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昕 泰康空间任性地成长了十多年,到今天,很幸运

作者:刘霞 2017年2月7日 专题话题
唐昕 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泰康空间总监、策展人
唐昕 泰康保险集团艺术品收藏部负责人、泰康空间总监、策展人
成立于2003年的泰康空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非营利机构之一。而作为泰康保险集团艺术部门的泰康空间,正如负责人唐昕所言“任性地成长了十多年,到今天,很幸运。”但其实我们从展览的质量上可以看出,它有“任性”的资本。2016年泰康空间开启了与公众互动实验的开端,而2017年,泰康空间已经开始在向美术馆发展做准备。
位于草场地红一号院的泰康空间
位于草场地红一号院的泰康空间
Hi艺术=Hi 唐昕=唐
 
 
 
2016 年 是 与 公 众 互 动 实 验 的 开 端
 
 
Hi:怎样回看2016年泰康空间的展览和项目?
唐: 2015年泰康空间项目历史性的较多,离今天的艺术现场有点远。2016年,我们的展览项目更多集中在对当前艺术现场的关注。比如,日光亭项目重启,泰康空间重新打开对年轻艺术家关注的视野,在今年一共策划了6位年轻艺术家的个人展览。2016年空间内的另外两个项目,“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和“滥情”,也都与今天的艺术生产有很大的关系。“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是以沈阳地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地下音乐发展现象为样本,由此提示对当时艺术生态萌芽期的观察。“滥情”展出了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比较中坚力量的艺术家和他们当下的创作现状。
Hi:之后也会持续这样的转型方向?
唐:因为团队比较小,对我们来说,2016年做这么多项目已经非常饱满了。加上空间物理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多历史性的项目要放到后面再做,我们还是希望每年都有关于历史性的和现场性两方面的展览项目。
Hi:下半年也开始了公共教育部分的内容?
唐:泰康空间成立十多年,过去更多把工作重心都放在和专业群体交流这方面,而有意地没有做和公众的互动。从2016年开始,我们设立了拓展与信息中心,这个部门工作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摸索、研究如何跟公众互动,也就是希望了解公众对于艺术的需求,包括鉴赏、认识、理解、体验、经验等各方面的需求。2016年这方面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我们以泰康集团的员工伙伴为实验对象,做切片调查,研究在公司工作的白领在艺术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跟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这几个目标院校的学生做艺术讨论,与不同院校和专业背景的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泰康空间已经成为这几所高校艺术领域的第二课堂或者实验基地。对于泰康空间,2016年是与公众互动实验的开端,当我们对这个问题慢慢摸索出更深入和丰富的经验与答案后,会专门设计、开发相关项目与大家互动。
泰康空间2016年季度大展“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1995-2002”,通过对90年代摇滚乐的文献梳理,回顾当代艺术生态中很多必要的因素和角色萌芽的那段时期。
泰康空间2016年季度大展“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1995-2002”,通过对90年代摇滚乐的文献梳理,回顾当代艺术生态中很多必要的因素和角色萌芽的那段时期。
泰康空间2016年季度大展“闪灵:摄影之后”,试图通过艺术家对摄影艺术操作方式的革新,或对图像成形后的探索,在反叛传统摄影的路上,重新定义摄影的本质
泰康空间2016年季度大展“闪灵:摄影之后”,试图通过艺术家对摄影艺术操作方式的革新,或对图像成形后的探索,在反叛传统摄影的路上,重新定义摄影的本质
快 速 更 迭 对 艺 术 家 有 很 大 杀 伤 力
 
 
Hi:泰康空间在艺术家和展览内容选择上有怎样的方向?
唐:从2007年到2009年,泰康空间逐渐形成自己的空间理念,即“追溯与激励”。到2010年前后,空间整体的研究体系逐步确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其一是中国1942年至1976年包括红色时期在内的艺术;其二是1976年至今,关于当代艺术的发生、发展、现场以及未来。空间这么多年的大展、长期项目,都是在这个框架当中进行的。我们在研究中提出问题,再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展览、项目、出版等等。日光亭项目更偏向于实验性的年轻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希望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做画廊、商业机构不太容易实现的展览。
Hi:从今年参展的艺术家来看,很多已经在当代艺术领域非常活跃,甚至是已经是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作为非营利空间来说,是否会不够先锋和实验?
唐:在公众的视线中,艺术家是快速更迭的。某年,某几个艺术家很活跃,或者,某几年,某几个艺术家的影响比较大,之后这些人会慢慢地淡出公众视野,随后大家的目光将会再去寻找新的案例。这种消费对艺术家的长期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杀伤力,艺术家的创作和思考需要沉淀、深入的过程,我们要给他们这个时间和过程,跟随他们去看哪些提问是有意义的,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与现场、时代、艺术生态的关系。这个跟踪不应该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现在基本上是五年一代人,十年一拨人就消失了,泰康空间会把很多这样的事情重新拿回来看,比如2016年的第一个项目“生命文献:沈阳地下音乐1995-2002”。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是九十年代的艺术生态——在九十年代社会、经济的背景下,为什么能够出现这些活跃的城市文化,为什么到2000后全都消失,包括展览里提到的各地的摇滚乐,其实,那个年代正是当代艺术生态中很多必要的因素和角色的萌芽期。我们回头来观看、观察这些已经不时髦的、不实验的现象,因为它们是非常值得去深入研究,仔细思考的。找到它的价值,这是我们想做的事儿。
Hi:泰康空间展览的作品是否会进入泰康的收藏体系?
唐:泰康空间的职责包括两大部分:收藏+研究。但空间的展览完全是泰康空间学术研究和思考的产物,做展览的时候是不考虑泰康收藏这个事儿的,展览的目的在研究而不在收藏。当然展览中有好作品,有我们认为值得留下的,后期我们也推荐纳入到泰康收藏体系中。
Hi:像泰康空间这样直接隶属于企业的非营利空间,是否会存在限制和局限?
唐: 我们是跨界生存,十多年来社会、企业、大众对艺术的认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今天跨界生存的好处更多了,比如我们可以拿员工做人群实验,摸索互动经验;可以借助集团的影响力在社会中或金融行业中传播我们的案例和经验,等等。
Hi:2016年空间的运营成本有多少?资金来源有哪些?
唐:泰康空间自成立以来每年的花费不知不觉中一直持续上涨,从一开始每年两、三百万,到现在近千万(不包括收藏),全部来自泰康集团的投入。到目前为止,因为空间自身定位、目标受众群体的特点,以及所处位置等关系,我们都没有特意积极向外寻找资助。未来在已有基础上,随着我们增加面向公众开展的多种互动活动,泰康品牌伴随着艺术逐渐被更多观众所了解,在更大范围提升了影响力后,一定会开展多元化的品牌互动。
泰康空间2016年季度大展“滥情”,艺术家陈晓云与蒋志用多元媒介表达了艺术生态中“审美”的多元
泰康空间2016年季度大展“滥情”,艺术家陈晓云与蒋志用多元媒介表达了艺术生态中“审美”的多元
泰康空间2016年日光亭项目之“梁半:轻微脑震荡”
泰康空间2016年日光亭项目之“梁半:轻微脑震荡”
给 务 虚 的 成 长 提 供 支 持
 
 
Hi:怎样看待非营利机构在艺术生态中的角色?
唐:把文化和艺术当成商品和产品,去使用,经营、投资,是一个务实的事;如果把它看做文化、意识形态,或人类的一种思考,从精神的角度看,就很务虚了。非营利机构在生态中的作用,就是给务虚方面的成长以支持,给它空间,有了这方面的成长和发展,才会有务实的一面的发展和成长。
Hi:就你的观察,今年非营利机构的整体运营状态如何?
唐:不光是艺术界的非营利机构,中国整体的NGO(非政府组织)发展前景都是非常好的。NGO必须实现社会化才能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现在才刚刚开始,所以前景一定会好,只是现在这个阶段大家还都比较关注价值转化,务虚里其实还挺务实的。
说回到非营利艺术机构,也是这个问题。更因为“艺术”这个事儿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太小,公众广泛关注度不够,价值转化的范围和可能也因此受到限制。所以非营利艺术机构获得资助的可能性还很比较困难,整体上还处在谋生立命的阶段。另一方面非营利艺术机构的自我认识,包括自我价值认定、自身使命和职能、具体的定位等等方面不能过于宏大,需要瘦身,更加具体准确,并且彼此形成差异化。你有吃不完的粮食和只有一袋米的时候,需要想的问题必须是不一样的。
Hi:如何看待自我组织的小型非营利空间的兴起?
唐:这些是所谓非营利艺术机构中的替代性空间,很多都是艺术家发起的。我们有一个进行中的长期项目,叫“艺术家策展系列”,就是关注艺术家个人创作之外,他们对艺术生态、系统、体制、方法等等更多问题的思考,替代性空间也就是这样一个个出现的。非常积极,有想法就行动,有能力就实施,能带来很多不同的观点,视角和经验,对非营利机构是很大的丰富和补充。但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性。
Hi:2017年空间的关注点会在哪里?都有怎样的展览和项目计划?
唐:2017年泰康空间依然在现阶段大的框架内继续开展工作——展览、出版、收藏,还会开展更多讨论、讲座,以及丰富空间之外开展的互动活动。同时继续向美术馆发展做准备,包括方向、制度、架构、学术、收藏等等方面。
泰康空间2016年日光亭项目之“胡庆泰:两部分”
泰康空间2016年日光亭项目之“胡庆泰:两部分”
泰康空间日光亭项目之“杨光南:消化不良”
泰康空间日光亭项目之“杨光南:消化不良”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