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蓝 长征空间不希望被异国化

作者:巩剑 来源: hiart.cn 2013年6月27日 专题人物
今年是长征空间进入瑞士巴塞尔主画廊区的第二年,相比去年,不仅面积翻倍,他们的位置也开始向内侧移动。这在巴塞尔展场典型的以中庭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的布局规划上意义如何不言而喻。在被问到什么样的藏家看过了香港就不去瑞士时,我跟梁中蓝的看法一致:如果把收藏当作事业,那钱已经不是问题,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作功课则是必须。
Hi艺术=Hi 梁中蓝=梁

入场退场,各取所需

Hi:今年展位的改变对销售的影响大吗?
梁:我们的展位今年是开放式的,两边贯通的空间可以照顾到两个走道的人群。

Hi:什么时候得知展位面积和位置有调整的?
梁:也是今年二、三月份主办方发平面图过来时我们才知道,第一年我们就算有这种要求也申请不下来。瑞士巴塞尔还是一个德语系的展会、是西方画廊的主场,假如你是白立方,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圣保罗或迪拜是不用“交学费”的,因为姿态不一样,影响力也不一样。

Hi:长征去瑞士巴塞尔参展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梁:我们的战略是品牌建设,当然不同画廊的考虑不一样,有人觉得有个出场就不错,面积大小不是问题。但我们认为以长征在中国的实力而言,一直要小的展位不能说明问题,推广的同时我们希望藏家对长征的影响力有客观的认识,至少长征空间在中国是资深、有实力的画廊之一。

Hi:有人来就有人走,这个展位之前是谁的?
梁:一是有的画廊走了,二是原本的大展位换成小展位。据我所知今年走的多是一楼画廊,因为一楼经营现代艺术作品更多,二楼则一般多为当代艺术。

Hi:两层展位的价格一样吗?
梁:价格没区别,但是货值上一楼更贵。为什么有些一楼画廊离开?因为现代作品的数量太有限,有的画廊参加了十几年,作品不用拿到展会也不一定够卖了,所以别的画廊也就有了机会,比如今年白立方就从二楼下来了。

瑞士巴塞尔销售情况总结

Hi:长征空间这次的销售如何?
梁:这次带来了三位艺术家:徐震、郭凤仪、朱昱,其中朱昱作品只有一件。三人作品都有销售,只是不能比件数。

Hi:位于Unlimited单元刘韡的作品什么价格?卖出去了吗?
梁:那件定价250万,已售。在VIP当天就有客人想要购买,我们一共三位销售,汇总之后发现感兴趣的客人共有五位,其中包括一位打算建造私人美术馆的美国藏家、一位中东藏家和一位英国藏家。隔天我们决定出售给意大利都灵的收藏机构:Sandrretto Re Rebaudengo。这家机构由一位女藏家打理,展会期间贝耶勒展出的卡特兰,其中一匹马就是她的收藏。

Hi:这是她第一次购买刘韡作品吗?
梁:几年前她买过刘韡的绘画,近几年的博览会都会来我们展位,只要出现刘韡的东西她看得都特认真。在欧洲,她的地位不比皮诺等人差,几乎所有画廊都希望跟她成为好朋友,因为她买画从来不用顾问都是自己学习、做决定。

Hi:这位藏家有去看香港巴塞尔吗?
梁:没去。

在威尼斯“影响”下的巴塞尔

Hi:总体来讲今年对比去年你都有哪些收获?
梁:我们的销售成绩肯定好于去年,当然也不能单纯用数字比较,因为去年展位小。今年因为有威尼斯的关系,巴塞尔显得挺特别。但毕竟我们算是新人,所以不能说明问题,听大牌画廊有人说,今年销售比较慢,通常第一天好东西绝对是要抢的。主要是威尼斯先于巴塞尔大概十天开幕,今年上半年画廊和藏家都跟跑马拉松一样,特别是藏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Hi:都不止是审美疲劳吧?
梁:从画廊角度讲,不管怎样都是工作,不能影响表现但藏家就不同,参加了威尼斯开幕式之后的十天空档期,除非是大藏家,要不有几人能保证半个月不回家、不工作?我听别的展商讲,美洲的客人来的少多了。不过也有报道说一层当代的作品还是有抢购现象。

Hi:所以说威尼斯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巴塞尔销售?
梁:但并不是每一次威尼斯都有这种“影响力”。今年据大家反映还是太多活动聚在一起,还有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时,也没有Frieze纽约。

Hi:你觉得这次瑞士巴塞尔表现不错的画廊有哪些?
梁:有很多德语系画廊比如:neugerriemschneider、Esther Schipper等, 因为他们没有花气力在品牌推广上,所以国内了解的还不够,但是在巴塞尔有很多这样的德语系好画廊被分到显著的位置,值得大家去学习。

两个巴塞尔的区别对待

Hi:在香港巴塞尔和瑞士巴塞尔的参与上,你们都做了哪些调整?
梁:以长征空间在国内的影响力,在香港我们肯定是最好的亚洲画廊之一,今年我们的位置就在楼上对着门第一个展位,虽然瑞士巴塞尔今年位置也好很多,但香港的更好也更大。所以在香港我们通常都是大群展,几乎所有艺术家都出场 。

Hi:两个博览会的买家构成上,你都有什么体会?
梁:在香港即便我未接触过的藏家,也对我们画廊的品牌有所耳闻。但是巴塞尔的十个藏家里可能有5、6个是知道长征空间的;此外香港“有工作”的藏家数量更多,他们年龄层偏低,但在地产、金融等行业非常有实力,且眼光不凡。这类人因为工作繁忙不一定每个博览会都逛,但他们很灵活,跟画廊维持很好的关系,不去现场也可以购买。

Hi: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藏家是看过香港就不去瑞士巴塞尔的?
梁:也有一部分亚洲华语区的,毕竟英语不是母语,交流起来不像香港feels like home,当然主要还是看藏家的认真程度。只要是认真的藏家,有机会和时间,还是一定会来瑞士巴塞尔。

Hi:不断的海外参展过程,在推广上你们都有哪些心得?
梁:主要还是打造画廊的品牌。我们希望借由更国际的平台认识更多的藏家,并注意不要被视为是带异国情调的画廊,长征空间一直以来就不希望被贴上“中国”的标签,所以在介绍作品时阐释很重要。当然我们选择展出的作品,也不会让人一上来就说:你们是来自中国的画廊。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