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谋定而后动

作者:朱凡图片提供:千高原艺术空间 2014年10月31日 专题话题
刘杰 谋定而后动
千高原艺术空间负责人  刘杰

Hi艺术=Hi  刘杰=刘
千高原艺术空间外景
千高原艺术空间外景
作为成都画廊中的重要指标, 刘杰用“谋定而后动”以形容千高原艺术空间的扎实运营。在与川渝艺术家密切互动中,他视其为自然的发生。在通过对于空间及展览节奏的调整中,千高原艺术空间也通过参与博览会等形式进一步扩展在亚太区域的藏家群体。对于成都当地的藏家增长,刘杰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夏,姜宇辉、刘杰、汪民安在千高原艺术空间旧址
2013年夏,姜宇辉、刘杰、汪民安在千高原艺术空间旧址
成都艺术家的丰富性远远大于从前
Hi:千高原艺术空间在艺术家选择上是沿着怎样的线索展开的?运营以来,是否做出过哪些调整?
刘:在今天,其实画廊很难说只在一两个线索下工作,我想,不同的机构会有一些侧重,我们比较关注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艺术家如何反应及应对。关注艺术家个体特殊性的价值,这个特殊性不是指猎奇,必须是建立在艺术的总体框架之内,如何与过去的文化、艺术史及当下发生千丝万缕的勾连。我们也注重与各个年龄段的艺术家的合作,既有50年代初的艺术家,也是80后艺术家,每一个年龄段的艺术家有他的特殊性,这也是千高原和很多画廊的不同之处。
陈秋林个展“空的城”现场
陈秋林个展“空的城”现场
Hi:现在千高原有一个非常丰富的合作名单,那么在与艺术家合作的整体数量是如何把握的?是否有与更年轻艺术家展开新的接触?
刘:画廊开办以来,在时间的累积中,随着资源、藏家群体、人脉等的进展,合作艺术家名单会逐步扩大。其二,与画廊每年可以出品的项目数量有很大的关系,一年前,千高原搬迁了新的空间,面积扩大了,同时可以呈现两到三个项目,所以,从展览项目安排本身而言,名单也可以扩大。当然我们在积极关注和接触更年轻的艺术家。
陈秋林装置现场
陈秋林装置现场
Hi:在与千高原合作的艺术家中,很多人与川渝地区有很密切的关系,你如何看待画廊与艺术家在地域上的紧密联系,这是否是千高原选择艺术家时会考虑的一个方面?
刘:这并不是刻意的考虑,而是自然和必然的发生。地域与艺术家的成长有必然的关系,自古以来,川渝地区就是人才辈出。川渝地区有非常重要的四川美院,那里走出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我们的画廊在成都,选择这里出生、学习、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多一点,完全是一个自然发生的结果。但艺术家生活于此,不代表他们的视野、影响力、市场仅仅停留在此处。
《再见!董其昌》漆澜个展展览现场
《再见!董其昌》漆澜个展展览现场
Hi:四川地区有强有力的院校作为支撑,你如何看待成都当地的艺术家资源,包括未来是否有新的有效补充?因为现在也有很多艺术家选择在北京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而不是选择留在成都或者重庆。
刘:很多人在谈这个问题,但这是问题吗?年轻人刚刚从学院出来,自然要寻找一个资讯更发达、可以产生更多高质量交流的地方,走出去很正常。假以时日,也有些艺术家会重新选择,当其工作系统及画廊代理关系形成后,其实待在哪儿已经不重要了,更多的人会选择与家庭和生活质量相关。实际上,近三四年,原本固定呆在北京的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中,有一大波已经回来了。另外,在当下,网络媒体高度发达,艺术家和画廊本来就不一定要在同一座城市,地域不会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沟通力度。还有一个现象,成都近年来外地来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这种流动性,其实也加强了跨区域板块之间的艺术家交流。如今,成都艺术家的丰富性已经远远大于五年前、十年前的情态。
“时间的仓库”王川个展现场
“时间的仓库”王川个展现场
Hi:那么成都当地的艺术市场环节对于当地的艺术家的接纳程度是怎样的呢?
刘:这个无法一言概之,每位艺术家的情况都不完全一样,这关系到市场的认知问题、审美取向和对今天高速发展的艺术的认知等等。像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本地市场接受度最高的是绘画,甚至是布面油画,而新媒体和其他媒介艺术家的作品,本地的市场是较差的,甚至于国内的市场都不是很好,更多的还是境外收藏家。画廊针对不同的艺术家会采用不同的市场策略。
Hi:千高原现在的展览计划在群展及个展项目中是如何安排的?
刘:随着艺术家本身的成熟,个展会越来越多,画廊是以推动个体艺术家的价值来实现价值。由于空间的扩大,项目增加,工作量加大,加之博览会的节奏,我们会把展览的档期延长,延长其与公众见面的时间。
刘传宏“皖南记事”个展现场
刘传宏“皖南记事”个展现场
博览会是拓展的主要渠道
Hi:提到博览会,千高原近年参加博览会是怎样的频率?
刘:近两年,每年控制在五个博览会左右的节奏。国内今年在上海出现多一些,近两年博览会也是大发展、大变化的时间,比如今年的PhotoShanghai,也许之前大家都没想到,中国那么快会有一个完全国际范儿的影像艺术博览会。我们画廊有很好的摄影艺术家,最后实际上效果也非常好。PhotoShanghai的展位很小,走的还是小而精的路线,我们今年主要展出中国新摄影的代表人物黎朗的作品。在上海,除了PhotoShanghai,另外是Art 021、在龙美术馆举办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今年一月还在艺术登陆新加坡黄笃先生策划的“国家平台”单元展出陈秋林的独立项目“豆腐百家姓”,反响超好。明年第一个是三月的香港巴塞尔。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亚太地区,欧美的博览会虽然邀请一大堆,但我们暂时还在观察。
 
Hi:博览会是拓展外界藏家资源的良好渠道,就千高原本身而言,目前的藏家群体结构是怎样的?
刘:我们藏家的地区分布比较广,欧美相对少一点,亚太区域更多,近两年国内的客户比例在大幅上升,主要增长集中在大陆。
2012年,千高原艺术空间在Art HK 12展位现场
2012年,千高原艺术空间在Art HK 12展位现场
陈秋林作品《空的城》
陈秋林作品《空的城》
市场滞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i:目前的藏家群体中,成都当地藏家对当代艺术家的接纳及消费程度如何?
刘:我只能这样说,成都当地最近几年都在快速的进步,但是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我的建议是要进一步的开阔视野,好的东西它始终都在那儿,总是会不停的出现,关键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去接触到。中国与欧美不同,没有上百年的博物馆、美术馆传统,大众的艺术教育系统缺失,近十年,更多是由画廊在完成普及教育。而成都,先不谈展览质量,作为群体有高密度的展览是近五年的事情,所以,这种适当的滞后性其实也是正常的。
2013年,千高原艺术空间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现场
2013年,千高原艺术空间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现场
Hi:在与成都藏家的接触中,他们是否有明显的倾向?是否呈现了大致的方向,如学院基础或其他?
刘:当代绝大多数的艺术家都是学院出身,但各自的创作抛开了学院的范式,走上了个人化的、在当代艺术大的学术语境中的工作结果。另外,成都靠近四川美院,这里也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聚集,当地藏家接触这个部分非常方便,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占有比较大的优势,我们画廊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刘杰和周春芽在博览会现场
刘杰和周春芽在博览会现场
Hi:你觉得,当下成都当地是否有更为年轻的人加入收藏的系统中来?
刘:年轻的收藏力量现在已经凸显出来了,成都也有这样的年轻人,但相比北京、上海,就非常少,多数还停留在单次零散购买上,接触的中低价位的作品更多。年轻一代的很多人有海归的背景,在艺术视野上也更为开阔,了解世界的艺术已然是什么样。除了收藏之外,也会比较积极参与讲座和其他艺术活动中,什么样的人买当代艺术?一定是不保守的人,年轻会更开放一点,当然,这并不代表上了年纪就保守。
2013年千高原艺术空间参加ART021展位现场
2013年千高原艺术空间参加ART021展位现场
Hi:从城市的消费能力而言,成都实际上在整个中国的大环境中都是超前的,在目前滞后的状况中,你如何看待成都当地藏家未来从综合消费能力向艺术的转化程度及发展走向?
刘:这个没有所谓准确的判断,只能做一些分析。我听到时尚产业的朋友说,川渝两地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的消费能力是空前的,这是有数据支撑的。但这种对于奢侈品的消费能力还不能马上和对艺术品的消费做直接的嫁接,为什么?因为奢侈品还是有使用功能的物件。什么人可以做收藏?其实两个条件具备就可以做收藏,第一相对有钱,第二,绝对的价值认同。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价值观念的转变。
2013年 ART021展位现场
2013年 ART021展位现场
Hi:你如何看待成都当下的画廊生态?
刘:号称做当代艺术的有几十家吧,具体数量我还真不知道,因为很多我并没去过。成都现在很热闹,周末有好几个展览要开幕,但成都的热闹和北京不同,因为成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以画廊机构主导的艺术区,是散落在社会当中的,所以你需要通过一些资讯平台了解。
陈秋林《豆腐百家姓》参加2014艺术登陆新加坡开幕式现场
陈秋林《豆腐百家姓》参加2014艺术登陆新加坡开幕式现场
Hi:成都最近有哪些展览讨论是你所关注的?
刘:成都当代美术馆今年的两个展览都挺好的,一个是刚刚结束的中国十四个艺术家的录像展,另一个是早先结束的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收藏的录像展。这样的两个展览连在一起,我觉得不只是放在成都,哪怕放在北京和上海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知道录像在内的新媒体其实这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已经集聚了大量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但是没有得到更多的推动和展示,实际上绝大多数优秀的艺术品都被境外收藏走了,这种展览是非常重要的推动。A4作为非营利机构,也做了很多有质量的实验性的项目和讨论,对于公共教育、艺术认知、学术推动以及丰富一个城市的生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巴塞尔(ART BASEL)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与刘杰交流
艺术巴塞尔(ART BASEL)亚洲总监Magnus Renfrew与刘杰交流
Hi:在成都当下的生态之中,对千高原自身而言,未来发展的优势或是限制在于何处?
刘:这更像是一个MBA的课题,坦率的说,我并没有认真去想。成都偏离最中心,相对比较安静,大家可以更从容的工作。在成都,对千高原来说,肯定是有局限,如果我们在北京或上海,势必会有更多的关注和机遇。成都特别缺乏优秀的报道媒体和作者,期待更多的媒体关注、报道这边的机构和项目。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