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云岐 成功不可复制

采访:胡婷婷编辑:罗颖摄影:董林 2014年9月22日 专题人物
​收藏家  考云岐
​收藏家  考云岐
我问考云岐,近二十年的收藏经验有什么可以给后辈分享的?他回答道:“成功不可复制。对艺术家来说是这样,对收藏家来说也同样如此。”
德山与DS

德山艺术空间就是不可复制的一部分。距离德山最后200米,是一段遍布杂乱的汽车修理小店和小饭馆的崎岖小道,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风貌。他并不在乎周围的环境如何,重要的是,1000多平米的空间足够藏品的存放以及展示。考云岐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八年,伴随岁月流转的还有日益累积的艺术品。所以德山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画廊。这个空间常年固定的员工仅考云岐和他一位同时要负责做饭的助手。但在外人看来,有空间、有展览,就应该按照画廊的标准。有人说这里的展览不够频繁,也不够有规律。但实际情况是,这里除了对外公开的展览,他每年几乎有一大半的时间在陈列自己的藏品,并且在不断更换。不过,他并没有就此选择逍遥自在的生活,年龄、阅历不仅没有消磨他的斗志,反而再次激发了不安分的因子。在60岁到来前夕,考云岐在德山艺术空间的前院,又新辟一处200平方米的空间,取名DS艺术,作为“德山”的子品牌,以支持年轻艺术家。
德山艺术空间 正在展出的“中国抽象艺术案例展”
德山艺术空间 正在展出的“中国抽象艺术案例展”
提供给更多年轻艺术家的DS空间(为德山艺术空间的补充)
提供给更多年轻艺术家的DS空间(为德山艺术空间的补充)
做足了功课,下手才狠

更多人知道考云岐,并不是因为德山艺术空间。而是他早年慧眼相中年轻的王光乐,并收藏了一批他的成名作“水磨石”系列。在王光乐的引荐下,又成为N12艺术小组展览的第一回、第二回展赞助人,支持出版了两本画册。但于考云岐个人而言,这还不是最令他兴奋的事。
做足了功课,下手才狠。2006年,当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处于起步后的上升期时,他却另辟蹊径,玩起了冷门的抽象——一个新兴的市场。“别人进入的时候,我退出;别人还没进入的时候,我早就已经玩过了。” 买成熟艺术家的知名作品与他一贯的作风相悖。德山创立第一年,就成为无名画会全国巡回展的首家展览及支持机构;2007年,又举办了由高名潞策划的中国抽象艺术研讨会“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不按常理出牌,是他留给身边朋友最深刻的印象。
1994年,白羽平的油画静物就成了他入门当代艺术收藏的画作,“尽管现在看来,并没有那么当代”。之后他又陆续收藏了刘小东、喻红、忻东旺等艺术家的作品。但直到2006在德山空间在北皋安营扎寨后,他的收藏地图才有了更清晰的路线,但收藏趣味也发生了转变。2007年朱金石力度强劲的绘画作品《青山杀恶水》成为他收藏抽象艺术的开端,此后考云岐便一发不可收拾,相继收藏了谭平、张伟、毛栗子、陈文骥、马树青、周洋明、陈若冰、马永强等老中青艺术家的作品。“抽象才是国际语言,更接近当代。但这肯定不是金科玉律,只是我个人的一种趣味取向。”在抽象势力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考云岐又颇具前瞻性地迈出了第一步。
2007年 收藏王鲁炎作品《被锯的锯》阿拉里奥个展现场图
2007年 收藏王鲁炎作品《被锯的锯》阿拉里奥个展现场图
视野决定收藏方向

除了对抽象的偏爱,装置也是考云岐另一条收藏分支。从2005年的第一件装置藏品——秦玉芬的《无言的风》,到2007年王鲁炎在阿拉里奥画廊展出的《被锯的锯》以及朱金石的大型装置《浪的雾》、《淫侵》,再到年轻艺术家李洪波、王雷、吴梦诗等,考云岐的这步棋在许多人看来是一次冒险。但是考云岐始终不愿意做守株待兔的那位,他习惯主动出击,再用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确。但考云岐的收藏布局并没有止于此,市场价值尚有待检验的摄影也成为他的另一心头好。2007年便开始收藏蒋少武的文革系列、王国锋的社会观念作品;最近,他的摄影清单上又新增了杨福东、李俊的名字。
所谓视野决定收藏方向,考云岐用他姿态鲜明的举动,践行着他对艺术的观察和想象在收藏之路上,所谓的成功,更多是他对艺术的理解和对自我的肯定。而这恰恰是时间所赋予的。
但实际上,成功可以复制,通往成功之路不可复制。
艺术品收藏除了满足他不断变化的喜好之外,藏品的更新换代是任何藏家需要面对的抉择。“世上没有终极的藏家,只有持有时间长短的藏家”,考云岐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