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策展人,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作者:吕晓晨 2017年12月7日 专题话题
机构策展人就像是机构的“研究型管家”,在美术馆体系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中国美术馆策展人柳淳风所言,这是一个结合“管控资金的高手+解决突发情况的消防员+提出问题与批评”于一身的综合性角色。中国的机构策展人与自由策展人更像是一种流动性的关系,既相互共通,又能相互转换。但是当这些策展人肩负起机构的学术判断和价值体系时,所代表的价值观和面对社会群体时的角色,就不仅仅只是他们个人。这些机构供养的策展人,他们的生存环境如何?面临和独立策展人怎样的不同境遇?对于青年策展人而言,进入机构与成为独立策展人之间,哪个又更适合自身发展呢?这一系列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是对机构策展人的挑战,对于还在美术馆自身体系建设中从事策展工作的他们而言,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采访嘉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排名不分先后)

蓝庆伟(策展人,广汇美术馆副馆长,成都)

柳淳风(中国美术馆策展人,北京)

李杰(麓湖·A4美术馆策展人,成都)

李佳(泰康空间策展人,北京)

孙啟栋(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展人,上海)

王慰慰(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上海)

杨西(独立策展人,OCAT西安馆“西安角”项目策展人,西安)
采访嘉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排名不分先后)
蓝庆伟(策展人,广汇美术馆副馆长,成都)
柳淳风(中国美术馆策展人,北京)
李杰(麓湖·A4美术馆策展人,成都)
李佳(泰康空间策展人,北京)
孙啟栋(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展人,上海)
王慰慰(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上海)
杨西(独立策展人,OCAT西安馆“西安角”项目策展人,西安)
机构的“研究型管家”
 
 
11月伊始,现代汽车文化中心(Hyundai Motorstudio Beijing)正式在798开馆,开馆仪式的活动选择了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的颁奖典礼——这是一个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 Company)主办的专为中国青年策展人设立的年度大奖,决赛的五位入围者恰好都是服务于机构(或曾经服务于机构)的策展人,分别是:李佳(泰康空间)、李杰(麓湖·A4美术馆)、沈瑞筠(原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展人,现已离职)、苏伟(中间美术馆)、杨紫(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决赛入围者与现代汽车工作人员一同探访韩国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图片提供: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年度艺术大奖决赛入围者与现代汽车工作人员一同探访韩国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图片提供: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策展人(curator)是西方的舶来词,它的产生与博物馆、美术馆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今天的中国正在上演类似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美术馆潮,民营美术馆在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软件的建设也成为美术馆必须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也有越来越多活跃的机构策展人进入到我们的视野。机构策展人之于机构的意义,正如策展人、广汇美术馆副馆长蓝庆伟形容的“研究型管家”——蓝庆伟此前在成都当代美术馆(MOCA)担任执行馆长和策展人一职,策划了周褐褐、熊宇、杨千等艺术家的个展,也策划过如“转译的脑震荡——2000年以来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方法与实践”等重要的群展。作为一名美术馆资深的策展人,蓝庆伟十分看重机构策展人对机构的重要性:“他们更了解机构的目标、思路及藏品、空间,以及机构的弊端。这样的了解让机构策展人在展览策划中有着更多的经验来处理展陈的相关问题。”
策展人(curator)是西方的舶来词,它的产生与博物馆、美术馆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今天的中国正在上演类似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美术馆潮,民营美术馆在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而软件的建设也成为美术馆必须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也有越来越多活跃的机构策展人进入到我们的视野。机构策展人之于机构的意义,正如策展人、广汇美术馆副馆长蓝庆伟形容的“研究型管家”——蓝庆伟此前在成都当代美术馆(MOCA)担任执行馆长和策展人一职,策划了周褐褐、熊宇、杨千等艺术家的个展,也策划过如“转译的脑震荡——2000年以来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方法与实践”等重要的群展。作为一名美术馆资深的策展人,蓝庆伟十分看重机构策展人对机构的重要性:“他们更了解机构的目标、思路及藏品、空间,以及机构的弊端。这样的了解让机构策展人在展览策划中有着更多的经验来处理展陈的相关问题。”
 
2014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 李杰
2014 A4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一回展 李杰
在被权力和资本收编之后,策展人如何利用机构平台继续实验与发问,也是机构策展人所面临的一大考验。目前中国艺术机构的成长和对策展人的培养才刚刚起步,独立策展人也大多在自我探索或脱离机构后依然在项目上依附不同的机构项目生存,比如此次的采访嘉宾杨西,他是一名独立策展人,同时也是OCAT西安馆“西安角”项目的策划人,在个人和机构之间“游离”的他坦陈:“对我而言,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在策展工作的前期,即方案阶段是特别有利的,这样的独立思考会给我很多的灵感,而不受制于他人、机构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在展览中后期需要落地的时候我会明显感觉到不如机构策展人顺利,展览的落地需要的是更多人的合作,机构策展人在这个方面一定是有一定优势的,首先他们熟悉机构想法,其次可以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呈现。随着这几年我策展经验的逐步丰富,我在落地展览时会临时组建一个自己的工作团队,来避免一些难题。”
李杰在加入A4美术馆之前,从事艺术创作和大学教师的工作,他坦言在加入机构之前生活相对自由,因此一开始很难适应机构。但通过对团队工作效能的理解后,从事机构策展人的工作也会变得更有创造力。此外,依附于机构的策展人,除了稳定的收入,还拥有较好的研究的稳定环境和大量项目实践的机会,他们的工作更倾向于建立一种连续的、发展的叙述;与此同时,机构策展人也承担了大量机构的事务性工作;而独立策展人拥有独立的事业和更自由的时间。关于机构策展人和独立策展人的差异问题,蓝庆伟还抛出了另一个观点:“很多人都非常的在意这二者称谓的不同,却很少关注他们之间的本质相同,那便是思想与学术的独立,如果没有思想与学术的独立,那再多的‘独立’与否也仅仅是经济层面与文字层面的。”
杨西是一名自由策展人,同时也是OCAT西安馆“西安角”项目的策展人。几年前杨西曾和策展人冯博一面对“独立策展人”和“机构策展人”进行过一次探讨,当时冯博一的观点是:“年轻策展人应该先找一个机构去工作,通过在机构的策展积累经验和资源,并且机构可以提供一个相应稳定的平台,比较适合年轻人发展。”但是杨西表示,自己还是相对理想主义的,这也是他依旧坚持做独立策展人的原因,因为“独立”可以让他对关注的问题或是艺术家保持一种“凝视感”。“也许我现在做的展览影响不一定很大,但是它可能在日后可以给需要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者提供充分的素材。我想这就足够了,所以我对资源、前景和话语权并不是看的很重,就如同霍夫曼说的那样,‘策展没有定律,每一个展览都是反思策展和图像历史的机会’。”
机构策展人,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杨西在OCAT西安馆策划“西安角”的布展模型、布展现场(图片提供:杨西)
杨西在OCAT西安馆策划“西安角”的布展模型、布展现场(图片提供:杨西)
机构策展人的头衔,更多机会的敲门砖?
 
 
中国美术馆策展人柳淳风的策展和研究方向是当代艺术,纯粹的当代艺术展览并不是中国美术馆展览的主流,当然,中国美术馆也主办或参与主办过“新媒体三年展”、“东方物语——亚洲青年艺术邀请展”、“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等大受好评的当代艺术展览。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美术馆的大多数展览展期非常短暂,对于展览的传播和公众的教育非常不便,包括令人叹为观止的“首届全国雕塑大展”也只有9天的展期。对于以上问题,柳淳风谈到:“国字头的美术馆只有一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很多,中国美术馆需要面对的群体也很大,每一年美术馆的展览数量都非常庞大,一年可能有将近100个展览,这样算下来,当代艺术的比例可能就不是很高了。再加上展厅的面积确实也比较有限,因此有些展览的展期只能压缩。”但是因为在国家机构,柳淳风自然也拥有民营机构策展人无法触及的资源,今年她策划了宁波美术馆的“万象复观——亚洲艺术邀请展 | 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和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国际双年展。这些以文化部或国家为依托的项目,的确也是一般的独立策展人或民营机构策展人难以接触到的资源。
柳淳风在策划的“万象复观:本土艺术与泛亚洲文化之间的景观”现场,为泰国副总理导览(图片提供:柳淳风)

 
柳淳风在策划的“万象复观:本土艺术与泛亚洲文化之间的景观”现场,为泰国副总理导览(图片提供:柳淳风)
 
当然,行业内的敲门砖并不只是一个漂亮的美术馆策展人的头衔就可以实现的,正如当问及头衔是否就是馆外工作的话语权优势时,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展人孙啟栋表示:“实际工作的时候头衔会被暂时搁置在一边,重要的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机构策展人的身份。”9月份孙啟栋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了“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这一展览收获业内好评如潮,同时还入选了文化部办公厅公布的“2017年全国美术馆优秀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的十个项目之一。
孙啟栋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的“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孙啟栋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划的“生声不息: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
在个人与机构的碰撞中摸索
 
 
作为一名机构策展人,在实施展览策划的过程中,从艺术家的选择、展览的呈现方式、与艺术家的沟通等方面,都需要与机构的其他团队部门合作,需要调动教育部、媒体部、市场部等协同参与。不少机构策展人也都有在馆外策展的经验,谈到二者的差异,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展人孙啟栋坦言:“在馆里策划展览,我除了要考虑展览概念和与艺术家沟通这类问题,还要做项目经理一类的工作,要对整个项目有一个通盘的考量,在外面做展相对来说简单,我只需要思考展览概念、与艺术家对话、编辑画册,其他工作交由合作方机构来处理即可。”
柳淳风也肯定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机构做策展人非常能锻炼人的意志,同内部打交道与同外部打交道一样重要。和不同部分之间的协作有碰撞也很正常,但是大家都处于一个环境中,目的都是为了顺利落成展览,所以问题都能解决,也正如我们所说‘没有开不了的展览’。”
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的王慰慰也对此表示肯定,2010年王慰慰担任MoCA的馆内策展人之后,萌生了将商店改造为特色艺术空间的想法,并在2014年组织发起了“MoCA艺术亭台计划”,与此同时,她还在MoCA策划了“奇想阁·动漫美学双年展2016-2016”。谈到自己的工作,王慰慰表示:“策展人的工作涉及到几乎和展览有关的一切,也包括了和教育部、媒体部、市场部在展览方面进行配合,但最主要的工作当然还是做展览……关键是要保持不断良性的沟通,让不只是馆长在内的所有其他相关团队同事彼此了解展览的状况、进度,基本就会在内部合作上非常顺利。”
对于机构策展人,如何将个人学术标准和价值判断与机构发展相平衡,也是一门必修课。这一方面,李佳无疑是幸运的,作为泰康空间“日光亭”项目的策展人,她表示:“泰康坚持机构策展人自主策展,这一点对机构的思路、观点、判断以及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历史叙述的再度检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差异从来不是问题,充分的交流、沟通,信任和彼此尊重,会让差异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充分发挥多样性的优势。”
机构策展人,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李佳在泰康空间策划的“日光亭”项目“谭英杰:不可靠的叙述者”、“杨健:建造废墟”
李佳在泰康空间策划的“日光亭”项目“谭英杰:不可靠的叙述者”、“杨健:建造废墟”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这是采访中李杰所提到的观点:“在这其中的过程是需要迂回,甚至用各种方式博弈的。我认为机构策展人个人的艺术判断是需要和机构发展做出平衡的,同时在机构发展过程中资本干预也会成上升姿态,策展人必须学会坚守底线。”
 
地域问题,是挑战也是机会
 
 
策展人蓝庆伟、李杰扎根于成都,杨西来自西安,这两座城市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当代艺术的发展上,都属于二线城市。在这里从事策展工作,压力和挑战来源于行业的整体滞后:比如二线城市的艺术机构数量不多,因此艺术从业者在本地很难跳槽;投入艺术行业的资金也有限,因此策展人们施展拳脚需要更多考虑。成都和西安都不缺乏好的艺术家、美术馆以及藏家,但是缺乏好的画廊和专业的人来做基础的工作,这就需要策展人承担更多策展以外的工作,例如在展览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展览外围的工作,包括宣传推广、搭建、印刷等这些本来应该在策划阶段解决的问题。但是二线城市带来的并不只有制约,正如杨西所言,地域也带来了缓冲的距离:“我会比较冷静的看待流行的艺术现象。地域性并不是坏事,它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当代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而对地域的研究是其重要的话题,二、三线城市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做这件事,而不是一味的跟着所谓的流行趋势走。”
提到当下机构策展人所面临的问题,李杰指出:“今天运营良好的美术馆并不缺少资源型的展览合作,相反国内今天半数以上的机构研究与自身策划相对滞后,虽然引入资源在短时间内提升馆内团队国际工作能力有益处,但不是长久之计。机构策展人如何将国际语境链接与在地对话结合,形成持续的生产交流是今天机构策展人必须思考的议题。另外,很多策展人并不关心机构的公共教育,特别在美术馆领域,公教大多成为了展览延展的附庸。这里面也存在着大量的误解,需要策展人展开展览内容以及公教外延的双向工作。”
策展人的诉求与心声
蓝庆伟  策展人,广汇美术馆副馆长

 

 

策展人是一个展览或机构运转的中枢系统,策展人的角色正在从策划出有学术质量的展览转向更好地通过展陈来呈现学术思想,也就是正在从单纯的研究型方案提出的学者转向完整思路呈现的综合能力者。

机构策展人需要对机构的诉求有着更加精准的了解,同时承担策展与典藏、研究、公教等之间串联关系。除此之外对国内外同类机构的研究与了解、对机构内藏品的同类型藏品分布状况等需要有清晰的了解。

 
蓝庆伟  策展人,广汇美术馆副馆长
 
 
策展人是一个展览或机构运转的中枢系统,策展人的角色正在从策划出有学术质量的展览转向更好地通过展陈来呈现学术思想,也就是正在从单纯的研究型方案提出的学者转向完整思路呈现的综合能力者。
机构策展人需要对机构的诉求有着更加精准的了解,同时承担策展与典藏、研究、公教等之间串联关系。除此之外对国内外同类机构的研究与了解、对机构内藏品的同类型藏品分布状况等需要有清晰的了解。
 
李杰  麓湖·A4美术馆策展人

 

 

策展人的角色很多元,面对不同的语境他的角色会有变化。例如对话者、写作者,导览员、谈判专家、管理者、空间设计师、工程监理等等……我认为策展人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创造性地思考和连接,并且不要忽视注重艺术家、合作者与观众的重要性。如何寻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与问题意识,相对完整地实现自己的策展理念,不急于求成或者追求展览的形式化应该是策展人早期的首要工作。
李杰  麓湖·A4美术馆策展人
 
 
策展人的角色很多元,面对不同的语境他的角色会有变化。例如对话者、写作者,导览员、谈判专家、管理者、空间设计师、工程监理等等……我认为策展人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创造性地思考和连接,并且不要忽视注重艺术家、合作者与观众的重要性。如何寻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与问题意识,相对完整地实现自己的策展理念,不急于求成或者追求展览的形式化应该是策展人早期的首要工作。
柳淳风  中国美术馆策展人

 

 

策展人是一个值得人尊重的职业,而且应该提供对行业甚至对整个文化发展有价值的思想。这是我希望获得的,也是对这个行业的诉求。一个优秀的策展人首先是管控资金的高手,同时也是解决突发情况的消防员,更是提出问题与批评的综合性角色。现在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多了,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行业,对于美术馆体系的建构也是有好处的。大家都可以互为补充,年轻的朋友也可以提出更加实验性的策展方法论。当代艺术史还在书写,我们都更需要韬光养晦,对自己的学术判断和价值输出负责。
柳淳风  中国美术馆策展人
 
 
策展人是一个值得人尊重的职业,而且应该提供对行业甚至对整个文化发展有价值的思想。这是我希望获得的,也是对这个行业的诉求。一个优秀的策展人首先是管控资金的高手,同时也是解决突发情况的消防员,更是提出问题与批评的综合性角色。现在进入到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多了,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行业,对于美术馆体系的建构也是有好处的。大家都可以互为补充,年轻的朋友也可以提出更加实验性的策展方法论。当代艺术史还在书写,我们都更需要韬光养晦,对自己的学术判断和价值输出负责。
孙啟栋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展人

 

 

我个人对于强策展还是持保留意见,我喜欢隐藏在艺术家背后工作,做他们的对话人、好朋友、助手,我喜欢像一个艺术家那样去思考和工作,但我没有作品,展览不是我的作品,是我的工作。我自己也是青年,进入这个行业还不到四年,希望大家都做好继续前行的准备。山本耀司有一句话,“我原本以为只是自己独行,却发现每个人都是独行。”只要上路就没有输家。

 
孙啟栋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策展人
 
 
我个人对于强策展还是持保留意见,我喜欢隐藏在艺术家背后工作,做他们的对话人、好朋友、助手,我喜欢像一个艺术家那样去思考和工作,但我没有作品,展览不是我的作品,是我的工作。我自己也是青年,进入这个行业还不到四年,希望大家都做好继续前行的准备。山本耀司有一句话,“我原本以为只是自己独行,却发现每个人都是独行。”只要上路就没有输家。
 
王慰慰  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

 

 

作为中国的“策展人“,我们面临这个行业的巨大断层,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学习和跟随的前辈很少,可以合作的同侪也不多。整个社会、艺术发展的速度又很快,我们都要自己摸索。这也意味着我们都是泥菩萨过河,我其实没什么所谓经验可以拿来提建议的,唯一希望的,就是别把水搅混了。
王慰慰  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展人
 
 
作为中国的“策展人“,我们面临这个行业的巨大断层,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学习和跟随的前辈很少,可以合作的同侪也不多。整个社会、艺术发展的速度又很快,我们都要自己摸索。这也意味着我们都是泥菩萨过河,我其实没什么所谓经验可以拿来提建议的,唯一希望的,就是别把水搅混了。
杨西  独立策展人,OCAT西安馆“西安角”项目策展人

 

 

我认为国内青年策展人的现状并不是太乐观,面临两个大的问题。一是经济压力,青年策展人尤其是独立策展人很难依靠策展费来养活自己,于是在做策展的同时也会写一些展评或是帮助机构做一些外围工作来贴补生活;二是策展的学术问题,即如何不坠入程式化的策展模式,如何有效的转化个人经验,而不是像很多青年写作者一样,压榨着自己仅有的生活,一开始可以做的很好,一旦到了某个瓶颈期就会变得极其无力。

 

 
杨西  独立策展人,OCAT西安馆“西安角”项目策展人
 
 
我认为国内青年策展人的现状并不是太乐观,面临两个大的问题。一是经济压力,青年策展人尤其是独立策展人很难依靠策展费来养活自己,于是在做策展的同时也会写一些展评或是帮助机构做一些外围工作来贴补生活;二是策展的学术问题,即如何不坠入程式化的策展模式,如何有效的转化个人经验,而不是像很多青年写作者一样,压榨着自己仅有的生活,一开始可以做的很好,一旦到了某个瓶颈期就会变得极其无力。
 
 
李佳  泰康空间策展人

 

 

我将策展作为创造人与人、人与社会相遇平台的方式。作为青年的艺术从业者,需要被鼓励、支持和提供平台,青年策展人实际的需求就是能够帮助他/她迈出第一步的力量。

 

 
李佳  泰康空间策展人
 
 
我将策展作为创造人与人、人与社会相遇平台的方式。作为青年的艺术从业者,需要被鼓励、支持和提供平台,青年策展人实际的需求就是能够帮助他/她迈出第一步的力量。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