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先让观众愿意走进当代艺术的展览

采访:胡婷婷 2015年10月12日 专题话题
王薇  先让观众愿意走进当代艺术的展览
龙美术馆馆长 王薇
龙美术馆馆长 王薇
9月底,龙美术馆筹备了近一年的“15个房间”正式启幕。这场早已扬名海外的现场艺术展,经由联合策展人蛇形画廊联合总监的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与MoMa PS1馆长兼首席策展人的克劳斯·比森巴赫的影响力及传播,这幢不断生长的“房间”才得以从曼切斯特到德国鲁尔,再到悉尼和瑞士巴塞尔,直至今年受邀于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这场非常规型的艺术展览项目才得以落地上海。但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着一间才成立不到两年的民营美术馆去完成如此巨大的一个挑战呢?
夜幕下的龙美术馆(西岸馆)
夜幕下的龙美术馆(西岸馆)
9月25日,“15个房间”开幕式。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致辞。
9月25日,“15个房间”开幕式。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致辞。
Hi艺术=Hi  王薇=王
 
塑造城市的性格
 
Hi:今天上海观众对当代艺术的接受力有在增多吗?从去年草间弥生、莫奈再到今年即将到来的“15个房间”、达利等国际艺术家的展览生发在上海,它们将会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王:我觉得目前观众对于当代艺术展览的热衷程度不完全等同于对当代艺术的接受力,或者说理解力。因为当代艺术的形式相对丰富,某种程度许多当代艺术的展览在形式上已经具备很强的吸引力,比如说9月25日即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的的“15个房间”,观众看到社交媒体上的转发就会对名字产生好奇,然后他们会好奇究竟什么会发生在房间里,为什么艺术家本人却不来,这个展览未开幕,已经有很多悬念的部分。我觉得通过相对有趣的形式,先让观众愿意走进当代艺术的展览,再通过美术馆一系列的教育和传播,让观众体验后再了解背后围绕展览、策展的概念和正在进行中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很让人觉得欣喜的事情。
上海这座城市从以前到现在都是非常包容的,所谓海纳百川就是不停对外来的文化有一种消化和相融合的能力。这些当代艺术的展览不仅在塑造大家艺术的审美趣味,也在塑造城市的性格。
 
Hi:随着画廊、艺博会、私人美术馆的全力开发,上海的艺术市场是否已经具备举办世界一流艺术展览的机制?
王:这几年在上海已经有许多画廊、艺博会、私人美术馆等各类空间的建立,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其中仍然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机制和中国体制磨合的问题,以及大量专业人才的缺口。我觉得上海确实是最适合发生国际性艺术活动的城市,资源、机制、政府的重视程度、观众日益增加、对文化艺术类活动的需求都在发生,但举办世界一流艺术展览的机制仍有待变得更加成熟有序。
2014年3月2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开今•借古”现场。
2014年3月2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展“开今•借古”现场。
2015年3月2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一周年暨“徐震艺术大展”现场。
2015年3月2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一周年暨“徐震艺术大展”现场。
对社会的一种回馈
 
Hi:具体到龙美术馆接下来举办的“15个房间”的国际项目,在合作的进程中,其出发点、中间的磨合阶段及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王:我觉得是整体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15个房间”是一个由大量的表演志愿者组成的行为艺术表演的展览(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它的形式甚至超越了行为艺术的范畴,因为其中有的房间是空白的,没有表演的,有的是侧重于人和人的交流和共处的),所以对于这些演员的筛选和现场的管理是这个项目的难点。因为每间房间的演员都会有特殊的要求,有些并非是对肢体表达的要求,会对一些专业知识背景有要求。确实我们在演员的部分有遇到过比较大的困难。
 
Hi:私人美术馆的运营无疑是要投入巨大的资金,面对今天的市场经济,是否会让艺术发展放缓?
王:我和我先生在运营美术馆方面确实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在增加馆藏的丰富性上也是如此。目前的经济情况下,会有一些压力,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就减少对于美术馆部分的投入,我觉得这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这是我们建立美术馆的初衷,这是不会变的。
王薇  先让观众愿意走进当代艺术的展览
"15个房间"展览现场,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操刀的空间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每一道“罗生门”的背后,总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每一道“罗生门”的背后,总能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明年龙美术馆将举办james turrrell 和 olafur eliasson个展
 
Hi:面对愈加多的国际画廊进驻上海,今天上海的艺术市场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王:上海的艺术市场变化非常快,不断有新的艺博会品牌在上海发生,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非常严酷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不仅仅是艺博会的部分,美术馆、画廊不断的应运而生就势必会带来优胜劣汰,这是在非常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肯定会有的问题。
 
Hi:随着国内藏家对西方艺术品的了解,国际艺术家的展览频率也在上升,这对上海的艺术生态有哪些影响?
王:上海一直是非常具有国际视野的城市,之后也会继续保持这一特色,相信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也会选择上海作为他们在亚洲的发声地。目前确实有许多国外的艺术家正在和龙美术馆联系,关于展览的事宜。我们明年也会有jamesturrrell 和 olafur eliasson个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和外部顶级艺术家沟通合作的可能性。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75年的作品《艺术必须是美的,艺术家必须是美的》,通过艺术家授权,由专业演员再现当年的情境。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75年的作品《艺术必须是美的,艺术家必须是美的》,通过艺术家授权,由专业演员再现当年的情境。
首次参展的双飞艺术中心 带来的作品《奶之纯爱》,由“双飞”邀请了2组各9名演员,一组年轻、一组老年男性,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不同时间来演绎“双飞”共享牛奶浴的图景——岁月、容颜、哺育……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加上演员们近两个月的亲密共处,期待向观众们再次证明“爱”就是永恒的话题。
首次参展的双飞艺术中心 带来的作品《奶之纯爱》,由“双飞”邀请了2组各9名演员,一组年轻、一组老年男性,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不同时间来演绎“双飞”共享牛奶浴的图景——岁月、容颜、哺育……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加上演员们近两个月的亲密共处,期待向观众们再次证明“爱”就是永恒的话题。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