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昆 从商业到文化转型中的艺术广东

艺术广东创始人 鲁晓昆
拥有十几年商业博览会运营经验的鲁晓昆,2010年开启了她策展人生一个新举措——艺术广东。与商业展会模式的截然不同,如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的艺术广东,从最开始的慢慢摸索直至找准定位,以“立足本土,打造华南地区最顶级的艺术博览会”为目标,一路走来,鲁晓昆,这位文化弄潮人,用“又爱又恨”来形容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第五届艺术广东已于9月中旬成功举办
Hi艺术=Hi 鲁晓昆=鲁
以平台搭建平台
Hi:从你角度来讲,为什么要去搭建“艺术广东”这个平台?
鲁:有这个想法之前,我们的团队前身是锦汉展览中心会展团队,具有相当强的展览运作实力。作为我个人,本身对艺术行业怀有浓厚的兴趣,也一直关注着收藏及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在当时广东省建设文体大省的大背景下,艺术品收藏领域方兴未艾时,我想到要做一个艺术类的博览会,来推动广东艺术市场的繁荣,同时引入平台概念,以综合展览团队介入艺术品行业,在2010年的时候启动了艺术广东博览会。
鲁:有这个想法之前,我们的团队前身是锦汉展览中心会展团队,具有相当强的展览运作实力。作为我个人,本身对艺术行业怀有浓厚的兴趣,也一直关注着收藏及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在当时广东省建设文体大省的大背景下,艺术品收藏领域方兴未艾时,我想到要做一个艺术类的博览会,来推动广东艺术市场的繁荣,同时引入平台概念,以综合展览团队介入艺术品行业,在2010年的时候启动了艺术广东博览会。
Hi:艺术、文化区别于商业展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鲁: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的内涵。要做文化平台,我们团队具备展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艺术和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俗点讲是圈子文化。当时我们的团队都是年轻人,要融进艺术业界,这对他们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
2010年“艺术广东”创建之初,业界人士曾建议“艺术广东”应该增加多一点学术类的活动,例如论坛,同时艺术类展会对艺术品的筛选和甄别也有更高的标准和独特的眼光,这对于刚起步的艺术广东,也是有不少难度。然而我们的团队,在五年时间里,克服了这些困难,并撮合和打造成为在艺术品业界一支专业,并具有艺术含量的展览队伍。
其次,从综合布展、搭建等会务服务,艺术展览会也跟一般的商业展览会有很大的区别。商业展览会是一种标准化模式,而艺术展览会则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个性化的体现。
最后,艺术展览会的论坛和活动,也跟其他商业展览会不一样。其他商业展览会侧重于产品的发布,以满足买卖双方的产品创新为核心,但是艺术展览会则更多通过对艺术市场潮流的引领作用,向业界及艺术爱好者传达趋势走向,传递内在感性的共鸣。
五年
Hi:从2010年第一届“艺术广东”至今,你的办展思路有什么样的考量和变化?
问:在规划首届“艺术广东”的时候,我就开始考虑这个平台所涵盖艺术品范畴的广泛性。从古到今,有古董,有现代的,有当代的、有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品,包括国画、油画、雕塑、收藏品等。第一届展会出来,确实让大家眼前一亮,评价较高。后续几届展会,继续延伸这种艺术平台定位,将学术的、具有前瞻效益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品引入,并吸纳更多国际参展商的参与,占比达到45%,体现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充分地展示了艺术的包容性与独立性,我自己也相当满意。
第二届展会,我们接纳了增加中国传统元素的建议,扩延产品结构。在这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对团队的知识面及业务支撑力要求更高,我也有过短期内的彷徨及犹豫,但我是一个做事认真及坚持的人,也坚信一个信念:“立足本土,打造华南地区最顶级的艺术博览会”。
在团队学习及挑战精神支持下,第二届艺术广东无论在学术影响力、社会的知名度和业界的认可度上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佳绩,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建立“艺术广东”这个持续性发展的艺术会展品牌。第五届举办在即前,我们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艺术广东启动之初五年内,我们完成了规划的基本目标,构建了品牌基础,接下来就要思量如何进一步延伸和挖掘品牌内涵,让艺术广东成为广东艺术会展的亮点,广州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名片。
在团队学习及挑战精神支持下,第二届艺术广东无论在学术影响力、社会的知名度和业界的认可度上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佳绩,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建立“艺术广东”这个持续性发展的艺术会展品牌。第五届举办在即前,我们就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艺术广东启动之初五年内,我们完成了规划的基本目标,构建了品牌基础,接下来就要思量如何进一步延伸和挖掘品牌内涵,让艺术广东成为广东艺术会展的亮点,广州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名片。
本土市场对当代艺术认可度还不高
Hi:2014“艺术广东”进行三大展区的划分:传统艺术及收藏品、现当代艺术品、艺术衍生品,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鲁:艺术广东创建至今,一直将发掘年青艺术家与学术交流作为我们的重要己任,今年展会划分了这三大展区,是在充分研究了整个市场走向,巩固原有的传统艺术及收藏品和现当代艺术品的基础上,增设艺术衍生品区。我们看到,广东在艺术衍生品发展这块,是具有很好的土壤及贸易条件,但欠缺一个引领艺术衍生品开发的平台。今年艺术广东艺术衍生品区的设置,收效明显,也验证了市场的可行性。
Hi:今年“艺术广东”跟淘宝拍卖会O2O特别合作,非常前卫。与市场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有没有下一步深入的合作方式?
鲁:在互联网甚至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怎样能够进一步推广“艺术广东”参展机构的参与度,让他们在新媒介、新模式下有所受益,这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在全国的艺术博览会里面,我们是首家与淘宝以O2O形式合作,是品牌之间合作的一次新尝试。线上线下互动,让博览会的推广面和受众更大,展会的品牌价值提升。反之,淘宝也通过博览会这个平台得到更多的支持渠道,这是一种互惠共赢,相信以后这种合作更为广泛、更为深度。
Hi:结合你对广东艺术生态的观察,简单介绍下南北方对待当代艺术的不同之处?
鲁:这个议题有些大。我简单概括一下。南方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是与广东的市场特性及消费观念相吻合的,它不像北京或上海,已有的文化和商业土壤足以支撑当代艺术的发展。广东人相对内敛和理性,并处于口岸城市,商业氛围较浓厚,本土市场对当代艺术的认可度还不高。因此,广东的当代艺术是需要大家共同去推动的。我们也希望通过艺术广东这个平台的磁场效应,让国内外艺术团队介入,带动更多的企业或者是个人参与,共同推进广东艺术生态圈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