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春晖 作为观念的水墨

作者:曹丝玉 2014年10月31日 专题人物
杭春晖 作为观念的水墨
对杭春晖来说,工笔画是符合自己天性的选择。在复杂的制作工序中,他需要协调手工的痕迹和层层递进的控制,这样的慢条斯理的工作方式和他本人的温文尔雅的气质相当贴合。当他在《先知》系列里实现了绘画语言的精致表达之后,便彻底开始了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更具观念性的水墨探索。由此,那些精致神圣的画面,带着工笔画的属性和它背后的文化系统一起进入了杭春晖在“观念水墨”上开辟的新境地。
 
《蝴蝶手册(3)》纸本绘画+蝴蝶标本 181x30cm 2014年
《蝴蝶手册(3)》纸本绘画+蝴蝶标本 181x30cm 2014年
画里有光
 
2013年之前,杭春晖给自己设定的课题集中在对绘画语言的研究上,在他看来,进入观念讨论之前,对工笔绘画的语言把握和理解必须极具个人特点,并成熟到足以承载观念本身,这是他在进入工笔画领域的起始就做的设定。 
 
杭春晖认为,在今天谈论观念或进行观念艺术的创作时,其实需要有一个技术门槛的,这种技术性本身赋予了观念的存在形式,否则“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之后就会迎来艺术的坍塌,现在是需要艺术家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时候。
 
2004年,杭春晖选择了用毛笔来表达自我,于工笔画技艺的养成用了九年的时间,在这九年中,他让画面里充满神秘的光,也实现了在狭窄的色域中制造出更加细腻和丰富的细节。在这之前,他学过装饰雕塑,拿过视觉传达的硕士学历,丰富的视觉经验和创作实践决定了他面对工笔的传统时,思路和视野都更加的开放。
画里有光
 
2013年之前,杭春晖给自己设定的课题集中在对绘画语言的研究上,在他看来,进入观念讨论之前,对工笔绘画的语言把握和理解必须极具个人特点,并成熟到足以承载观念本身,这是他在进入工笔画领域的起始就做的设定。 
 
杭春晖认为,在今天谈论观念或进行观念艺术的创作时,其实需要有一个技术门槛的,这种技术性本身赋予了观念的存在形式,否则“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之后就会迎来艺术的坍塌,现在是需要艺术家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时候。
《蓝色》80x57cm 纸本设色 2011
《蓝色》80x57cm 纸本设色 2011
在逐渐提升工笔画技艺的时候,材料和方法本身的特点也同时成了障碍。工笔需要一次次地描摹和渲染,在漫长的渲染过程中消磨的是创作的激情,和艺术家在画面中的独立性。而从这种极具控制力的程序中呈现出鲜活和厚重,也是材料本身的魅力所在。2005年至2006年,杭春晖在不断的否定中前进,每天临摹古画,画完就撕掉,这个阶段持续了三年之久,直至2008年,一批卡通面貌的作品出现了。卡通趣味的对立面是当时中国水墨界的流行样式,他选择用鲜明的年轻的图像来对抗过去的腐朽,就在这批画中,作品《消失的童年》出现了一个头顶光环的小熊形象,从此对光的描绘便进入到其后的创作中。
《蓝色》(局部)
《蓝色》(局部)
在杭春晖看来,中国画整体的美学趣味就在于用实物去营造虚境,画面里是充满隐喻的。所以光线开始介入到他对虚实的表现和营造上。这种弥漫在整张画面里的光,让描绘的对象极具精神性,这种虚幻感与他描绘的人、沙发和空间结合的天衣无缝。这种语言在2010年“先知”系列里逐渐成熟,直到2011年,画面中不再有具体的光线,而变为被光覆盖的画面。在这个基础上,2013年的作品将难度设定在更加单一的色调中,这种更窄、更灰、更亮的画面中,是更加饱满和丰富的细节,其中暗含的内容也愈加的隐晦和耐读。
《先知1》124x75cm 纸本设色 2010 
《先知1》124x75cm 纸本设色 2010 
隐藏的线条,则是画面里另一处值得玩味的地方。杭春晖将线条消失在面积里,有出现在形的轮廓中,线出现和形的塑造有关,而不是简单的关于线的形状。许多人的画面里线是孤立于造型之外的,失去了它在具体的形状里的情趣和趣味,对线条这样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对杭春晖来说是本末倒置的。所以他通过弱化线条的方式,让线条存在于更具趣味的造型和细节中。
《先知1》(局部)
《先知1》(局部)
绘画的边界
 
无论是技艺的养成,还是观念的介入,杭春晖创作的出发点是在绘画本身,他希望通过工笔的呈现和观念的介入,以触及绘画的边界并有所突破。在这个脉络里,已经构成了两条清晰的线索,说起这些,他强大的理论背景和逻辑思维便直指作品本身了。
 
在完成绘画语言上的研究之后,杭春晖在2014年转向了关于方法轮的研究和思考,以及他用这样的语言呈现怎样的内容,其中的问题不再简单的集中在题材的选择上,同时还有对绘画动机的考察。他说,过去人们对绘画的理解还是古典意义上的,是对形式本身的研究,但是在当下,对于形式的研究只构成绘画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需要对形式的动机进行思考。因此,杭春晖在2014年的作品里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了综合材料和装置的特点,他降低了绘画形式的独立性,把关于绘画的问题放置在形式和动机之间进行深入的思考。
《蝴蝶识别手册五》 200x33cm  纸本绘画+蝴蝶标本 2014年
《蝴蝶识别手册五》 200x33cm  纸本绘画+蝴蝶标本 2014年
在这个过程中,便已然形成了两条清晰可变的线索。其一,是画和物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杭春晖跳离了传统的绘画逻辑来反思绘画在今天的可能性。当绘画作为结果的时候,它是形式的构成体也是同样是现成的物,这样的物质和现成品之间能够形成怎样的映照,产生怎样的视觉联想,以及会构成怎样的新的文化载体,这些都是杭春晖试图在作品中呈现的内容和问题。
《蝴蝶识别手册五》(局部)
《蝴蝶识别手册五》(局部)
《蝴蝶识别手册五》(局部)
《蝴蝶识别手册五》(局部)
《蝴蝶识别手册五》(局部)
《蝴蝶识别手册五》(局部)
在作品《蝴蝶识别手册》中,他用蝴蝶标本和太湖石的画面构成了一件介于绘画和现成品之间的阅读对象,手工绘制的太湖石因为蝴蝶标本的介入而成为物本身。作品设定为手卷的形式,一种具有公共记忆和审美的载体,它赋予蝴蝶在画面构成中的合法性,但是对蝴蝶标本的科考性的研究却模糊掉了它原本的文化属性和意义,这种模糊让绘画和蝴蝶标本在这件作品里都得到了双重的意义。而后,这件作品的延续则用太湖石的复制品,在添入手工绘制的蝴蝶后,把绘画的印刷品和手工性并置在一起,以再次提示出绘画作为画和物质本身究竟还有怎样的可能。
《假亦真-观自在》130x130cm  纸本设色+数码微喷 2014年 
《假亦真-观自在》130x130cm  纸本设色+数码微喷 2014年 
另外,在作品《假亦真》中,杭春晖再次用绘画的复制品来质疑绘画本身。他将手工绘制的作品和复制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并用印章等细节给予复制品以艺术的合法性。他说,在制作工艺上,复制品的仿真度会控制在80%,以留下20%的空间提示出原作和复制品之间在品质上的差异,在这种品质的差异中,艺术家署名和印章给予复制品的合法性则极具讽刺意味,它将艺术家的身份和权利凌驾于作品之上,而这不正是引人反思的更大环境里的现状?
《假亦真——惊》  128x50cm 纸本设色+数码微喷(实物图) 2014
《假亦真——惊》  128x50cm 纸本设色+数码微喷(实物图) 2014
杭春晖于观念介入绘画的线索之二,则是绘画与雕塑之间的关联,杭春晖认为,原来的绘画一直是单纬度的存在,所以《绘画雕塑——勇气》则用两张画面(人的正面和背面)同时呈现在一个空间中的方式,以构成360度的观看。由此,绘画传统的观看方式在这件特定的绘画雕塑中拥有了多纬度的可能。当我们观看绘画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也就触及到了绘画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中,绘画重新回到物的本质中,拥有了可以塑造的无限可能。
《绘画雕塑——勇气》181x88cm x2 纸本设色(实物图) 2014年
《绘画雕塑——勇气》181x88cm x2 纸本设色(实物图) 2014年
在丰富的理论阅读和强大的逻辑思维中,杭春晖与我完成了这次充满思辨的访谈。但是当我走近正处于过程中的画作时,他依然会耐心地向我讲解着过程里的每一处细节和动作。我想,即使当观念进入了绘画,他关心的依然是绘画向前进步那么一点点距离,在这个距离里,才是他为之兴奋和敏感的观念吧。
Hi艺术=Hi 杭春晖=杭
 
Hi:追求工笔技艺的过程中,你付出的努力怎么样的?
杭:付出了9年的时间。
 
Hi:当时确定让观念切入你的绘画之前,技艺的纯熟是很重要的基础。
杭:不仅是于技艺上的锤炼,而且是要获得一种属于自我的特有视觉语言,这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而观念的部分,应该是我天生就对此比较敏感,甚至很感兴趣,会主动地思考这样的方式,可能从一开始就使得我跟其他的水墨艺术家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我研究自己的绘画语言期间是不明显的,大家都在做水墨的绘画语言里的问题,但是当这个事情完成以后,差别就会越来越大。对我而言,水墨绘画本身的命题是阶段性的,是一种手段的研究,它不是我的目的。
 
Hi:确立自己绘画语言的时候你对立面是什么?
杭:对立面是一个强大的传统,因为工笔这样的方式,在一次次的描摹和渲染中,画面的呈现是很慢的,在漫长的渲染过程中其实很容易消解掉你的激情和独立性。我本科上过工笔课,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非要用花青染底,然后再用石绿色慢慢地染,它有一个很强的程序性,这种很传统的很强大的秩序性,以及当时国画界流行的工笔美学趣味,都是构成自我面貌时最大的对立面。
 
Hi:什么时候学的古琴?
杭:其实我一直想学一门乐器,但没有实现。这些年,一直是生活、学业、事业这些事情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现在人进中年,觉得不要让自己带有太多遗憾。因为现在学已经很晚了,而且学得不精,因为事物太多,但是我做事情比较有韧性,喜欢慢慢地去做,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选择工笔,因为这种绘画方式比较适合我,一层一层不急不慢地慢慢往前推进,逐渐接近你最初的那个想法。甚至说,你开始想法在画的过程中随着画走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你会把这个事情做完。
 
Hi:在工笔画繁复的工序中,你的激情会逐渐减弱,那最后还能找回来绘画的冲动和感觉吗?
杭:我为什么觉得工笔比较难,因为工笔的绘制时间很长,你即使再有情绪都会被消解掉,反过来工笔的控制力很强,所以它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在漫长的过程中保留住那种激情,甚至让它在画的过程中延长。基于我个人的体验,工笔很有可能在最后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画面,板、僵、死是工笔最大的毛病。虽然每个人在一开始画的时候就很有感觉,但是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画面容易僵死在感觉的消失中。所以画工笔,还是要保留处一种激情和感觉。
 
Hi:和写意不同,它需要的是控制力。这也是写意和工笔最不同和最有意思的地方。
杭:有人说八大好,可以瞬间学来他的面貌,但是因为他的控制力不够,所以激情到了,但是手和心未必到。工笔也是,真正的高级的工笔在控制的过程中有放松的地方,有那种激情松动的地方,这就是在画工笔的过程中,要把松动之处在每一层的叠加中保留住,让激情延续下来。很多人不理解激情和控制之间的关系,其实这就是我认为工笔和写意最根本的差别,双方调节控制力和情绪,只不过一个情绪很饱满控制比较难,一个是控制地比较容易,情绪很容易被消解掉,不饱满,慢慢的气短了,两种方法都需要寻找到一个恰当点。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