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作者:张朝贝图片提供: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摄影:董林 2019年7月8日 专题人物
如何复制保存一座即将消失的房子?时永骏在小说《预售屋》里提到这样一种方法:“如果找了木工师傅来把房子的内部用木板包覆起来,就照着房子原有的结构来包覆:大门、墙面、窗户、天花板、楼梯、后院的顶架,再把每一个木板和木条都边上数字,好让它们在拆卸后还能照着原本的顺序组装起来,能够重新再现这栋房子的形状,就像是一个大型的模型组装玩具一样。”事实上,他在现实中也是这么做的。2017年4月,时永骏把自己在台北的工作室包裹上木板,并在其中生活工作了两年。不久前,这些木板被拆解后运至北京,并在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展厅内重新搭建起来。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预售屋”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下称蜂巢)展览现场
“时永骏:预售屋”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下称蜂巢)展览现场
翻模一座房子,从台北到北京
 
时永骏既没有写小说的习惯,也谈不上对文学具有深沉的热爱,他曾经最喜欢的小说是J.K.罗琳的畅销书《哈利·波特》。两年前因为腿摔伤,没有办法画画,他便开始试着写点东西。从摔伤到恢复大概一两个月,时永骏在很短时间内大致完成了那本6万字的小说,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为什么要在展览中呈现一座房子?准确地说,这是一座被翻模复制过来的、使用了两年的房子。这种疑问或许正是时永骏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之一。事实上联系到他所生活城市与中国大陆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微妙联系,这一座小房子在解构和重构的过程具备了很多可以解读的意味。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在台北的工作室
时永骏在台北的工作室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工作室的物品集中存放后,请木工师傅用木板包裹房子并进行编号
工作室的物品集中存放后,请木工师傅用木板包裹房子并进行编号
台湾艺术家、“70后”一代,这些标签自然可以作为解读时永骏的基础,但是往往令人更感兴趣的,反而是那些与他个人经验相关的“心灵史”。对于时永骏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在任何意义上都将成立的总结。2003年毕业,2009年开始绘画创作,至今正好十年;如果从他2011年搬至如今所在的工作室算起,到现在也有八个年头了。两年前他用木板将工作室包裹起来,并没有直接运来北京,而是真正住在里面,留下了大量的个人痕迹。
 
时永骏说,如果真的要像小说中描述的一样,那自己应该要住到蜂巢。他在小说中描写的亦真亦假的场景和情节,与展览中的作品相互交织:他在工作室里放了一个小型的窑,用于烧制小说中描绘的陶;而烧出来的陶的真实形状,又让他回头对小说的文字进行调整。随着跟作品和展览之间的交互,直到印刷之前文本仍在陆陆续续地修改。
时永骏《楼梯剧》248×333cm 布面油画 2018
时永骏《楼梯剧》248×333cm 布面油画 2018
时永骏《有鸟群的蓝色洋装》47×67×30cm FRP、衣料 2017
时永骏《有鸟群的蓝色洋装》47×67×30cm FRP、衣料 2017
用十年讲同一件事情,现在结束了
 
在三年前的采访中,时永骏跟我提到他刚刚为自己的工作室打造了一个植物温室,后来这个温室又由露天改造为室内。温室里的植物无疑是他创作的灵感,至少可以说是创作的道具。他的创作方式通常是按照布景、拍照再进行绘画的顺序,画面中的植物元素随处可见。
 
这些年时永骏的作品画面呈现出一以贯之的统一性,始终没有发生强烈的风格转变,只是新近创作的几幅作品画面的尺寸更大了,几乎和真实场景的大小一样,也和真实场景的视觉相差无几,凭空增添了几分超现实之感。时永骏笑言,从三年前到现在,自己在绘画上并没有进步过。但是技法上的精进并非时永骏所追求的,他更在乎的是用绘画去说一个怎样的故事。
时永骏《百花鱼》72×91cm 布面油画 2019
时永骏《百花鱼》72×91cm 布面油画 2019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是善于讲故事的人,从他迅速写就的第一本小说中便能略窥一二。他的作品同样如此,用讲故事的方式陈述着他的私人生活,但是这个来自台湾的故事并不如我们预期般的温情和浪漫。在某种程度上,他画面中的人物、植物与其他道具别无二致,冷静克制、没有情绪,由于充当了摄影师这一记录者的缘故,连自己都很少作为主体出现在故事之中。
 
当我问到时永骏的创作阶段,已经在北京做了三次个展的他却觉得“这十年我差不多在讲同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生活当成创作主轴。我觉得想要说的差不多说完了,有点像仪式一样,我宣告这件事情结束了。”展览结束后,这座被复制过来的房子也将被仪式般销毁。不过最具仪式的销毁方式,或许反而不是特意破坏,而是将它视作普通地建筑废料,然后轻松无惧地走向不可知的下一步。
时永骏《放满陶器的大桌》182×227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放满陶器的大桌》182×227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沙龙照-双人房》61×71cm 布面油画 2018
时永骏《沙龙照-双人房》61×71cm 布面油画 2018
与小说文本线索交织的作品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你写的《预售屋》这本小说讲的是怎么去保存一座房子吗?
时永骏(以下简写为时):对,我用怎么保存一座房子作为开头,讲的是房子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重组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不过里面的故事结构大部分都是虚构的,但很多人会跟我开玩笑说,他们以为是真的,因为全部都是贴近我真实日常的虚构情节,所以有些真假难辨。
 
Hi:为什么想到保存一座房子的方法?在蜂巢的展览之前就有这个想法和计划了吗?
时:那时候还没有完全确定,只是在蜂巢展览的档期已经定了,只是有个初步的想法要把房子搬到北京。因为不可能真的把房子搬到这里重建,所以我觉得用木料复制房子的方法是可行的,于是我就像做策展计划一样替自己的策划了一下,先把房子包裹起来,后来这个想法不断地完善。
 
Hi:那么小说的文本和展览作品的关系是怎么样?
时:小说总共六个章节,我会从中抽取一些适合的情节做成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和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绑在小说文本的线性发展之上的。
时永骏《陶艺教室》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8
时永骏《陶艺教室》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8
时永骏《照镜子的女孩》65×65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照镜子的女孩》65×65cm 布面油画 2017
Hi:这些作品的类型,除了绘画也有摄影和装置。
时:从2012年在玉兰堂的第一次个展时,我的作品都会先打造好一个场景,然后拍摄,最后转换成绘画,创作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现成品,所以自己也开始做些用于布景的装置素材,慢慢变成自己的作品。我之前可能并不把它们视为作品,但这次把工作室搬来蜂巢,代表了这个系列阶段性的结束,所以想要把所有面向的作品都呈现出来。
 
Hi:现在的创作阶段要结束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时:对,我觉得这件事情做了十年,差不多在讲同一件事情,想要说的说完了。接下来的作品,不再是以我个人为出发点,可能会对自己以外的事情更感兴趣。在过去十年里,我的作品大致都是以自己的私人生活为主轴,现在做一个总结,我觉得时间点刚好。
 
Hi:所以说你对自己过去十年创作的总结是,与私人生活有关的场景。
时:不仅仅是私人生活,而是完完全全围绕我个人所有经验、日常感知。所以日子过到什么样子,作品就变成什么样子。
时永骏《白色毛巾下露出的毛线辫子》72.5×60.5cm 布面油画 2019
时永骏《白色毛巾下露出的毛线辫子》72.5×60.5cm 布面油画 2019
时永骏《编发的手》116×91cm 布面油画 2019
时永骏《编发的手》116×91cm 布面油画 2019
我很难说自己有什么明确的变化
 
Hi:从2009年开始创作到2012年在北京第一次个展,再到今天,这几个时间点上你的作品有哪些阶段性的变化?
时:我没有太详细地想过这件事情,可能别人会察觉到某种变化,或者是不一样的阶段,但我很难说到底有什么明确的变化。我记得2016年之前工作室没有后院,所以画面会有开放的户外空间,后来有一个阶段的作品都是在后院拍的。我没有刻意要区分自己的创作有哪些改变,或者这个阶段应该是什么样子。可能这次最大的改变就是写了一本6万字的小说,还把自己的房子包起来运了过来。
 
Hi:尽管作品风格上改变并不强烈,但还是有很多细节变化,比如从丙烯到油画,尺寸从小到大。
时:2012年之前,很多作品都是用丙烯画的,后来一段时间突然不想用丙烯,而且那就是一个晚上的事情,第二天起床后我觉得要开始画油画,也没有为什么。一开始很不容易上手,可是我觉得那种画画的感觉还蛮好的。不这么理所当然,有点失控。
时永骏《肖像图书室》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肖像图书室》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帐篷里看书的人》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9
时永骏《帐篷里看书的人》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9
Hi:但是你作品中的图像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失控的,而是在非常克制的控制之中。
时:我觉得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喜好,我需要非常精准地呈现或者说复制那个摆拍出的场景,可能是用摄影、绘画,或者直接以装置的方式呈现。选择绘画的时候,我需要用这种精准性让大家相信这真的是摆拍出来的场景,但事实上很多画面又不那么干净,比如我会用喷漆或涂鸦去破坏它,这是部分我觉得是专属于绘画的,不然我用摄影就可以了。
 
Hi:借助投影进行绘画必然会削弱描绘的方式,这样就好像没有必要用绘画的方式去呈现,你怎么认为?
时:我的创作和照相写实还是有区别的,事实上你一看到我的作品就知道它是绘画,你不会察觉到某一个部分是没有投影的,也不会觉得它可以被其他方式比如摄影取代。我刚刚讲到这次是一个总结,所以下一个阶段的创作会直接把投影的元素拿掉,因为画得像真的这件事情从来不是我所追求的。
 
Hi:你有几幅近作是比较大尺幅的绘画,之前没有画过这么大,为什么?
时:我没有规定过自己的尺寸,因为工作室的墙最大就这么大,已经顶天立地了(笑)。我想要人站在画前面会感觉到像是站在我工作室搭的场景之中,因为它是接近1:1的比例。其实那几张场景的搭建花了很多时间,如果画出来被缩小到比较小尺幅的话,我觉得有点可惜。
时永骏《睡前故事 A-1-有小森林的睡前故事》(装置版) 235×220×80cm 2018
时永骏《睡前故事 A-1-有小森林的睡前故事》(装置版) 235×220×80cm 2018
时永骏《睡前故事D-旧房子与新房子》铁床上下铺 192×90×232cm 木屋 120×90×55cm FRP屋 120×90×55cm 2019
时永骏《睡前故事D-旧房子与新房子》铁床上下铺 192×90×232cm 木屋 120×90×55cm FRP屋 120×90×55cm 2019
我觉得要有一个全新的生活了
 
Hi:你的作品具有从个人生活出发的叙事性,但是好像又不是关于你的故事。
时:它的确是在很大比例地叙述一个人的日常,但是我通常不太习惯把话说得让人马上看得懂我想要说什么,我也很少出现在自己的画里。
 
Hi:为什么你会很少出现在自己的画里?
时:因为我是摄影师(笑)。不过有时候会有状况需要立刻拍,我只好拿手机定秒数,自己入镜。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偶发的,我觉得现在一定要记录下来,状态来了,等到隔天就不对了。所以如果有我出现的话,都是此刻非拍不可的状态,而在平时我要拍别人,自己当然不会出现。
时永骏《破沙发击鸟仪》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破沙发击鸟仪》130×162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有鸟环绕的烧肉店》72.5×91cm 布面油画 2018
时永骏《有鸟环绕的烧肉店》72.5×91cm 布面油画 2018
Hi:即使你在自己的画里,也都是非常冷淡的,没有任何主观情绪。
时:我觉得下一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会有情绪的,不像这几年,人都是被当作物件来使用,模特如果有表情,会被我禁止,我通常都是只要你在画面的行为,不需要表情。
 
Hi:所以你是把人当作道具,然后在讲什么故事?
时:就讲我的故事,艺术家本人的故事,如果我必须要给一个答案,我会这样说。但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我不太想要让别人觉得它就是怎么样的,其实大家对我的作品有很多种出乎我意料的诠释。有人觉得诡异,有人觉得可爱,大部分也都不是我想要的,但我觉得无所谓,怎么解读都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你看到这个场景可能有一点共鸣或启发,都会因人而异。
时永骏《衣柜里的布偶》182×227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衣柜里的布偶》182×227cm 布面油画 2017
时永骏《蓝色衣柜里的玩偶》2017,蜂巢展览现场
时永骏《蓝色衣柜里的玩偶》2017,蜂巢展览现场
Hi:你作品中的陶瓷小雕塑,居然是在自己工作室的窑里烧的。
时:我为了做这件事情买了一个窑,以前不会做陶,但又一定要把它做出来,所以请教了一些做陶的艺术家。失败过很多次,但是摸索下来还是可以取代现成玩具的效果。现在买现成的东西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我了,因为选择非常有限,倒不如自己想要什么就做什么。
 
Hi:你怎么看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和收藏的那些玩具?
时:收藏的就是一些老东西,属于过去的时间;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是全新的,两者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前一阵还在考虑变卖工作室的老东西,因为这个念头一旦兴起以后,我觉得要有一个全新的生活了。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 他把工作室从台北运到北京,一个月后再销毁
时永骏自己在工作室烧出的陶瓷小雕塑
时永骏自己在工作室烧出的陶瓷小雕塑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