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榭繁华处
江苏省苏州市,史称吴郡,古城建于春秋吴王阖闾时期,迄今已有超过2500年历史,隋朝因城外有名山姑苏,改称苏州。

若说西方文人学士好寄情巴黎,将这座城市看做灵感的启迪,缪斯的居所,苏州则是中国文人骚客的寄情之城。但在许多情况下,被寄情的城市已经幻化成一种概念,与这座城池本身无关了。同巴黎一样,苏州借着厚重的历史和历代文人慷慨的赞美,花样变换的诗词赋,和毫不担心过肉麻的倾诉,旅游业发展繁荣。

如今,走在苏州城里,总会恍然间觉得穿越。苏州已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城市之一,商业、工业发展迅速,许多地方在建房子,工业新区中更是高楼林立,夜晚是霓虹声影,煞是热闹,看道路两边景象怎么也让人猜不出自己到底是在中国的哪座一级、二级或三级城市。不过,进了老城区,尤其是狮子林、拙政园、平江路、山塘街等几个著名旅游经典附近,随时游客繁华,聒噪浮夸,但看那飞檐翘角的青黛色屋顶连着碧天,一觞静水蒸腾着岸边的白壁,墙上的粉已掉了许多,斑驳着青砖就那么灰灰地露出来,活生生就是昆曲中唱的“听嘤嘤黄鸟春求友。参差楼阁,胜蓬莱十洲,一处处如云构”的场景。

昆曲起源于距离苏州三十多公里的昆山,在昆山腔中糅合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后,数百年间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被称为“百戏之祖”。自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在现代社会中逐渐重新被关注。位于苏州平江路旁的中国昆曲博物馆,改建于全晋会馆,将昆曲史料与典型的苏州园林相结合,每周末组织演出,使游人得以在立体的空间内欣赏这门古老但活力迸发的艺术。

游客初到苏州,常直奔狮子林、拙政园,与之相比,西园寺中除了特来朝拜的香客,显得冷清了许多。但这座建造于十三世纪下半叶的佛教寺院中,完整保存旧塑五百罗汉堂,雕工精细,五百罗汉生态各异,栩栩如生,工艺高超,与北京碧云寺、成都宝光寺、武汉归元寺并称中国四大罗汉堂。十分值得艺术从业者一游。

也许由于苏州厚重的历史积淀,这座城市中的当代艺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来自苏州的当代艺术家也更多愿意将工作室设在上海或杭州等临近的城市。除了金鸡湖美术馆专门用于展示中外当代艺术展览外,苏州美术馆和由华裔建筑设计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也不时举行当代艺术类展览,为这座古城增加新的视角。

虽然苏州这座城市以粉墙黛瓦的软糯著称,但苏州菜却意外地并不清淡,代表菜式松鼠桂鱼、响油鳝糊、鲜肉月饼等,惯用油炸,且整体口感偏甜,许多外省人容易觉得不适应,但细品却能发觉油而不腻,鲜甜润心。

虽在众人印像中,南方人素以米饭为主食,但苏州的面食尤佳,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奥灶面,褐色的汤中加入面条,随个人喜好加鸭腿、鳝丝或大排等辅料,看似简单,入口却令人惊喜。面条本身十分筋道,要下去似乎“砰砰”作响了;汤头的滋味层次丰富,令人满口生津。哪怕不顾古老园林,不顾千年传统,不顾水岸边浣衣的女子,不顾悠悠渗入房梁桥栏的文人情怀,就为这一碗最最平凡烟火的奥灶面,我也愿再回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