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再谈抽象的时候,到底在谈什么?

虽然中国艺术的起源是抽象的汉字,但当代艺术中对抽象艺术的关注,却是迟到的。就像20年前,抽象版块代表艺术家丁乙被戏称“花布设计师”。而从2014年开始,抽象逐渐成为拍卖市场上的热点之后,丁乙在Hi艺术年度榜单的排名也从最初五十开外的位置提升至十几名。
直到今年,就在九月份,相对市场稍显落后的所谓学术梳理的抽象艺术展览依然浪潮般不断的向我们涌来,而无论是那个机构组织的抽象艺术展览,余友涵、丁乙、谭平和王川都会是展览的座上客。这四位艺术家也正是Hi艺术杂志十年年度艺术家榜单中沉淀下来的唯四位跻身TOP100的抽象艺术家,便可再次感知抽象艺术在当代艺术十年中的作为“新生力量”的存在。
对于抽象在市场的升温,在夏季风看来,是藏家架构的改变带来的新的审美趣味,而这种趣味的直到2010年左右才开始显露。一直关注抽象艺术的王新友谈起他从2008年开始梳理抽象艺术时候的最初的生态是“中国本土藏家对抽象艺术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对“抽象艺术”这个相对于“写实艺术”的名称概念上的理解”,而到2014年“大家会主动找来看。我们抽象展览开幕时,来看展览的人都是自己找上门的,我们邀请的人数是很有限,陆陆续续找来的人非常多。”
在年轻艺术家中,抽象艺术的比例也逐年增长,有艺术家知识背景的因素,当然也离不来市场的因素。年轻艺术家的抽象作品在丁乙看来,不同于过去以美国、欧洲的抽象作为范本,而是更加个人化的体验。而在王新友看来,这种不同于西方抽象艺术的艺术特征,正是更加本土和东方禅宗的意味。
纵使一派歌舞升平欣欣向荣,但我们仍然看到,在艺术市场中除了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余友涵、丁乙为代表的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堪称硬通货之外,中青年抽象艺术家的比重依然很小。相较于西方艺术中脉络清晰的抽象来源,中国抽象艺术难以找到根源,而新的年轻艺术家很快将接受到国际化市场和语境中来自西方当代抽象的压力。对于抽象艺术的未来,丁乙似乎并不看好:“市场不会一直追逐抽象艺术,抽象艺术也不会成为市场的大板块,更不会有一大批东方抽象艺术家兴起成为一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