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雅各布斯 收藏下一个“杨福东”

采访:王丹艺 2014年6月9日 专题话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德克萨斯州看过,那么,现在你在纽约看到了吗?名为“Now You See:迈克·雅各布斯收藏中国影像艺术展”正在纽约的白盒子艺术中心展出。此次展览是2012年在德州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未竞之邦:来自中国的新录像”的延伸,据说这是中国青年影像艺术家在纽约的首次集体亮相。参展艺术家:陈晓云、程然、胡晓媛、蒋志、阚萱、李明、梁月、陆扬、刘诗园、孙逊、王欣呈现了21件此前很少展出的作品。
 
藏家迈克·雅各布斯身兼多职,除了是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一名教授外,他还是惠特尼博物馆、MoMA、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博物馆、亚洲协会、文艺复兴协会、芝加哥美术馆各类艺术委员会的成员。与中国影像艺术结缘可追溯到2010年他首次到访中国。他表示,打动他的是中国影像艺术中独特的视觉语言,美丽且触动人心。除了中国录像作品以外,他也收藏中国的当代绘画和雕塑。此次展出的作品只是他影像艺术收藏中的一小块,若翻开他的收藏目录,瑞安·特雷卡、娜塔莉·杜博格、田中功起、马特·桑德斯、特丽莎·巴加、罗宾·甘玛伦、玛丽·里德·凯利、拉希德·约瑟姆和里兹·麦杰克·莱塞等国际知名影像艺术家的名字将出现在你的眼前。
 
此次展览的举办地白盒子艺术中心是一个非盈利艺术机构,通过与艺术家合作打造实验性艺术项目。除了展览以外,中心也会举办一些艺术沙龙、艺术家驻地计划和艺术教育项目的实验室等,推动当代艺术发展。
 
Hi艺术=Hi Michael Jacobs=Michael
 
“Because they are so beautifull.”
 
Hi:当你在2010年来到中国的时候,你知道张培力是因为他的名气还是他的作品?你知道,现在他被视作中国录像艺术的先驱。
Michael:2010年12月我在上海当代美术馆观看了14位亚洲女性艺术家的联展“弦外——当代影像艺术展”。就在那时,通过策展人王峻,我认识了参展艺术家王欣。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的王欣,本科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就读,当时的导师是张培力。为此在王欣的引荐下,我于2011年夏天与张培力相识。
 
Hi:你最初看到张培力的作品感觉如何?彼此间文化的差异是否会在你最初观看他的录像作品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你真正了解、研究和收藏中国影像艺术作品之前,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影像艺术作品的?
Michael:张培力的作品十分优秀。从他早期的影像作品《30×30》——他把一面镜子打碎再粘上,如此反复,到《水》——一位著名的新闻播音员朗读着《辞海》中“水”字的每个词条,再到我最喜爱的作品《不确定的快感2》,都与刮伤的心理状态有关。作为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的皮肤医学专家,我能从《不确定的快感2》感受到张培力的用意。观看张培力的作品,我感受到他对年轻一代创作的影响:如徐震的《来自身体内部》和《8848-1.86》,当然还有“Now You See”中所有年轻艺术家。
在接触到中国影像艺术家作品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没有过多地受到西方影像艺术的影响,创作出富有心理暗示的、编排巧妙的、视觉上诱人的作品,带有自己的声音。为此我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新一代杰出的影像艺术家得到更多关注,走向国际舞台。
 
Hi:我们很想知道,你收藏的第一件影像艺术作品是什么?这件作品是否有什么东西触动了你,令你开始关注中国青年影像艺术家?
Michael:我最初收藏的中国影像作品是程然的《野鸽》和《Man ray’s tears》。因为它们很美丽。我从这两件作品中看到了程然在影像艺术上的天赋。他在荷兰Rijksakademy完成了驻留项目,并在重要的电影节上获得展示的机会。这一切都奠定了他在中国影像艺术中的重要性。我感觉他会更多地投入到电影的制作当中,并成为下一个杨福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让美国观众看到
 
Hi:你为什么想要举办“Now You See”,把中国的影像艺术家带给美国的观众?是否因为纽约少有这类展览?
Michael:在过去,美国少有以中国录像艺术为主体的展览。2012年12月,前翰墨博物馆策展人James Elaine联合亚洲学会(德克萨斯中心)在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了一个名为“未竞之邦:来自中国的新录像”的展览,这是在美国首次举办的当代中国录像艺术展。为此我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展览延伸到纽约。虽然在“Now You See”中有四个影像作品曾在德克萨斯展示过,但孙逊、李明和陈晓云的作品都是新的。除此之外,我也把王欣、刘诗园和梁玥三位年轻艺术家介绍给美国观众。
展览会推出画册,并收录策展人Robin Peckham,以及亚洲协会博物馆馆长Melissa Chiu撰写的文章,还有我与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策展人Chrissie Iles、Anne和Joel Ehrenkranz的对话。纽约白盒子艺术中心是一个用于展示国际和美国艺术的非盈利艺术空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吸引更多纽约,乃至美国、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的艺术机构来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我希望通过展示藏品,令更多的观众欣赏到它们。

Hi:在展览开幕之前,你是否会担心观众不能理解这些作品?
Michael: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关注影像艺术的观众都相对较少。为此我想通过展览,令更多的观众接触到影像艺术。此次展示的作品,在视觉效果上都十分美丽,诱人。为此在视觉的享受中,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们。这些作品也使前来看展的艺术机构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获得国际展示很重要
 
Hi:其中有许多艺术家都是80后,与张培力为代表的第一代影像艺术家相比,他们的作品中有什么特点?
Michael:中国当代艺术界一直致力于影像艺术的推广,如2011年上海民生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之——中国影像艺术”,2013年鲍栋策划的“no/off”。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田霏宇也十分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今年初,他把中国许多年轻艺术家带到了军械库艺博会上,令许多艺术家登上了国际展示的平台。我觉得,年轻一代的影像艺术家的作品更为国际化,为此应该获得更多机会,并参与到重要的国际艺术活动中。

Hi:除了收藏他们的作品,你还会通过什么方式支持这些艺术家?
Michael:在“Now You See”中的艺术家都是我的朋友。当我没有到访中国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微信交流,讨论艺术界的方方面面。除了收藏他们的作品,我希望通过类似“Now You See”的展览,让更多的艺术机构注意到他们。
 
 
(图片/白盒子艺术中心)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