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轩打造“默·像”私洽展 抽象绘画的魅力探索之旅

作者:吕晓晨 2016年5月16日 专题话题
4月9日下午3时,位于798艺术区706北三街的明轩空间将举办“默·像”私洽展。
九位致力于抽象探索的艺术家将呈现各自在艺术前行道路上的不同攀爬脚步。
“默·像”展览现场
“默·像”展览现场
不同的“面相”
——————
4月9日,明轩空间将举办“默·像”私洽展,将展出邱世华、王劼音、尚扬、梁铨、刘文涛、王世龙、谢墨凛、张雪瑞、钱佳华九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独步潜行的抽象探索中,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面相”。
展览一方面将从绘画性的角度所作的形式自律,由一个敏感的笔触呈现的力量、速度、衔接、色层的挤压、重叠的迹象而生,通过绘画语言本身的自觉生发,实现艺术家整体抽象感受的自我生成。作品形体或色彩视觉的繁多、极简,都被消解为空无,剩下的是内在精神的未知体验;另一方面是带有传统绘画精神与东方美学思考的艺术倾向,在象与非象之间的心灵转换。
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作品面貌
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作品面貌
邱世华 ,“空白”的诗意
———————————
 
“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其中却有着隐约的风景在其中生长。这是邱世华的绘画。”(夏可君)
 
邱世华 《无题》123×233cm 布面油彩 2014
邱世华 《无题》123×233cm 布面油彩 2014
邱世华此次带来的作品名为《无题》,画如其名,看似空荡荡的画面上给人以摸不着头脑。邱世华将山水画的意境与西画中的光影结合,画面中的空白不是空无,空即是色,更像是一种精神性的“默读”。作画过程也是一种思维沉默下的调节,自然的恍惚及其生发,隐现的缭绕物象是内在精神的层叠,心念之于画布上的回响。
王劼音,朦胧又和谐的神韵
————————————
王劼音 《山水》 80×60cm 布面油彩 2014
王劼音 《山水》 80×60cm 布面油彩 2014
王劼音的绘画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回溯和对于意象审美的再创造,经验化的山石、花卉意象符号都是其心灵视像的转化。此次展览,王劼音通过《山水》中石青色、灰褐色、米灰色的色调限制,通过色层、滴痕、肌理和涂鸦般的线条构成的视觉体验,都是其融汇中西、潜心于形式与气韵而得的自然特质。
 
尚扬,不拘一格
————————
尚扬《册页 09-4》 100x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08
尚扬《册页 09-4》 100x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08
尚扬的绘画较为完整与自觉地实现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现代性转换,浮现的山水册页是尚扬内心视像的残影、余象,轻盈、气化的米氏云烟,偶尔突兀、生猛、物感强烈的山水拼贴,是记忆默写的方式,潦倒的物象是撞击破坏之后世界的显现与澄明,带着悠远生发的冥想。此次尚扬带来两幅作品,《册页 09-4》、《册页-8》,不拘一格,真实朴素。
 
梁铨,微妙的宁静
————————
梁铨 《向陶渊明致敬 2》 120×90cm 宣纸、彩墨、拼贴纸本 2010
梁铨 《向陶渊明致敬 2》 120×90cm 宣纸、彩墨、拼贴纸本 2010
梁铨宣纸拼贴的水墨语言,融西方文化理性与传统文人画精神于一体,纸条的无规则排列,形成自然默想的几微之象,以微妙细节的形式堆砌与自我消解实现了“空”的境界,隐含了对中国艺术中灵静、淡泊、典雅、飘逸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完成了一种抽象虚无与自然回归的自由转换。《向陶渊明致敬2》中,梁铨的心境可见一斑。
 
刘文涛 ,纯粹的表象
——————————
刘文涛 《无题》 238×146.5cm 布面铅笔 2006
刘文涛 《无题》 238×146.5cm 布面铅笔 2006
刘文涛用最基本的元素铅笔,塑造出单纯的黑色与绿色块面,色面的错落交替实现了由平面到三维空间转换的立体视像,沉静厚实的色调暗含了由实到虚的意味生成,作品的立体表象之后是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抽象概括。作品《无题》背后,似乎是道不尽的冷静与克制。
 
王世龙,纹理的魅力
—————————

王世龙《NO·204》132x100cm 纸本手工、宣纸水墨 2008年 
王世龙《NO·204》132x100cm 纸本手工、宣纸水墨 2008年 
此次展览中,王世龙带来的作品《No.204》,密致线条的拼贴重复、形体的些微褶皱与变形的肌理和质感,是在繁与简、虚与实的视觉抽离中的观念抽象,对复杂心象的一种非规则性的极致显现。
谢墨凛 ,手工的温度
——————————
谢墨凛 《为辙9做的练习》90×70cm 布面丙烯
谢墨凛 《为辙9做的练习》90×70cm 布面丙烯


电脑和机器是谢墨凛过去几年惯用的创作工具,此次他的一幅布面丙烯作品《为辙9做的练习》也可见一种手工的温度。他的绘画方式源于对绘画本身的可能性的探讨,以辙印的反复运动排列,构建了一个富于无限动感的静态视像,在虚无的视觉抽象中延续对绘画性的思考,融入了现实与时间性的自我体验。 
 
张雪瑞,情绪的格子
—————————

张雪瑞《五百九十八格 蓝灰》92×130cm 布面丙烯  2008
张雪瑞《五百九十八格 蓝灰》92×130cm 布面丙烯  2008
张雪瑞的绘画,像极了电脑绘图工具调色板里颜色的组合。颜色界面的不断衍变,一个个方格子的分割排列,有一种空间上的厚度。整体的色彩维度中亲近微妙的色彩关系,在虚化、渐变的色象中带入了时间性的体验,紧密与疏离的自我感知,保持了一种空悬着的精神至点。《五百九十八格 蓝灰》中,画着张雪瑞的情绪,带着她的诉说。
 
钱佳华,安静的力量
——————————
​钱佳华《无题》100×70cm 布面丙烯 2014
​钱佳华《无题》100×70cm 布面丙烯 2014
钱佳华的《无题》,安静而充满力量。其作品更侧重于点、线与几何形面存在关系的细微把控,创作过程就是一种与内心自性和存在整体的双向对话,将现实感受抽化为色面中的艺术支点,形体与线条的视觉伸缩,是静默状态下自我生存体验的几何映射。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