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史密斯 OCAT西安馆这两年走得很好
OCAT以馆群的方式在国内不同城市参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针对性讨论,而凯伦.史密斯担任馆长的西安馆有着当初深圳馆所面临的类似背景,西安馆在古都这短短两年的耕耘业已逐渐摸索出适宜自身发展的方向,对西安当地社会及艺术创作的介入在未来也会以更新的面貌出现。

OCAT西安馆馆长凯伦.史密斯
Hi艺术=Hi 凯伦.史密斯=凯伦
纪录当下
Hi:你如何看待OCAT西安馆开馆两年来的工作?
凯伦:作为在全新的城市运营的一座新馆,我们需要先做三、四年才能够做出判断。西安馆有OCAT的比较成熟的模式,因为它在深圳创办的时候,深圳同样没有当代艺术发生讨论的确定性语境,我们现在在西安也是一步一步走。近两年我们走得不错,三个独立的空间中,两年做了八个展览。每一层展厅提供一位艺术家相对充分的展示空间与机会、提示其创作路径,我们也做过一些年轻策展人的项目,艺术家的年龄与作品创作及呈现方式都很特别。这也是我们在整理自身定位过程中做出的尝试与实践,明年我们会有一些项目与西安有关,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座古老的城市,它及其传统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中处于什么位置、与当代的关系如何,这都是我们在逐渐开始介入讨论的方面。
Hi:你去年出版了新书,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你认为体现在哪?
凯伦:写作、出书如同我们做西安馆一样,一本书贡献的能量有限,以后还会有第四本、第五本。它像描述一个时间段艺术的语境以及艺术家的状态,通过当下的感受去记录时代正在发生和讨论的。

OCAT西安馆夏季展,位于二层展厅中任戬 的作品《纪元》
重公众参与互动
Hi:夏季展中郑国谷的公共项目,是与西安当地观众共同完成的,那这类项目是出于什么考虑?
凯伦:郑国谷是非常有才气的当代艺术家,我也很欣赏他和他的艺术小组,基于书法进行创作很有意思。起初我们在想是否展展出书法这方面的创作,但后来认为与佛像有关的大作品更能吸引观众参与其中。郑国谷这些年在不同地区做过不同的公众项目,我们希望他这次在西安的公共项目可以改变西安本地观众对艺术的看法。互动参与相较于到展厅参观更能吸引并留住观众、打动他们并有所启发。但现在也由于一些现实层面的原因,有一些很好的教育项目目前无法实现。
Hi:西安馆在运营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都包括哪些?
凯伦:专业人才方面。西安是中国古代13朝代的首都,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相对比较传统,西安观众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和北京、上海等城市人们的想法略有不同,所以说西安馆本身也特别需要对当代艺术有兴趣、对当代艺术中心的工作有所了解或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人,但很难找到。机构有很多教育活动、研讨会、讲座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加入。

OCAT西安馆冬季展,梁远苇作品展览现场
辟出“西安”空间
Hi:在与西安本地艺术生态发生关联方面,西安馆会有什么具体的举措或项目吗?
凯伦:任何一个新机构,在某座城市中都必须先把自己的风格定位建立出来,就像艺术家不会因为居住、创作地点的变迁而必然改变其艺术风格及面貌。西安馆今年将在展厅一楼开辟出一个新的独立空间,邀请西安本地策展人策划项目,定期专门呈现西安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这个项目会固定下来。
Hi:今年OCAT西安馆除了刚才的西安年轻艺术家的独立项目空间之外,还有哪些有意思的计划?
凯伦:今年的春季展会特别有趣,是与教育有关的群展,参展艺术家有六十多位。展览是由西安当地的策展人策划,一位艺术家是199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的,那一年学生只有十个左右,另一位艺术家是1999年就读的该校油画系,1999年中国教育扩招,那一届的学生就有50多个。一年时间,学生们的学习经验及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两位艺术家在2002、2003年毕业,到目前已有十年时间,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并设置了七个问题,联系到了两位艺术家的同学们,调查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多少人还在从事艺术创作或与艺术有关联。呈现的作品在作品之外还有文本,以此观察美术学院系统毕业生的选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