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川美“时代质感”进京展,庞茂琨时代的川美会走向哪里?

作者:张朝贝 2017年6月17日 专题话题
6月8日下午三点,“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以时代强音、现实关切、意象生成、传统再造、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和历史回望八个学术板块,共展示200多位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系统性地呈现四川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到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语境下的创作谱系。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庞茂琨时代的川美会走向哪里?
Hi艺术=Hi  庞茂琨=庞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庞茂琨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庞茂琨
Hi:此次川美进京大展促成的契机是怎样的?
庞:这次展览距川美80年代两次进京展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主要是由最近在学科建设上的需求而决定的,还有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的多次邀请,从前年开始,到去年确定下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Hi:这也是你出任院长以来川美最大型的展览,它对川美意味着什么?
庞:在筹备上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因为对三十年来的创作脉络进行梳理,需要大量地去借作品,但这个事必须要去做。川美发展到今天,确实有责任对这些年的创作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同时它也能让我们自己看清以前的一些优势和不足,无论是创作还是学科教学,通过征求一些意见来明确下一步的任务。这也是我们在争创双一流的背景下,对川美创作谱系的梳理,所以它的意义非同小可。
 
Hi:川美距一流美术学院的目标还有哪些差距?又有怎样的战略布局?
庞:川美长期以来就很注重创作自由发展,所以生态比较好。但另一方面,比如说我们的理论学科比较弱,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比较分离,都是下一步需要加强的。还有新媒体、实验艺术的创作,跟央美、国美的差距还可以进一步缩小。另外,国际交流也会慢慢做起来,这需要学校的带动,比如经费的投入。近两年来我们在人才引进上力度很大,对弱势学科进行不断得补充和调整,包括具体的申博目标,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建设,展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在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上大的工作都会逐步开展。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时代质感”布展现场
Hi:川美给人一贯的印象,似乎是以绘画和雕塑见长,如何使在新媒体、实验艺术后来者居上?在学科建设上,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庞:新媒体是在原有的学科上开拓的新的领域,确实是几乎所有美院都有的。对于川美来说的确还有待建设。它的新媒体系才发展了四年左右,但雕塑系、油画系在九十年代便已经跨出了这一步。如今科技这么发达,如何跟艺术发生更密切的联系,是川美必须思考的。事实上,这两年关于学科调整一直在设计,它对未来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特别慎重。比如我们的优势学科如何保持,新的学科如何扶持和鼓励,可能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关系,人才就那么多,调整过大不一定能发挥自己所长。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有着紧密的关系,也需要周密地布局,不过也快了,这个东西酝酿了很久。

Hi:在对艺术家的扶持上,又有哪些措施?
庞:奖掖新人是川美的一个传统,具体来说像毕业生的驻留计划,在全国是比较早的,给毕业生提供更好的环境、交流展览的机会,让他们专心创作,在踏入社会之前,仍保持对艺术的追求。

Hi:作为院长,对川美的发展有何展望?
庞:在前几十年里,川美一直有出人才、出作品的优势,在我这里要继续保持。我希望把我们以前好的方面、优良的血统发扬光大;另外要拓展一些未知的、没有接触的领域,让川美更加适应当代艺术的教育需求,在理论建设、史论研究方面填补空白,在国际交流上做出更大的推进,在新媒体、实验艺术上继续拓展。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时代质感”展览现场
三十年来川美最大型展览
本次展览共分为八个学术板块,其中“时代强音”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美院的艺术家们关注现实,把握历史与时代的发展潮流,强调人文关怀,用作品去言说、表现时代所凝聚的文化精神。
 
“传统再造”展现了四川美院的艺术家们一方面不断向传统学习,挖掘与发展传统中的精华,同时立足于时代与本土的文化语境,让传统在新的叙事话语、审美体系、美术史的上下文中,尤其是新的文化土壤中,绽放和生成新的价值。
 
在四川美院的创作谱系中,现实主义有深厚的积淀与完整的发展脉络。在“现实关切”单元中,既有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作品,也有对西南的地缘特点与生存经验的表现,特别是有部分艺术家从微观、日常、碎片化的角度切入,呈现了现实丰富且多样的肌理。
 
“语言之思”呈现了艺术家们对语言的驾驭,以及在方法论意识上的多元性。语言的“再编码”及其对本土艺术史上下关系的强调已成为艺术家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高小华 《为什么》 107.5×136.5cm 布面油画 1978 中国美术馆藏
高小华 《为什么》 107.5×136.5cm 布面油画 1978 中国美术馆藏
程丛林 《1968年某月某日·雪》 200×300cm 布面油画 1979 中国美术馆藏
程丛林 《1968年某月某日·雪》 200×300cm 布面油画 1979 中国美术馆藏
罗中立 《父亲》 215×150cm 布面油画 1980 中国美术馆藏
罗中立 《父亲》 215×150cm 布面油画 1980 中国美术馆藏
庞茂琨 《穿越时间的呐喊》 150×115cm 布面油画 1999
庞茂琨 《穿越时间的呐喊》 150×115cm 布面油画 1999
何多苓 《春风已经苏醒》 96×130cm 布面油画 1981 中国美术馆藏
何多苓 《春风已经苏醒》 96×130cm 布面油画 1981 中国美术馆藏
张晓刚 《失忆与记忆5号》 200×260cm 布面油画 2001
张晓刚 《失忆与记忆5号》 200×260cm 布面油画 2001
周春芽 《湖边》 250×200cm 布面油画 2015
周春芽 《湖边》 250×200cm 布面油画 2015
图像对绘画的冲击,不仅会颠覆现代主义以来绘画艺术所捍卫的精英性、原创性,而且会打破艺术与现实的边界,改变人们对绘画的观看——审美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家们推动了当代绘画的图像转向,使其向平面化、图像化、符号化方向发展。当然,一旦图像成为中心,占据了画面,必然会遭到绘画性的反击。而这一对矛盾从后现代艺术以来,就始终是艺术家们纠结的问题。这也是“图像叙事”板块所思考和呈现的。

“实验之维”单元并不追求极端的反叛,相反,所呈现出的是“后学院”时代艺术创作的开放性、多样性,尤其是跨学科的特征。本次展览的作品不局限在单一的系科和媒介中,希望较为全面地呈现近年来四川美院那些富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艺术实验。

在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象”既指自然的物理形态,也包含着对时空、万物的抽象认识。而“意”更为强调的是审美主体的才情与修养。魏晋以降,“意”与“象”的结合,逐渐使其成为中国人以“感物”为起点、以“游心”为过程,以“悟道”为目的的美学主张。“意象生成”单元强调“生成”,实质是讨论“意象”在当代文化——审美领域的转化、升华,言说其负载的新的价值。在本单元的作品中,既有对“有意味的形式”的表现,也有东方化的审美追求。

“历史回望”单元集中展示的是四川美院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这个展览单元,我们不仅可以回望历史,领略到艺术谱系的魅力,而且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感受到四川美院的学院精神与内在力量。
谢金时 《明天》 80×120×8cm 灯箱 2017
谢金时 《明天》 80×120×8cm 灯箱 2017
曾令香 《坐在民间》 75×75×200cm×4 玻璃钢 2016
曾令香 《坐在民间》 75×75×200cm×4 玻璃钢 2016
唐勇 《平衡》 420×420×360cm 树、工业纤维、黑线、树脂、互动设备 2016
唐勇 《平衡》 420×420×360cm 树、工业纤维、黑线、树脂、互动设备 2016
张翔 《世界》200×200×70cm 藤椅 2014
张翔 《世界》200×200×70cm 藤椅 2014
胡佳艺 《冰刀》 6'1'' 单通道视频 2015
胡佳艺 《冰刀》 6'1'' 单通道视频 2015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