片时,对他们经历的“匆匆那年”无比的向往。只有逐渐远离那段时光,才能真正嗅到时间留下来的味道,也才能隐约勾勒出那个年代,那些人的青葱面庞。对历史的重温和对未来的展望对人来说本质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希冀建立起自己存在的坐标。在过去的一年中,艺术圈也兴起了一股挖掘历史,重拾历史遗珠的暖风。年初,博而励画廊策划了“85前的非官方艺术”展;站台中国拿出了王兴伟、王音、张恩利、赵刚、周铁海五位艺术家压箱底的旧作;5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启动的“戴汉志:5000个名字”,令人追忆起饱含理想纯粹和热情的90年代。那些只存留在人们印象中的火热的年代,不仅留下了载入史册的经典之作,也有很多温存心底的感人之作。历史的温度是在我们对当下感知的匮乏中所体会到的。在经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高温之后,又经历了冰点的寒冷,当下的艺术或许正在通过历史的余温来补充自己的正能量。
享受的,是当下的青春

青春和理想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淀成我们的一种秉性,让我们有理由对上一辈人说不。我们经常用“重新洗牌”来定义一个不确定的时期,又用“把蛋糕做大”来形容一个改革的方向。艺术圈在经历着“重新洗牌”,艺术市场也在力争把“蛋糕做大”。年轻艺术家的纷纷上位,在市场中的表现也颇为抢眼。虽然各方力量也还没有到最终“亮牌”的时候,但背后以70、80后为主导的青年藏家正蠢蠢欲动,意欲引领下一个十年的市场趣味。我想这或许也是一个值得回味的时期。就像一个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很多时候打动人的不是他风格成熟时的作品,恰恰是画风发生裂变、新风格尚未形成时的作品别具魅力。因为它们富有生机和拥有无限的可能,也因为短暂而纠结。年轻艺术家的成长需要同辈人的关注和理解,也只有同样年轻的藏家们来为彼此的年轻埋单时,这个时代的色彩才能越发鲜明。
甄选的,是青春的未来

最近,我在微信里读了一条对陈丹青的采访文章,他依旧说到民国教育的好,那时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自由的追求令人艳羡。我想那或许是中国最后一个有贵族的时代,所以动人。时下的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正在形成,但与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和风尚的贵族却相距甚远。艺术无非风雅,附庸风雅者有,引领者却罕见。因为当代艺术需要的不仅是展示,更需要阐释。年轻策展人、批评家的绵软无力已成为近年来的重要话题。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新一代策展人开始愈发活跃,策展项目也越来越多。除了已浮出水面的策展人,更是有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西安OCAT、昊美术馆等机构推出的策展人扶植计划。而最具代表的当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以双年展形式推出的学院派策展人。策展人、批评家不仅是众多环节中的一环,更是为这个时代遴选最好的艺术的思想家。新的贵族是否能形成未曾可知,但关注生命感知与体验,思索人的命运的艺术若能引领一时之风气,无疑是这一代人之大幸。上一辈的策展人在挑选能接过自己手中接力棒的年轻人,而青年的策展人则在此刻甄选属于他们的未来。
反思的,是不完美的青春
 
许多人都说艺术圈对互联网的敏感总是慢于其它行业,到2104年,这股新势力终于席卷了整个艺术界。艺术品电商在鼓吹其春天的来临,大量的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且不断有电商频频传来千万级融资的捷报,线上展示和交易仿佛为艺术品交易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是涓涓细流?还是汹涌澎湃的江河?尚有待时间的考验。但至少可知这不全然是股清泉,鱼龙混杂在所难免。年中就曾爆出艺术家和电商之间的经济纠纷,艺术家在“四两拨千斤”,某些电商却想着“空手套白狼”。艺术圈说到底也难逃“名利”二字,为名利就多是非,不可否认电商自身运营亟待规范。期待一大波藏家出现在互联网,现在来看,还只是个美好的愿景。不过,借助微信朋友发起的“微拍”却做得相对平稳,朋友圈积累起来的信任为这样的交易行为提供了一份无形的保证书。作为传统拍卖行的补充的“微拍”,小额的交易模式更是为当代艺术进入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通道。“微拍”是新的交易模式,也是朋友间交流艺术和探讨生意的互动方式。倒是藏家之间的竞拍固然为其所好,但也可看作是相互间的“点赞”。“土豪”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有没有那一份对艺术纯粹的情怀。
发酵的,是青春的佳酿

人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艺术自然也不是穿衣做饭,多少得有那么点闲情逸致。而当代艺术除了那点雅兴,还需要点勇气和眼光,所谓“风物长须放眼量”。北上广的GDP孕育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兴盛,但近年这一现象却有所改变。随着各地经济的崛起和艺术人才的分流,当代艺术在二线城市呈遍地开花之势。虽然地方美术馆的兴建多少有房地产的处心积虑和地方政府的一厢情愿,但至少人们开始意识到用艺术来提升城市的品牌效应不是立竿见影的面子工程。私人美术馆的加入倒是形成了一种新面貌,比如,凭借一直在不遗余力推动湖南当代艺术发展的谭国斌,在2014年向公众正式开放了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中南地区当代艺术的风云际会之所。但我认为艺术家才是一个城市艺术的原始动力,自发形成的艺术区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地逐渐形成了一定气候,才能源源不断的为这个城市的艺术提供养分。各个城市对艺术抛出了橄榄枝,却未必都能收获一片“青睐”。美术馆的火热掩盖不了艺术市场的寒凉,面对上海的博览会一场接着一场,上演着短兵相接、徒手夺白刃的大戏,二三线城市也只有寥寥寂寞,轻声短叹之声。记得上学时老师曾说:为什么那么多人涌向北上广,因为更容易创造历史。艺术,不再是北京、上海各领风骚,二线城市也正破茧而出,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但历史从来是需要被后来者改写的。 
期待的,是青春的沉淀
 
艺术在今天的中国,义无反顾地穿上“当代”的外套时,却未舍得脱掉“传统”的内衣。一边是上海双年展的不知所云,一边是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是前卫走的太急、脱离群众?还是保守者固步自封、不愿前行?值得我们深思。在当代艺术在欧美艺术市场独占鳌头之时,国内的当代和传统依旧在上演拉锯战。雄踞多年的传统书画板块在2014年行情持续走低,这是传统书画已步入美人迟暮之年的信号?还是当代艺术正迈向风华正茂的哨声?全国美展特开的实验艺术展区,与其说是给美展开一个小口,不如说是给那些早已呱呱坠地,或是喃喃学语的孩子们一个准生证。一边是貌似的开放,一边却在认真的收紧。跨年的大戏,被裁剪出颇有喜感的大头像,新一轮的限令也让人瞠目结舌。不管怎么说,马年的艺术圈还是奠定了马到成功的基调,接下来便是等待“三羊开泰”的别开生面。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