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编译:刘霞 2017年7月24日 专题话题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每个六月的毕业季,不断勾起我们对青春满满回忆的同时,一场场毕业展也提示着我们又一批新鲜的艺术家上线了。青春和毕业,都是残酷的。我们从中央美术学院转战四川美术学院,那些年轻艺术家们对未来的笃定写在脸上,洋溢在作品中,而未来呢?还徘徊在遥远的路上。除了看作品,我们也贴上了艺术家的二维码联系方式,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和人之间,没有秘密,隔着再远的山也不存在距离,互联吧~
2017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展
2017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展
2017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展
2017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展
2017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展
 
 
日 期 
2017年06月02-06月22日
 
地 点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虎溪公社、 CAEA美术馆、雕塑系展厅、美教系展厅、新媒体艺术系展厅、室内体育馆、断桥乒乓球馆、重庆市当代美术馆(A、B馆)、坦克库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贾倩《我们》综合材料

手工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张压西
贾倩《我们》综合材料
手工艺术学院 指导教师:张压西
作品以动物为创作载体,表达个人内在情绪和对现存生活的思考。作品中紧闭双眼的生物给人以遐想的空间,闭上眼睛,是离心灵最近的方式,心灵的感动与哀伤慢慢释放。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张艳文《溜》 水彩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包蕾
张艳文《溜》 水彩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包蕾
“作品以记录每天生活状态为主,有些孤独,有些忧郁,也总是充满幻想,把这些几乎都以毫无逻辑的场景再现,试图想要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挣脱,却又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拽回,挣扎着,矛盾着,不知所措。”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龙雨芯《羽毛》 宣纸水墨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牟艾莉
龙雨芯《羽毛》 宣纸水墨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牟艾莉
“这件装置作品融入插画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运用在动物身上的水墨、纸浆雕塑、剪纸等元素和草木染、手鞠球打造出来的背景,还有每一个角色和场景的童真形象。《羽毛》不仅是一件立起来的故事绘本,更是一扇意味深长的立体屏风。”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赵琦玉《xxx》纸本水彩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包蕾
赵琦玉《xxx》纸本水彩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包蕾
“我以一种‘礼物’的方式为2017届本科毕业的女生绘制属于她们的水彩肖像,在展览的过程中,这些女生们随时可以在展厅自取自己的肖像画,但希望她们以以物易物的形式在取走画的同时留下点儿什么。一张字条,一个物件儿,任何东西都可以,留在取走画的位置上。所以,这是一件可以交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品。”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邓玉奇 《忡》纸本水彩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俞可
邓玉奇 《忡》纸本水彩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俞可
“这是由个人心绪展开创作的一组作品。运用了镜面和荆刺的元素呈现出相对怪诞的画面,想要表达主人公的伤痛与矛盾的内心。在制作上,我利用普通水彩的材料做出与大家定义中水彩不一样的效果,我用小‘圈圈’延续我的画面,形成绘画的痕迹。希望在反复的制作过程中能刷新自己的思维。”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田季可 《Light》 布面丙烯油画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闫彦
田季可 《Light》 布面丙烯油画
美术教育系 指导教师:闫彦
“《Light》是第一次正式试验呈现自我绘画语言的作品,光与影的碰撞构成几何、空间一直是我的作品主题。与以往不同这次选择黑与白作为画面的色调是因为两个词语给予我提示:‘见素抱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素,指没有染色的生丝;玄则是黑。朴质、简洁、安静却充满神秘与力量。”
黄晓芳 《异体》 丙烯

中国画系 指导老师:梅忠智、冯斌、康益、韩奉军、李志坚、马媛媛
黄晓芳 《异体》 丙烯
中国画系 指导老师:梅忠智、冯斌、康益、韩奉军、李志坚、马媛媛
“关于我的作品《异体》这是以动物为灵感的一组创作,选材都是选了一部分具有纹理褶皱的动物用中国画技法和丙烯材料结合进行表达,也加入了很多个人对动物的情感色彩,希望能有新的效果,让观者通过我的画对动物有新的感受。”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顼晓霞 《US》 纸本设色

中国画系 指导老师:梅忠智、冯斌、康益、韩奉军、李志坚、马媛媛
顼晓霞 《US》 纸本设色
中国画系 指导老师:梅忠智、冯斌、康益、韩奉军、李志坚、马媛媛
“画中所有人物均为我的同班同学,每张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深刻而有趣的故事,足以勾起大学四年所有难忘的回忆,所以我把它取名为《US》。也以此次的毕业创作来记念我们大学的美好时光。”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卢丁菱 《在荒唐的青春里寻找灵魂的栖息》 纸本设色
中国画系 指导老师:梅忠智、冯斌、康益、韩奉军、李志坚、马媛媛
“我借鉴了敦煌壁画的色彩布局,按照装饰色彩的秩序来组合色调,注重色彩的冷暖对比和互补,达到色彩间相互和谐。”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蒲应鹏 《Dear》 丝网版

版画系 指导教师:金川
蒲应鹏 《Dear》 丝网版
版画系 指导教师:金川
“《Dear》系列的最开始来自于自身的思考和认知。隐藏与释放,是我整个作品想呈现的两个关键点,也是整个系列创作中所有诉说事物的源泉,它们来自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我。”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牛智颖 《Feeling of security》丝网版画

版画系 指导教师:金川
牛智颖 《Feeling of security》丝网版画
版画系 指导教师:金川
“安全感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生活进行的一场等价的物质交换。而我把这样的物质交换,寄予在商品包装上。成功的商品包装,会由颜色、图像、字体、板式等构成,会成为一个品牌的‘符号’。”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苏昱铭 《以太》 石版

版画系 指导教师:韦嘉
苏昱铭 《以太》 石版
版画系 指导教师:韦嘉
“一种游离于抽象与真实的感觉,我将自身情绪渲染于画面中,有的是一潭死水般平静,有的如正午阳光般热烈,我喜欢这种感觉,通过石版画,这种步骤严谨的创作,展现出另外一种内心的喧嚣。”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王睿妤 《外婆桥》 黑白木刻

版画系 指导教师:臧亮
王睿妤 《外婆桥》 黑白木刻
版画系 指导教师:臧亮
“《外婆桥》作品的想法来源于童年时与外婆一起生活的记忆。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时光不语,但应该懂得时光的涵义。我希望生活带给我们的是喜悦并充满温情。”
李红萍 《第五维世界》系列 套色木刻

版画系,指导教师:臧亮
李红萍 《第五维世界》系列 套色木刻
版画系,指导教师:臧亮
“《第五维世界》系列对于我来说是最原生态的无意识产物。它是以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梦境中的空间。在创作过程中我采用了绝版套色的表现形式。而木板的刻痕及转印过程中所呈现的偶然性则与此次的创作主题进行了更好的贴合。”
梁盈盈 《伪》《格》《局》 布面丙烯

油画系 指导教师:李一凡
梁盈盈 《伪》《格》《局》 布面丙烯
油画系 指导教师:李一凡
“抽离主要型状做载体来重构一种新的场域和空间。运用真实的有透视的线条作为媒介使之与特定场域发生关系,结合特殊视角加大空间作用,挖掘另外一种语言建构叙事方式。”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年柯旭《我们的故事》 综合材料

油画系 指导教师:朱海
年柯旭《我们的故事》 综合材料
油画系 指导教师:朱海
“《我们的故事》是通过对母亲工作所涉及的图像经验的探索,进一步反应生活与艺术,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刺绣部分是母亲所做,绘画部分属于我创作,因此呈现我与母亲这二十四年的点点滴滴。”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王艾兴 《无题》 综合材料

油画系 指导教师:杨述
王艾兴 《无题》 综合材料
油画系 指导教师:杨述
“作品中几乎所有的非电器都是我在拆迁区域中拆卸、拾捡而来。我在这片拆迁区域中身体力行,除拆卸、搬运外,还几乎探索了每一处无人的角落。常处于城市楼房的包围之中使得我对拆迁地的‘探险’十分有乐趣,因而我又做了一个《拆迁地观光团计划》,组织了五人以观光的名义‘游览’这片拆迁区域。”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洪文学 《记忆碎片》 木板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朱海
洪文学 《记忆碎片》 木板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朱海
“经历过几年的北漂生活,尤其对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底层现场不断思考,引发我对周遭人的荒诞性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行表达。通过看似隐晦的作品,却是直面问题的本身,我希望是一种有力量的态度。”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汤惠倩 《影匿》系列 树脂、木

雕塑系 指导教师:李占洋、彭汉钦
汤惠倩 《影匿》系列 树脂、木
雕塑系 指导教师:李占洋、彭汉钦
“我在雕塑中通过‘影子’装置与雕塑的结合,来唤醒童年回忆与内心梦想,唤醒第一次接触并理解记忆事物的真正感受,因为最初的,也是最真的。如果你还记得拥吻影子,就不会忘了自己的内心。所以为了真实的自己而永不言弃,而努力去追寻吧!”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王卓《寻•梦》系列 木头

雕塑系 指导教师:曾岳
王卓《寻•梦》系列 木头
雕塑系 指导教师:曾岳
“用具象的手法去塑造我内心深处的另外一个世界,超现实主义为我打开了内心的情感。从个人经验出发以自已的梦与记忆为灵感来源,在传统木雕的基础上进行一种多样化的探索。”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田金华 《转》 综合材料

雕塑系 指导教师:李占洋、彭汉钦
田金华 《转》 综合材料
雕塑系 指导教师:李占洋、彭汉钦
“我的创作并非针对哪一个人,而是社会普遍对老人关注度的问题。一定有人问我为什么是本山大叔,他曾带给我们许许多多快乐的记忆,而如今受到主流媒体的阻碍,他只是老人中的一个代表在这个动荡的大时代让他为老人们代言吧。”
杨梅艺 《糖衣》 爆米花

雕塑系 指导教师:谢彬、龚吉伟、王比、娄金
杨梅艺 《糖衣》 爆米花
雕塑系 指导教师:谢彬、龚吉伟、王比、娄金
“这组作品名为《糖衣》,就像青年人过于追求华而不实的外在,而忽视自我内心的充实,终有一天会受到这种虚荣的反噬,就像作品本身呈现的一样,外表甜蜜,诱人,但却只能拥有短暂保质期,时限一到,华丽腐朽,这些美丽终归变成一堆垃圾……”
高晶 《嬛嬛》 羊毛毡

雕塑系 指导教师:唐勇、张翔、陆云霞
高晶 《嬛嬛》 羊毛毡
雕塑系 指导教师:唐勇、张翔、陆云霞
“我时常幻想拥有一只大猫可以倚靠,于是将我的宠物猫嬛嬛做成了一只沙发大小的猫咪,通过尺度的转换,软纤维材料的运用给人一种温暖宁静的治愈感。”
陈启琳《2维卷积-模拟创建的自定义》 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庞茂琨
陈启琳《2维卷积-模拟创建的自定义》 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庞茂琨
“我将一切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转换成3D数码图像和二维图像,构成舞台场景般的数码虚拟世界,这些图像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失真、穿帮、虚焦、像素低廉等情况,我甚至刻意营造出空间错位等数码世界常有的‘Bugs’,来表达当下我们视觉体系和日常生活的错位与失常。”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李琪 《老中医》、《海No.1》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郭晋
李琪 《老中医》、《海No.1》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郭晋
“近期的创作,我都在尝试着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这些‘物’抽离出来,并且强化它们的属性。此外,我也试图摒弃“背景”这一概念,对画面中所有的元素进行平权,将画面的主体以及画布这一平面内被分割的每一块形状一视同仁,看作是不同的物在这一平面的组合。我希望通过对物的不同质感、造型的塑造传达出某种情绪或者故事性。”
喻骞 《夏日•阳光和假期》 布面丙烯

油画系 指导教师:李强
喻骞 《夏日•阳光和假期》 布面丙烯
油画系 指导教师:李强
“我关注的是无人的公共性娱乐空间,秘夜里它们如同一堆被人遗弃的旧时礼物,在一片冷寂中等待着人们进入,去重新启动它们。欢闹是它们的生命,但我喜欢它们沉睡时的本来面目。”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陈灿 《Story》 综合材料

油画系,指导教师:陈卫闽
陈灿 《Story》 综合材料
油画系,指导教师:陈卫闽
“到研究生阶段,一个适婚的年龄,生活里的不同声音出现了……面对工作、感情、婚姻、生育问题的痛苦、退让,让我在这个阶段看到太多的眼泪和削足适履的选择。使用材料方面,我一直都喜欢软材料,布是从婴儿生下就接触到成年人穿的衣服,它给我安全感。”
隔着山也没有距离,互联吧~2017毕业季之川美篇
古鹏《抽丝17-3》、《抽丝17-4》布面中性笔

油画系 指导老师:熊莉均
古鹏《抽丝17-3》、《抽丝17-4》布面中性笔
油画系 指导老师:熊莉均
“我完成一张作品需要很长的时间,笔在画布上留下的痕迹算是对我这段时间的一种记录吧,由于长时间的在同一张画面上重复工作,画布上难免会留下一些不经意的痕迹,我并不会刻意的将这些痕迹去掉,使画面变得更加完整。因为这样的记录才是真实的。”
唐思意 《放-1》《放-2》 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庞茂琨
唐思意 《放-1》《放-2》 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庞茂琨
“我的作品基于一种日常叙事,选取生活中的形象物件在画面重组出陌生图式,空间在画面中叠加产生的错落感和日常经验陌生化成为其作品的主要倾向。画面并不强调作品的完整性,而是在叙事与抒情之间游离;画面各元素在主体倾向和完全平等的状态间游离;在这种游离状态中,图像在可辨识与不可辨识之间反复来回。”
丁兴亮 《众生》 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庞茂琨
丁兴亮 《众生》 布面油画
油画系 指导教师:庞茂琨
“作品通过描绘普通人们走路的形态,表达一种社会生活的节奏感,阐述对‘压力’一词的理解,同时作品采用黑白的处理方式来强化‘压力’带给观者的心理暗示。”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