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代洲:夜夜夜夜

作者:chenyinn 2022年3月1日 专题人物
采访那天,代洲穿着一件绿色的高领毛衣,脚上是绿色的袜子,指尖还带着绿色的美甲痕迹。绿色同样是他绘画时偏爱的颜色,画面里那些夜色中不同层次的绿色植物错落分布着,间或有人出现或离开的样子,宛如一幕幕静默的自然剧场。我们的采访是从他在站台中国-dRoom空间的首次个展“自然剧场”谈起的。
90后代洲:夜夜夜夜

德国见闻

作为出生于沈阳的“90后”艺术家,代洲学生时代的偶像,便包括德国在世的绘画大师吕佩尔茨(Markus Lupertz)、丹尼尔·里希特(Daniel Richter),以及曾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的彼得·多伊格(Peter Doig)。2014年,从沈阳大学油画系毕业之后,他便开始计划去德国学习画画。
在初到德国的时间里,代洲几乎逛遍了柏林及周边的美术馆。身临其境地面对艺术史中的大师原作,他们的颜色如何使用,笔触如何涂抹,都不是在画册中看到的打印出来模糊的像素颗粒,这毫无疑问给代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而德国绘画是如何一步步从写实演变到了表现主义,也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和线索。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是代洲要去德国的原因,“我想要知道绘画在艺术史里的具体演变过程,德国有很好的美术馆和我想要去了解的大师前辈,我可以在那里更直接地学习到前人是如何探索的。”
90后代洲:夜夜夜夜
“代洲:自然剧场”展览现场
“代洲:自然剧场”展览现场

很慢的人

然而在柏林这座当代艺术活跃的城市,各种媒介的艺术创作风靡当下,绘画反而成为冷门的艺术门类。代洲这样谈到:“这些媒介的作品并不是对我没有影响,但是那些感受消失得很快。所以我还是继续做自己擅长的绘画,给人的感受也许会消失得慢一些。”
的确,代洲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很慢的人。2016年,他和朋友去柏林艺术周,看到满目琳琅的不同媒介的创作,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绘画的想法。对于代洲来说,绘画或许是更加自由的。在刚到德国的那段时间,他将一本厚厚的画册当作草稿本,用丙烯颜料涂抹掉每一页上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下自己在两三个月中的生活状态。
写日记般的绘画练习,在代洲那里似乎是一个带有快感的享受过程。他在画册上画下身边的朋友和风景,以及一些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案的设计稿。这些草稿中的一部分图像,后来出现在他的画布之上。在此后的创作中,他将自己在德国夜晚徒步回家看到的场景,杭州工作室窗外满眼的野生植物,放进自己的画面中,形成了一幕幕的自然剧场。
《傍晚》80x60cm 布面油画 2020
《傍晚》80x60cm 布面油画 2020
《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200x100cm 布面油画 2022
《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200x100cm 布面油画 2022

自然剧场

如果说艺术史的滋养给代洲的创作带来的更多是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则更加直接地体现在他的绘画之中。代洲将在德国时候的创作称作自己的“深蓝时期”,那时他在作品中更偏爱蓝色。由于对地铁的不熟悉,每次坐错站或者错过末班车时,只能打开手机导航慢慢走回住处。我们可以在他那时的绘画中看到,深蓝的夜色中,分布着形形色色的建筑和人,以及高悬在异乡天空的明月。
夜晚给了代洲心理的慰藉与创作的灵感,他也坦言自己对于夜晚中自然的迷恋。“我痴迷夜晚中的自然,夜晚呈现在我眼前模糊的视觉感受和想要把自然中的无数细节填满整张画面的冲动组成了我的绘画。”
《湖边的午夜》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21
《湖边的午夜》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21
回国之后,代洲绘画中的蓝色逐渐退场,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紫色和橙色等补色。色彩的转变离不开他在杭州工作室的所见所闻,在这座南方城市中,推开窗便可以看到植物野蛮生长。这些直接来自于自然的绿色、与画面晦暗部分的黑色,以及他所偏爱的笼罩在紫色中的人物与风景,几乎没有明确的边界,正如剧场中那些晦暗不明的故事情节。夜晚神秘而静默,似乎没有引人入胜的叙事,而是将剧场背后收敛的个人体验逐渐展开。
按照代洲的创作习惯,他会从画布的一个角落开始画起,画到满意之后才开始推进到其他的部分,整个过程如同剧场的幕布被一点点拉开。代洲画中的人物很多都不是正常的形态,比如《草地上的午夜》中一个人在躺着玩手机,而腿是蜷起来的,这个动作在现实里很难完成,但在画面中却是合理的。如果说在最初的创作中,他会试图还原眼前的场景,那么此时则已经逐渐加入更多的主观处理。代洲说,自己会根据需要去画,而不是画一个司空见惯的人的形象。“它们不是对着照片画的,而是一段持续的时间在脑袋里形成的场景。每个场景都和实际场景有些偏差,这些偏差多了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没有那么准确的、模糊的画面。”
《草地上的午夜》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20-21
《草地上的午夜》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20-21
《树林之间的月亮》40x40cm 布面油画 2021
《树林之间的月亮》40x40cm 布面油画 2021

独行者

无论是在东北、在德国还是在杭州,代洲并未成为东北艺术家、柏林艺术家或者杭州艺术家群落中的成员,他像一个独行者,在创作状态上和与同代艺术家保持着适当的疏离。这种疏离,离不开他自身的兴趣与生活方式。
在艺术家的身份之外,代洲和女友共同经营了一家古着店。古着的服饰中风格独特而且色彩鲜明的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代洲的色彩取向和对于强烈个人风格的追求。“服饰的纹样可以类比为绘画中的形式感,独特的视角构成的形式感可以转换出更加强烈的个人化风格,就像服装里契合的布料肌理和图案安排在准确的位置上一样。”
如今,代洲的工作室与古着店从杭州搬到了上海。工作室外的植物被修剪得妥妥当当,与杭州植物的野生状态迥然不同,似乎失去了自然景观的生命力。不过,这并不影响代洲“自然剧场”的继续,只是对他而言,剧场的意义变得更加广阔,自然景观也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了。他的兴趣转移到了天空、大海和湖面上,这里的云和波浪有无数的变化,每一种变化对于画面来说都是合理的。在那间更加宽阔的工作室里,他正在准备画一张在夜晚冲浪的三联画。尽管没有人会在晚上冲浪。
《满月》80x60cm 布面油画 2016
《满月》80x60cm 布面油画 2016
《沉没之前》50x60cm 布面铅笔 2022
《沉没之前》50x60cm 布面铅笔 2022

画到什么样可以停下来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你从沈阳大学毕业就决定去德国了吗?当时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代洲(以下简写为代):当时就是想去德国学习、画画。在最初那段时间里,连基本的交流都是困难的,后来一边在语言学校进行密集的语言训练,一边逛遍了柏林周边的美术馆。从中世纪的宗教画到表现主义,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大师前辈把对自然的理解和在时代下的演变放入到绘画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有两位,一位是弗里德里希,他对自然的描绘是沉默且诗意的。另一位是爱德华·蒙克,在德国蒙克无处无在,让我在美术馆里驻足最久的都是蒙克的画。对于我来说,弗里德里希和蒙克是两种对立的描绘方式。蒙克让我体验到一种把现实中人类的情感放大,并且直接灌入到画面里的无穷力量。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绘画影响着我的创作,一边是细节具体的沉默空间,一边是溢出画面的澎湃情感。我想在其中找到一种属于我的平衡。
Hi:蒙克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代:最开始是原作带来的直观的强烈冲击,因为相比于画册和艺术家传记,画面本身的叙述力量更强一些。蒙克的画面对我有一种无法抵挡的吸引力。他对我的影响不是突然的转变,而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在不同阶段影响我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最早是我对夜晚的变化很着迷,想要找出夜晚中直接的表达方式,不处理细节,把所有感受到的色彩直接画到画面上。“夜晚的深蓝”这个系列就是我在柏林看过蒙克的画后开始创作的。从这个系列之后,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浓郁与昏暗、模糊与具体之间的对立与相融。
其实这些学习和尝试对创作是很有意义的。我最开始到柏林的时候,从美术馆吸收到的东西会尝试着放到画面里,但现在的创作会更加确定,知道画到什么样是我满意的,可以停下来。
Hi:后来为什么选择回国继续创作?

代:2017年五月到九月间,欧洲有很多大展赶到一起,包括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明斯特雕塑展。跟朋友组团看完展后,十月我去了纽约,又把纽约周边的美术馆也看了一遍。我觉得自己对于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想法,需要表达出来。在深入积累之余,我更想把我这段时间的所看所想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回国由此成为自然而然的决定,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时间在回国前去一趟挪威。
《16:55》24x31.5cm 外框51.5x41.5cm 纸上丙烯 2017
《16:55》24x31.5cm 外框51.5x41.5cm 纸上丙烯 2017
《白色汽车》22.5x29.5cm 外框49x40cm 纸上丙烯 2017
《白色汽车》22.5x29.5cm 外框49x40cm 纸上丙烯 2017

具象画放大之后就是抽象

Hi:你还画过几幅单张的月亮,很多画面的场景里也都有一些月亮的影子在里面。为什么画月亮?

代:最早是因为喜欢蒙克,后来是在柏林的时候,很多个晚上在街上看到的场景中最直观的东西,就是月亮,不管到哪里它都在。月亮作为夜晚中自然的一部分,它的阴晴圆缺好像都在传达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未知和神秘。你看着它,它也在看着你。我觉得这种模糊而且没有具体含义的意象和我的绘画十分契合。
Hi:有些作品已经有偏抽象化的趋势了,比如《掉落的盘子》《无法挣脱因为无法看见》。这是自然而然的变化吗?还是突然想跳脱出来尝试一下?

代:我觉得抽象就是放大了的具象。如果离近了看一幅画,目之所及都是裹着颜色的笔触。对于我来说,抽象和具象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是基于一个创作者对于视角的选择。《掉落的盘子》是记忆里对于视觉经验的印象,盘子和我的视线一起坠落,缓慢而且清晰。这个过程很像未来主义中对物体运动过程的描述。《无法挣脱因为无法看见》描绘的是一种想要挣脱的力量或者想法,但是没有清楚地了解其面貌前,是无法做到的。
Hi:你的作品分为很多不同的系列,每个系列给人的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它们之间是怎么推进的?

代:系列之间是根据生活环境和感受慢慢发生改变的。《有颜色的空间》是回国后第一个系列,这里的色彩取向和对于边缘线的理解,还有厚涂颜料的技法影响着我后面的创作。在这个系列的基础上,我尝试了《涂鸦》《掉落的盘子》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深入的是具象和抽象之间的关系和可能性。这三年间的探索最后指向了《自然剧场》系列。自然、夜晚、具象、抽象、色彩、空间、记忆、边缘线,这些我感兴趣的元素,都按照我想要的方式顺滑地组合到一起,就像是前面的探索和沉淀,只是为了拨开迷雾,等待它的显现。
“代洲:自然剧场”展览现场
“代洲:自然剧场”展览现场
《掉落的盘子1》80x60cm 布面油画 2020
《掉落的盘子1》80x60cm 布面油画 2020
《无法挣脱因为无法看见》23x30cm 外框49.5x40.5cm 纸上丙烯 2017
《无法挣脱因为无法看见》23x30cm 外框49.5x40.5cm 纸上丙烯 2017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